這是百年前朝鮮王朝各階層的老照片,別再被古裝韓劇給騙了
圖為在土路上釘馬掌的兩個男子。人類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往往在上面釘上一層U形金屬(往往是鐵)用於保護,釘馬掌主要是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讓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乘都很有利。這土路兩側的房子大多是破舊不堪的低矮房屋,很多都還是用茅草作為屋頂。
圖為一男子坐在椅子上,邊上放置著籮筐。在他的身後是一片低矮茅草房屋,可見當時這裡的百姓生活還是很清貧的。在男子身後不遠處有一個木製的木頭人,這個比邊上的房屋還要高,看起來蠻恐怖的。
圖為挑水的男子。這個水桶夠小的,這樣的挑水方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們一般見到的挑東西都是用肩膀,他這個是用後背來挑水。這樣看來,用這個方式挑水也只能用這個小的水桶了,要是換成我們中國的那樣大水桶,這樣挑水,後背會吃不消了。
圖為兩個轎夫抬著一頂轎子,一女子坐在轎子中。這個轎子看起來好迷你啊,這兩個轎夫是手抬轎子。這個轎子這麼小,轎子裡面的空間也很小,人在裡面是要盤腿坐下,舒適性和我們中國的轎子相比差遠了。
圖為兩個在外面就餐的男子。他們還是蠻講究的,先在地上鋪上一個草席,再在草席上放置一個小飯桌。飯桌雖小,可是上面擺放的滿滿的,這樣的飲食條件在當時應該算不錯了。
圖為在田間插秧的百姓,遠處靠近山腳下的茅草房是百姓的家。山上都是光禿禿的,當時百姓生火做飯都離不開柴火,百姓只能到山上去獲取柴火,長此以往,這一帶的山上的樹木也就被砍光了。
圖為當時的朝鮮王朝官員。這位官員的服飾是中國明朝的官員服裝式樣,只見他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袍。朝鮮王朝的服飾因為沒有受到清朝剃髮易服的影響,所以保留了明朝的款式,但是卻因為明朝的滅亡而越來越發展出自己獨立的風格。
圖為當時朝鮮王朝宮中女子。她們頭上這髮髻看起來怪怪的,就這樣把頭髮盤在頭頂,看似還有點小複雜的。如今看起來是毫無美感,可能當時這樣的髮髻很流行。
圖為當時的一處街道,街邊擺放的應該是糧食,邊上聚集了很多人。這街道兩邊的房屋修建的可真夠矮的,這麼低矮的房屋看著都感覺很壓抑,在當時每家店鋪前懸掛的店招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圖為朝鮮王朝高宗之父李昰應 。李昰應先後3次執掌朝鮮王朝國政。當時他權傾朝野,對內實行改革,強化中央集權,對外厲行鎖國。後為兒媳閔妃逼退,1882年利用壬午兵變重新上台,僅過一個月即被清軍抓到中國,軟禁於保定三年。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期間被日軍推上台,但僅為傀儡,四個月後因其私通清軍與東學黨東窗事發而被迫下野。他與閔妃展開了長達20多年的政治鬥爭,多數時間處於下風。
圖為朝鮮王朝高宗李熙。他是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他本於王位無緣的,由於前任國王——朝鮮哲宗李昪無嗣而薨,李熙便在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登上朝鮮王位。他本人一生先後被父親李昰應、妻子閔妃以及日本人擺布,形同傀儡。當時的清朝駐朝大臣袁世凱則多次在報告中稱高宗為「昏君」,甚至罵高宗說「如此昏庸,斷難與之為善」。
圖為當時朝鮮王朝景福宮玉壺樓前的人們。這裡曾是閔妃居住的場所,也是閔妃被謀殺的地方。她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19世紀末朝鮮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她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1895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策劃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乾清宮殺害閔妃,焚毀其遺體,並脅迫高宗廢她為庶人。
圖為當時朝鮮王朝的一名武士,他手上拿的是朝鮮刀,朝鮮刀與日本刀的刀條非常類似,但是在裝具上卻和日本刀有著很大的不同。最直觀的差別在朝鮮刀以直刀為主,而日本刀以弧形刀身為標誌。這個武士乍一看是不是有點像一位演員?有人看出像誰了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