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感覺自己身體好卻得了心臟病?健康不能靠「自我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感覺自己身體好卻得了心臟病?健康不能靠「自我感覺」,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有些人會納悶,自己平時身體挺好的,很注意飲食,運動規律,也不吸煙,怎麼就得了心臟病或中風了呢?近期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一項研究稱,自己認為很「健康」,但實際上可能不是那麼回事兒。

研究發現,在認為自己身體極好者中,約10%已有亞臨床心血管病,但沒有癥狀,這些人發生心臟病或腦卒中的風險較高。因此,自我感覺和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感覺身體好≠身體沒那麼好」

身體自我感覺好的人確實心血管病風險較低

那麼,自我感覺身體好的人真的身體就不好嗎?答案是否定的。上述研究對45~84歲沒有心血管病的6764位成人進行了13年的跟蹤,其中12%為華人。根據自我評估,健康狀況分為極好、很好、好、差或一般四級。分析顯示,自我評估認為健康的人確實更「健康」,因為這些人飲食健康、體力活動多、心血管危險因素也較少。

心腦血管疾病的源頭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介紹,好的生活方式能減少患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這些生活方式包括:一是戒煙限酒。煙草可以引起全身疾病,不僅僅是肺癌。吸煙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最可控制的危險因素。

另外,盡量不飲酒,飲酒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二是飲食方面,少吃含鹽、糖、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多的食物,這些食物是導致冠心病很重要的因素。三是要適度運動。保持吃動平衡,有利於血管及全身健康。最後一點還要心理平衡,保持一顆平常心,從內而外養護心臟。

「保持冠脈不鈣化的好處>感覺身體好」

身體好也存在冠脈鈣化現象,其心血管病風險增加5倍

即使做到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不能高枕無憂。上述研究顯示,無論是何種健康分級,四組人群均有半數已有冠脈鈣化。也就是說即便生活方式很健康,身體感覺保養得很好,但也存在冠狀動脈已經病變鈣化的情況。

冠脈硬化在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因此也不易被人覺察,常常需要經過詳細的檢查才可以確診。冠脈硬化是血管壁上出現鈣過量沉積的現象,也就是在冠狀動脈血管壁上形成一層骨骼樣的堅硬物質,降低了血管的彈性。

鈣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形式。輕度的鈣化血管基本沒有狹窄,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及服用藥物等方法進行控制。嚴重的冠脈硬化會誘發心血管病,因為由於血液的影響,很容易形成栓塞或血管破裂。

研究也顯示,即使自我評估健康極好,只要有鈣化,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還是增加了5倍。

3

「身體好+自我健康評估並不能預測風險」

自我健康評估預測疾病的準確度不夠

這就是說,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為了預防疾病,最好做相關的健康評估和疾病預測。一般來講,做自我健康評估因為便捷好操作,是公眾最常用的檢測方法。

但研究顯示,在美國心血管病風險評分模型中,加入自我評估健康狀況,卻不會提高預測價值。該研究的作者認為,自我評估的健康狀況儘管對判斷健康狀況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在預測心血管病方面的作用不如冠脈鈣化評分。

自我健康狀況評估常會通過評估相關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來進行,其包括可測量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

社會人口學因素:民族/種族、年齡、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

對危險因素的控制:用藥依從性;

精神健康狀況:抑鬱和焦慮;

社會因素:社交孤立、情感困境。

通過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應來看自己是否有比較高的心血管病風險。

一般來講,這些危險因素的評估對心血管病預測有一定的幫助,能大概預測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度,但其預測水平卻有限。

4

「做健康評估的準確度<做冠脈鈣化評分」

評測鈣化情況能更準確預測心血管病風險

上述研究發現,在基於傳統危險因子的預測模型中,增加一項冠狀動脈鈣化評分(CACS),可顯著改善對心血管疾病危險的預測水平。

與冠脈鈣化評分相關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

(1)可測量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

(2)人口學因素:年齡、性別、種族/民族。

(3)不可估量的心血管危險因素:PM2.5,二手煙。

(4)心血管病遺傳傾向: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臟病預防中心臨床研究負責人布拉哈博士表示,冠狀動脈鈣化評分高,則表明人們有可能患上癌症、腎病、肺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因而冠狀動脈鈣化評分常被用來預測心血管疾病。而且相對於只做自我健康評估,做冠脈鈣化能更準確地評估患心血管的風險程度。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燕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腰圍超過這個數,一大堆病容易找上門!4個方法幫你打造小蠻腰
測握力判斷老年肌少症,少於這個數就要注意了,想要維持肌肉質量看這裡!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