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對話會開幕式舉行

「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對話會開幕式舉行

6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共同主辦的「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對話會開幕式在復旦大學舉行。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將話語體系與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建設的統籌推進明確概括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是新時代賦予傳播學者的使命和擔當,也是當前在數字化全媒體背景下,中國傳播實踐和交流格局革命性變化所提出的重大現實要求。抓住機遇,順勢而進,加快推動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構建,激勵獨創性的理論貢獻,回應時代和現實的呼聲,提升中國傳播研究的整體水平和質量,擴大中國傳播學在全球的影響力,已具有前所未有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總體而言,中國傳播學研究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共進。本次對話會將立足現有的傳播實踐及其學術發展的新情境、新面貌、新格局,對於一些具有根本性的問題,諸如傳播尺度和研究預設、媒介變革、傳播形態與研究範式、新媒介與中國經驗的理論表述、未來中國傳播研究的路徑、方法和方法論等議題,有較為全面深刻的思考和剖析,提出具有思想性的洞見。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常務副總編王利民分别致辭。復旦大學黃旦教授主持開幕式。

米博華表示,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新聞傳播學屬於一個相對較新的學科,但發展速度很快。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聞傳播學界繼續深耕細作,取得一批高質量的成果。中國新聞傳播學界已經從模仿、跟跑、學習,到可以和國際學界對話的階段。當前,我們進入了新聞傳播學科建設的新時代,具備了堅實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機遇。新聞傳播學屬於應用性學科,從政策到理論,從理論到學術有一個沉澱的過程,需要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做支撐。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豐富經驗,將成為中國新聞傳播學學科發展、學術發展、話語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目標,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的生機活力,著眼於「教好」「學好」「管好」推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學術環境不斷優化,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一定可以有一個新的局面。

開幕式後,深圳大學吳予敏教授、復旦大學黃旦教授、武漢大學單波教授、復旦大學孫瑋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唐海江教授、南京大學胡翼青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劉海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葛岩教授、上海大學孫藜教授先後以「三立一通,自鑄新詞——談中國傳播思想史學術話語建設」、「身身之通:考察中國傳播研究的一種尺度」、「重構比較傳播研究」、「『媒介』研究的尺度調適與範式轉換」、「媒介考古學與中國傳播研究」、「從技術哲學到媒介技術哲學:論傳播認識論重塑的可能性」、「走出大眾傳播的思維定勢」、「媒體、公眾與社會輿論極化:莫爾國的故事」、「『看』的革命:作為『圖像』的現代報紙」為題作專題發言。上海交通大學葛岩教授、深圳大學吳予敏教授、武漢大學單波教授、復旦大學孫瑋教授先後主持專題發言。黃旦作會議總結。

原標題:「新視野、新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傳播學學術話語體系」學術對話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在創新中尋找非遺生存之道
西方文化領導權理論話語範式局限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