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一種說法之馬叔禮:孔子愛唱歌

一種說法之馬叔禮:孔子愛唱歌

文/馬叔禮

一個喜歡唱歌的人,即使沒有樂器照樣唱歌。所以「子與人歌而善」,如果我跟你唱,你唱第一部,我唱第二部,如果唱得很開心了,「歌而善,必使反之」,再來一次,而後「和之」。而後別人唱,他跟人家學,學會了以後,又跟人家和歌,所以真正的喜歡音樂的人是這個樣子。

《論語·而篇》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我們今天來講一章很有趣的,孔子的日常生活里,他跟音樂的感覺。「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首先我們來講什麼叫做「歌」?歌這個字,左邊是一個哥哥的「哥」,哥哥的「哥」怎麼寫呢?以前的人生得多,弟弟,小弟弟要跟著哥哥走,小弟弟通常崇拜哥哥。「哥哥,我可不可以喝水?」「可以。」「哥哥,我想撒尿,哥哥,我想去摘果子…」,所以告訴弟弟可以不可以的人,就叫哥哥。所以哥哥的「哥」,左邊是一個可以的「可」,兩個可,所以叫「哥」。那麼哥哥休息的時候,唱歌給弟弟聽,所以「歌」這個字,左邊一個「哥」,右邊一個「欠」,我們打哈欠就是休息的意思。

首先我要講一下古代的音樂跟舞蹈,跟我們今天有什麼不同。愈是古老的民族,愈接近自然的民族,他的歌舞有三個特色,第一,歌裡面一定有舞,舞裡面一定有歌,所以歌跟舞不是分開的。我們現在是比如說,林懷民雲門舞集他只跳舞不唱歌,那麼如果是歌星,只唱歌不會跳舞。所以愈接近早期的民族,歌跟舞一定在一起,所以載歌載舞。

第二,今天的歌是純唱歌,跟生活沒關係,可是愈是接近自然的民族,他的唱歌跳舞是跟他的生活結合。比如說打獵,原住民打獵,打獵要唱歌,豐收了要唱歌,祭天的時候要唱歌,都跟他的生活有關。可是今天的歌跟舞,跟生活沒有關係。

第三個差異呢,是今天會唱歌跳舞的人是少數的藝術家、少數人,可是愈接近自然的民族是全民歌舞。就像我們的原住民,幾乎每個人都會唱歌跳舞他,不是屬於少數藝術家的,這個就是怎麼判斷,是比較接近自然的民族,還是現在抽離出來歌歸歌,舞歸舞,變成一個藝術,最大的差異就在這裡。

比如說,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所以古代的人過去的第一個,歌跟舞跟生活結合,那麼這一個要先了解,然後「子與人歌而善」。孔子很喜歡唱歌,我們前面講到,音樂不在於那個樂器、鍾跟鼓。一個喜歡唱歌的人,即使沒有樂器照樣唱歌,所以「子與人歌而善」,如果我跟你唱,你唱第一部,我唱第二部,如果唱得很開心了,「歌而善,必使反之」,再來一次,而後和之,而後別人唱,他跟人家學,學會了以後,又跟人家和歌,所以真正的喜歡音樂的人是這個樣子。

《論語·八佾篇》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

繹如也,以成。

今天我們來讀一章,孔子跟魯國的大樂師,等於魯國的國家交響樂團的團長,跟他談音樂。「子語魯大師樂」,這個語要念YUˋ,就子語(YUˋ),語就是「說」、「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孔子周遊列國回來,十四年回來以後呢,他採集了十五個國家的民歌。這個民歌採回來以後,每一個國家的地方歌謠的音樂性不一樣,比如說廣東戲,跟我們台灣的歌仔戲,台灣歌仔戲是閩南系統,蘇州有彈詞,河北跟河南有梆子腔,那個時候沒有錄音機,所以那個時候田野調查,不可能用今天的錄像、錄音,當時都用歌譜、記譜,還要當場學。

學了以後,孔子是山東人,還要學當地的腔。孔子他因為回來以後,他要跟這個魯國的大樂師合作,那麼他帶來是詩,然後把這個記譜告訴樂師,樂師要用樂器把它演奏出來所以孔子就講了一段,他對音樂的體會,他說,「樂其可知也」,他說我對音樂的體會是這樣,請你指教。

他說音樂像什麼呢?「其始也」。「始作」就剛剛開始,因為孔子的時代,音樂不是一個人演奏,它是一個樂團,那裡面有打擊樂器,也有絲弦樂器,也有彈奏樂器,他說整體看音樂,就像一個開花的過程,所以他說「始作,翕如也」。

什麼叫做翕呢?「翕」這個字,造字的時候是一個「合」,一個「羽」。我們知道鳥睡覺的時候,鳥要睡覺之前,要先把翅膀張開,抖一抖,然後再收,收了以後,「合羽」,羽毛合起來,就是收了。你要知道一朵花在開的時候,它是怎麼開呢?剛開始是捲起來,所以就有一點頭跟腳,一個圓圈,然後那個花含苞待放的時候呢,慢慢張開,它是一點一點打開,所以玫瑰是一瓣一瓣,這樣答……一個陽、一個陰,它這樣轉,它每轉一瓣,所以在外面一瓣一瓣開,開一瓣開開,然後一瓣一瓣掉,它是這樣。

那一個合在一起的時候,音樂的開始就像一個花苞剛剛開始,剛剛開始要打開,那個剛剛開始要打開,那個就叫「翕」,所以「始作,翕如也」,然後下面「從之」,繼續下去這個「從」,這個字念zongˋ,「從」就是繼續下去。音樂繼續下去,「純如也」,剛剛開始的花,即使張開,剛剛開始的花是什麼顏色?「青色」,然後慢慢變紅、變紅,如果玫瑰它是從青轉紅,或者從青轉黃,從青轉什麼顏色,開始都是青色,所以那個叫「純如也」。

純如也以後呢?到了很燦爛、打開的時候呢?「皦如也」。所以「皦」這個字怎麼寫呢?皦這個字,左邊一個「日」,然後右邊上面是一個「日」,下面一個奔放的「放」。所以太陽出來以後,花慢慢地張開,那麼「皦如也,繹如也」。這個「繹」是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從中文翻譯成英文,英文翻成德文,一直翻出去,所以它會愈來愈擴大,這個就叫演繹。

他說音樂到了一個地步的時候,會變得高潮,就像那個花盛開,所以叫「皦如也」;然後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讓人家覺得韻味無窮,叫「繹如也」。所以一個好的音樂,要像花開了以後,要有香味出來,花開了以後,要跟那個整個的那一棵樹,整個張開!好像一個生命在展現一樣,到最後香味出來,那個就叫「繹如也,以成」,音樂就是這樣完成。

馬叔禮,台灣知名作家、文化學者,主張詮釋經典以純凈之心,格物之法,直接面對,靜觀自然,感悟哲理。現任台灣日月書院講座主持人、慈暉文教基金會講座主持人,長期擔任漢聲電台、台北電台、《國語日報》等專欄主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朱熹的做人智慧:真心為善 心懷感恩
如果活在今天 曾國藩的vlog會是什麼樣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