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公共性和自主性之我見

教育公共性和自主性之我見

@ 韓寶志(天津大學檔案館館長):

教育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實際上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分析教育的這兩個屬性,離不開教育的對象—人。筆者認為,公共性是指從整個社會的分工來講,教育擔負著傳承文明、塑造未來的重任,這是整個民族、國家,甚至全世界都面對的問題,所以具有公共性,因此國家法律從多個方面給予了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教育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的,人才本身的自由發展需求以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不同,使教育又呈現出了「自主性」的特點。但這些自主性的前提,是因為人類普遍存在的對教育公共性的認識、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可以說,公共性是自主性的前提,而自主性則是公共性在每個受教育的個體上的具體體現。當前,公共性已經成為人們的基本認識,在自主性方面,則有不同的理解。但總體上講,正因為有了自主性,才有了個性的張揚,才有了不同個體的特點,才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才讓社會不斷勇往直前的進步。

@ 李愛民(中央財經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公共性是教育事業的基本特徵,自主性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障。教育這一社會現象自產生之日起,便成為人類所必需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承載著傳播文化、教化國民的重任,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提出: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這是國家從法律上對教育公共性原則的明確規定。教育事業是黨和國家的共同事業,肩負著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新論斷把教育的公共性內涵闡釋得更加明晰。辦好教育事業,必須保障好教育的自主性。我理解所謂教育的自主性,就是要尊重教育規律和教育事業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學校辦學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教學主體作用,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釐清「辦教育」與「管教育」的界限,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真正釋放基層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創造力,調動學校和教師的積極性,形成良好教育生態,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 卿濤(石河子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講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他的觀點是「教育可以感化人,既使百姓守規矩,又使百姓有『羞恥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收到德治的效果」。同時,孔子還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收弟子不論身份,教弟子各有所長,可以說是我國教育自主性思想最早的探索者。對教育規律的尊崇和實踐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前提和要義。教育的公共性保證了教育事業向著促進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的正確方向行進。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可以保證我們的教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才,同時可以保證國家未來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而自主性則保障了每一個個體自主選擇、自由發展的權利,保證了不同個體對不同發展方式的需求,是每一個公民成長、成才規律的體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一定層面上是教育公共性和自主性的有機統一。「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回答的是方向性問題,更加強調公共性;「如何培養人」回答的是方法性問題,更加強調自主性。

@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公共性和自主性是教育同時兼具的兩個屬性。二者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地統一於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在遵從教育公共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主性,是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學的根本。公共性決定了教育的基本性質和主要特徵。在辦學方向上,公共性決定了中國大學的辦學方向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培養什麼人」的問題上,要特彆強調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這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毋庸置疑的。以發揮自主性為由,企圖擺脫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在中國是行不通的。與此同時,大學還應該立足國情、黨情、民情、校情,最大程度地發揮辦學的自主性。要不斷創新、大膽實踐,深入研究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推出新的舉措、闖出新的路徑。有關管理部門應該盡量擴大各高校的自主權,鼓勵和激勵各高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特點,辦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北京教育》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2019年全國商務英語核心課程開放課堂暨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開班
魯班工坊EPIE師資研修班在天津開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