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飲食的7大核心境界,民間有兩種享受,他們永遠體驗不到
民以食為天,柴米醬醋鹽」。今天呢,咱們聊聊關於「吃」的話題——清代宮廷飲食文化。
在此之前,大家不妨先和我欣賞一段《紅樓夢》「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的節選:
劉姥姥與賈母一道用飯,薛姨媽讓王熙鳳給劉姥姥布菜,就吃到了茄鯗這道菜。王熙鳳還向劉姥姥介紹了製作方法,鳳姐兒笑道:
「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筆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
「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怎麼樣,看到這裡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不禁垂涎欲滴?有錢人的世界真的不懂!又會有多少人會發出劉姥姥那樣的驚嘆?
回頭我們再說說這個茄鯗究竟是什麼菜?「鯗」即腌臘的食品,說白了,這道菜實際上就是腌茄子。但是也就是這樣一道普通的腌漬小菜製作工序竟如此精細,各種佐料的配伍、烹飪的工藝流程、火候的掌握,只能用考究二字來形容,憑藉普通廚師的技術,是無法烹制出這樣一道令人咋舌的一道菜的,那就更別說在街坊中或者普通人家享用了。所以我們也就不難推測劉姥姥那般驚嘆了。
那麼《紅樓夢》里的故事情節又怎麼會和清朝宮廷飲食文化聯繫起來呢?那還得說說曹雪芹的早年經歷,其實在曹雪芹早年的時候,也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只不過在後來家族沒落,他也過起了普通人的日子。既然文學是對生活的正式寫照,那麼《紅樓夢》中那些極為考究的菜品也就自然有可能出現在當時貴族人家的餐桌上,如果此結論成立,我們就不難想像清代那更加誇張的皇家的宮廷飲食了。
下面我們就史論結合,從飲食的境界出發,具體看看那些極為浮誇的滿清皇家飲食文化。
境界一——果腹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作為吃的第一境界那當然是填飽肚子了,對於每個凡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單單是這種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們來看看滿清宮廷是如何「果腹」的。
據歷史記載,清朝皇帝的標準餐是每頓一百二十道菜(不包括點心,水果之類):
菜品以華貴珍奇,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形色美觀的宮廷菜為主;口味豐富多樣,但以「咸鮮為主,突出本味」的山東風味、「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的滿族風味和「濃中帶淡,鮮香酥爛」的蘇杭風味為基礎。
至於菜肴的藝術造型更是刁鑽,每個菜品都會最初的普通食物形態搖身一變,最後會以精美藝術品的形式呈現在用餐者面前,這些菜肴不僅具備營養豐富的食用價值,其觀賞價值也能贏得一片讚許。
還有就是那象徵身份地位的餐具了,能上得了皇帝餐桌上的餐具放到現在的話,那各個都是珍品:這些餐具色形華貴、造型古雅特異。材質上除了我們常想到的瓷、金、銀、玉石、水晶外,還有少見瑪瑙、珊瑚、犀角、象牙、玳瑁等,為了讓皇帝們享受到一場味覺和視覺盛宴,宮廷手藝人在餐具上也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有些人就可能會問:「這麼多菜品,你還敢給我說是果腹?忽悠誰呢?」是的,菜肴確實繁多,但是在清朝皇帝在用餐時還必須遵循一條規矩——一道菜最多吃三口。原因何在?
一方面是能嘗遍所有菜,畢竟人們常說「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另一方面則是減少因為吃了某種被下毒的食物過多而出現死亡的可能性(當然在清朝宮廷的御膳房下毒還是有點困難的,更別說在層層試毒後,還能毒死皇帝)。所以在我們看來豐盛的宴席,在滿清統治者眼中也不過是果腹之餐罷了。
境界二——饕餮
滿足果腹後,接下來這步當然是要吃的豪放吃的爽,不再拘泥於什麼繁枝縟節,只想著大快朵頤的那種。
規矩都是人定的,你永遠不能強迫一個制定規矩的人去遵守自己制定的規矩,皇帝就要吃第四口,旁邊的太監也一定不敢硬攔著。
那麼這種飲食境界會出現在身份尊貴的清代皇帝身上嗎?想來肯定也是會出現的,只不過史書不會記載,也不能記載帝王們看著些許有點「狼狽」的吃相的,況且本篇介紹的都是以優雅的「紳士」風度為主的,所以我們不再深入探討。
境界三——聚會
饕餮也無非是和朋友來個小聚,放縱一下久違的洒脫情緒,那麼聚會在內容和形式上就更具備檔次了。
清代的聚會分為國宴和家宴,我們先從規模較小的家宴說起。
家宴,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在自個兒家裡搞搞聚會。時間一般是設在具有重大意義的傳統節日那天,像春節,中秋這種;地點大多是在乾清宮,受邀對象呢以皇帝的親人為主,包括父母妻兒,兄弟姐妹等人,當然有時候為了更熱鬧一些,也會叫上一些妃子前來。
和我們能想到的差別不大,但是這聚會的入場儀式就著實講究,史書記載:
皇后儀丈隊先從乾清門兩個旁門走,走到交泰殿之後兩邊陳列,接著公主,皇子從蒼震門走到交泰殿,候著。接下來才是皇后領著一幫妃嬪走到乾清宮的東西暖閣。等皇上入殿後,方能入座。
很符合古代長幼尊卑的禮節,剩下吃的環節就請各位看官自行腦補一下嘍。
境界四——宴請
說完這家庭小聚小散,我們再來說說這更具儀式感的國宴。
按類型來分,一般也就三種:獎賞有功之臣的,替外蕃接風洗塵的和重大日子普天同慶的。沒有固定時間,舉辦地點多在圓明園和太和殿(太和殿地位最高)。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景:被宴請的大臣按照官階由下至上,依次排列,迎頭恭候。皇帝則是在眾人的擁護下緩慢登上殿堂,然後滿朝文武百官行跪拜禮……不難看出國宴是更講究凸顯皇權至高無上性的。
下面我們以慈禧太后60大壽燕窩四大菜為例,看看國宴的浮誇程度:
燕窩「萬」字金銀鴨塊、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無」字三鮮雞絲以及燕窩「疆」字口菇肥雞。
這四道菜相比於之前提及的茄鯗,選料更為嚴苛,製作過程也更為繁雜,是接待貴賓中的珍品。也難怪一場壽宴就能花掉一個國家海軍不下千萬兩軍費呢。
境界五——養生
現代人講究不僅要會吃,還要吃的健康,追求長壽的帝王們在這方面就其實也早有見解。下面就看看康熙皇帝關於飲食的養生經。
首先,康熙皇帝他是不飲白酒的,而且也主張朝廷大臣少飲酒。但是他卻對西洋葡萄酒情有獨鍾,每日都會來一小杯,我們都知道少量飲酒能夠活化血管,有益健康的,所以康熙帝身體上的毛病也會日益減少。
其次就是葷素搭配,對滿族人來講,沒有肉的餐飲是沒有靈魂的。但是康熙皇帝卻提倡少吃肉,多吃一些時令蔬菜,飲食過程中要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滿足身體不同的需求,才能保持健康。
最後就是少食多餐了,其實這和清代的飲食規律是很衝突的,因為在清代宮廷一天只吃兩餐的,早膳多在早6時開始,有時也會推遲到早8時;晚膳多在12點至午後2點,如果其間餓了,會有小的加餐。康熙帝能有現代人的飲食思維,更說明了他對飲食養身的真知灼見。
境界六——解饞
接著上文說到的,一天兩餐肯定滿足不了所有帝王對吃的要求,那麼他們解饞的食物又有那些呢?又是通過什麼途徑引入宮廷之內的呢?
我們常看的從宮廷劇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下面就簡介清代帝王最愛的幾種點心和它們的來歷:紅糕,作為康熙皇帝南巡發現並引進宮廷的江南名食,這種松糕甜而不膩,口感綿密鬆軟,很適合作為飯後點心再填填肚子。
豆腐包子,作為西北一種家常食品,於1703年康熙微服出巡西北重鎮時引入宮廷。吃遍山珍海味的康熙帝咬到包子的第一口就對其讚譽有加,甚至還給店主送了一面旗,引入宮廷後也是備受歡迎。
八珍糕,又是一道江南傳統名點,但是據說這種點心最初是作為藥方來調理脾胃虛弱的慈禧太后的,稱為「女八珍」,也有「男八珍」是用來食療乾隆帝的說法。但是不得不說,八珍糕確實是一方「好葯」,不僅讓他們的身體狀況得到好轉,也成了上佳「保健品」在宮廷廣為食用。
類似的清代宮廷小吃還有很多,再此就不一一介紹了,但是由此也不難看出清代皇帝們的解饞食物是有多麼豐盛了。
境界七——嘗鮮
所謂嘗鮮,就是要吃那些常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食物。其實說到這類食物,我想大家腦海中就有一些畫面了,就是看著那些珍稀物種慘為刀下俎,盤中餐的情景;還有就是擺脫傳統的手法,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去屠殺這類作為食材對待的動物,然後用難以讓人接受的吃法去「享受美食」。
雖然這種飲食的獵艷文化從古至今都廣泛存在,但是為了響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理念,在此也不多做介紹。
結語
對於民間來說,飲食的兩大境界分別應為約會(尤指未婚男女朋友)和獨酌,只有精神境界極高的文人騷客才能領會得到。
為什麼這樣講呢?首先,清代大多數皇帝的婚姻都是屬於政治聯姻,在婚前很難和對象見面的,何來約會一說呢?即使有那麼匆匆一面之緣,也不見得會一起用餐,所以和民間那種相對自由的戀愛相比,清代皇帝的約會餐並沒有過多提及。
然後就是獨酌了,顯然這又不是皇帝能做的事,且不說身邊的那麼多貼身侍衛,就算是能一個人喝到一口酒,那也歌不出我們今天所講的境界,這種境界是類似於李白那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是韋應物那種「能詩豈是經時策,愛酒原非命世才」的失落。
所以宮廷飲食很難觸及到境界如此高的外界飲食文化。你羨慕著皇帝們的滿漢全席,皇帝們卻無時無刻不羨慕著你的自由。
文章的最後,讓我們一起穿越大清宮廷,在一聲聲「報菜名」中結束這次關於清代宮廷飲食文化的討論。
我請您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燒子鵝,鹵煮咸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
※舌尖上的古代著名風流長壽皇帝——乾隆,與他那些年心儀的美食
※古人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TAG:歷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