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歐佩克俄羅斯減產石油力撐國際油價,不顧中東地緣風險美伊衝突?

歐佩克俄羅斯減產石油力撐國際油價,不顧中東地緣風險美伊衝突?

星期一(7月1日),歐佩克 (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等全球主要石油生產國官員將在維也納開始為期兩天的會議。國際輿論預計,與會各方將達成協議,繼續削減原油產量以提高國際油價。

華爾街日報稱,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法利赫周日表示,歐佩克及其以俄羅斯為首的盟友可能會將石油減產協議延長九個月。

這一決定不同尋常,因為此類減產協議歷史上總是難以維持,也很少有能夠延長六個月以上的。因為各個石油生產國都有多生產和銷售石油並獲得更高美元收入的衝動。

2016年底,歐佩克和俄羅斯及其他產油國在維也納達成減產協議,將日產量較當年10月份的水平減少180萬桶,其中俄羅斯減產30萬桶。此協議被執行至2018年底。2018年12月7日,上述各產油國再次達成的協議,決定2019年上半年的原油日均產量應較2018年10月水平減少120萬桶,其中俄羅斯應減產22.8萬桶。

在上周末結束的日本大阪G20峰會上,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與沙特王儲薩勒曼會面。普京會後表示,俄羅斯與沙特已同意將石油減產協議期限延長六至九個月,以幫助支撐油價。

普京稱:「無論如何,我們和沙特都將支持延長該協議,並且減產幅度與之前批准的水平一致。」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產油國方面維持減產決定,是在中東地區地緣風險與美伊衝突升級的情況下發生的。一個多月來,連續6艘國際油輪遇襲和一架美軍無人機被擊落事件,讓霍爾木茲海峽重新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有過小摩擦演化為戰爭的先例。

在美國政府不斷加碼對伊朗的制裁措施之際,伊朗利用其在這一能源運輸要道的戰略位置加以對抗。兩國可能發生武裝衝突的風險,讓這一能源航線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五分之一的石油經由這一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的要道運輸,每當有威脅或干擾運輸的事件發生,國際油價和航運成本就會攀升,受影響最嚴重的是亞洲買家。比如嚴重依賴中東石油的日本、韓國和中國等。

一周多前,兩艘油輪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遇襲,推動原油期貨飆升。美國將矛頭指向了伊朗,伊朗則否認與襲擊有任何關聯。

分析認為,雖然國際輿論將這起事件與1980年代中期的油輪戰爭相比較,但與當年相比,伊朗通過傳統攻擊和網路攻擊方式造成破壞的能力已大不相同。另外,伊朗有多大動力要切斷一條同樣對其自身出口至關重要的航道,也讓人懷疑。

評論稱,如果美國政府對伊朗逼得太緊,不排除伊朗方面有破釜沉舟之舉。

據報道,歐佩克官員此前宣稱,作為該石油輸出國組織實際上的領導者,沙特在今年6月已經加大了減產幅度,眼下該國正試圖爭取各方支持新一輪減產計劃。歐佩克認為,眼下全球原油需求放緩的跡象,超過了戰爭的威脅以及對中東石油供應中斷的擔憂。

與此同時,就在中東局勢動蕩之際,美國原油出口量激增,反映出霍爾木茲海峽的衝突帶來的影響。這場衝突已促使原油買家重新考慮是否要從不安全的波斯灣地區採購原油。

波斯灣的敵對態勢(包括途經這條重要供應航線的油輪受到攻擊)推高了國際油價,導致油輪航運費率飆升,並為美國石油生產商擴大出口、從歐佩克手中奪取市場份額創造了條件。

看起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讓美國成為石油市場上的贏家。

不僅如此,特朗普政府還對國際市場發出最新威脅,聲稱美國可能將減少對國際油輪提供安全保護。

(本文由東亞生意經據國際財經媒體實時報道綜述,郭少英獨家編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少英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今年大漲200%,真正原因與臉書推出天秤座無關
今年以來漲了170%,比特幣突破11000美元重返一年前高位

TAG:郭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