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專訪《帶著爸爸去留學》導演姚曉峰:兩代人的和解與成長才是核心

專訪《帶著爸爸去留學》導演姚曉峰:兩代人的和解與成長才是核心

《帶著爸爸去留學》開播至今,收視率與熱度一直高居不下。劇中通過形態各異的四組家庭,展現出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

然而,伴隨著觀眾對於劇中所涉及話題的熱烈討論,有觀眾說「浮誇」、「鬧劇」,也有觀眾說「有共鳴」「想到自己父親」,尤其對於劇中不斷出現的金句、人物之間的互動火花四射,更是喜愛不已。

面對熱度、口碑的分化,該劇導演姚曉峰在接受麻辣魚專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在他看來,情節性、戲劇性是構成影視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唯情節論,但也不能完全拋棄情節。

衝突≠狗血,摘掉有色眼鏡看劇

《帶著爸爸去留學》開播第一集,許多橋段就讓觀眾不解,孫紅雷飾演的黃成棟憑藉幾句蹩腳的Chinglish和賣慘,順利通關;英語都說不利索的他,用全英文的電腦軟體,三下五除二地修好汽車;校園槍擊案中赤手空拳制服手持衝鋒槍的歹徒等等。

姚曉峰通過開彈幕看劇,也看到了觀眾們的反饋。對於這些質疑,他表示由於某些客觀的後期剪輯原因導致劇情有些突兀。與此同時,他也表示這一系列劇情設計和表現手法,是出於編劇和自己為了推動情節的一個考量,「我一開始就是希望這個求學之旅成為一場冒險之旅,這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同時也是為了讓故事好看,而不是為了狗血。」

「我是想有衝突,但這些衝突並不等於狗血。」姚曉峰續稱:「這些年我拍了許多家庭倫理劇、都市情感劇,也遇到過瓶頸,因為這種講生活、講人生的戲本身戲劇性會欠缺。」

所以在《帶著爸爸去留學》中,姚曉峰也在嘗試新的探索,以冒險之旅開場,做一個情節劇的類型化,講故事時從真實生活中相對剝離,做戲劇化的處理。「我希望情節是要大於我們的生活,這也是我選擇國外這個背景的原因之一,因為有很多劇情它是可以發生的,如果只講真實的社會生活,故事就會不好看。」

姚曉峰稱他現在作劇的標杆就是美劇、韓劇,他認為我們的影視劇無論是在樣式,還是形式上都是有退步,越來越趨於保守的。所以在《帶著爸爸去留學》中,他選擇沖一衝,雖然其結果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但他還是希望觀眾能看到自己的用心。

當然,重視故事情節性的同時,姚曉峰還強調故事中人物行為的動機要合理,「只要動機是充足的,那行為就一定成立。」

「留學」只是工具,本質是講親子情

在姚曉峰的眼中,「留學」其實並不是《帶著爸爸去留學》的核心,而只是「觸發情感衝突的一個工具」。他是站在兩代人的角度,通過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遭遇,來闡述親子雙方的和解與成長。

劇中選擇的留學家庭都是極具代表性、極具典型性的。黃成棟是「反傳統」的中國式父親,無微不至,像是一個媽媽式爸爸;黃小棟在父親的「保駕護航」下一路成長,但他渴望自由。「黃氏父子」講述的是「放手與獨立」的家庭課題。另外,姚曉峰選擇讓爸爸陪兒子留學的反常規操作,除了角色的原型有自己的成分,他能更好地把控,還出於喜劇效果和希望帶給觀眾新鮮感的考慮。

武翰祥、林颯和武丹丹作為重組家庭,不僅要處理女兒留學的問題,還有面對半路夫妻、半路母女的現實矛盾;朱露莎背負著全家人的希望,被扔在了國外,但父母從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的女兒到底適不適合留學;還有陳凱文母親的喪偶式陪讀,反映了留學造成家庭裂變,等等,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留學潮」存在的典型問題。

姚曉峰迴顧籌備這部作品的初衷,他希望讓父母們看到留學中存在的風險,希望在劇中呈現海外生活將面臨的挑戰,提醒父母理性看待留學。同時他是告訴麻辣魚,他們在創作初期所構想的,也是將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勾連起來,希望觀眾能通過這部劇看到中國家庭中存在的教育問題。

「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就拿武丹丹和黃小棟為代表,中國的許多孩子在自理上是有問題的,就是你到哪兒都離不開父母,外國人18歲成年了,獨立了,但我們這邊可能一直到結婚生孩子,父母依然在照顧孩子。」在姚曉峰看來,「這其實就是教育出了問題,我們太『唯學習論』,用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來定義孩子的成功,卻不強調他們個人的成長,心智是否成熟,這裡有孩子的問題,也有家長的問題,而我就是要把他們全部拍出來呈現給觀眾。」

同時,他也強調:「在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中,父母也要學會『斷奶』,孩子需要陪伴,但是是要有時效性的,父母不能丟掉自己的人生,對待孩子的成長要學會放手。」

另外,《帶著爸爸去留學》還涉及到了孩子們面對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等成長過程中必須的經歷。姚曉峰希望故事的內容不要過於單一,正如這兩天被觀眾熱議的,黃成棟與黃小棟因為血緣關係產生衝突,這是姚曉峰經過一夜的思考後決定涉及的話題,他想通過這一情節的設計與戲劇化處理,探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僅僅靠血緣維繫」的命題,就像劇中黃成棟所說「不是親生,勝似親生」,除了血緣,還有愛,可以將人與人維繫在一起成為互相體貼的「親人」。

而孫紅雷對於一個無私付出18年,突遭變故的父親演繹的淋漓盡致,更能觸動觀眾情感的弦。「站在導演的立場上,觀眾能夠感動的前提,就是我自己能夠被感動,並不是說劇中的情節我都經歷過,但至少我和角色在認知上是相通的。」姚曉峰補充說。

尋求突破,收視和口碑需要一種平衡感

《帶著爸爸去留學》開播以來,兩台聯播,收視成績一直不俗,網路播放數據也非常能打,但與高收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劇的口碑。對於他來說,說不在意作品的口碑是假的,但這麼多年來,姚曉峰學會了平衡自己。

他告訴麻辣魚,以此為契機,他在豆瓣上翻看了自己以往的作品後,發現了一個現象:早些年像《葉落長安》《唐山大地震》等作品,評分高但收視卻不怎麼高,這幾年《小丈夫》《戀愛先生》收視還不錯,但評分開始走低。

「有人會說這導演墮落了,其實我這算是一種平衡。」在談到收視和口碑的問題時,姚曉峰雖然語氣自帶調侃,但他對自己作品的態度卻是認真的。尤其作為先後執導過《大丈夫》《小丈夫》《虎媽貓爸》等多部精品都市家庭劇的導演,姚曉峰越來越堅定了「沒有題材的好壞,只有內容的好壞」的想法。

「我只拍我自己能夠把握得住的作品,抓得住的我拍。玄幻和懸疑的我不拍,因為沒有內心支撐,我不知道該怎麼拍。」同時,他認為創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好作品應該是有感而發的,比如像親情,這是「每個人都深有體會的命題,都可以來表達。」

當然,在拍攝了這麼多作品之後,姚曉峰也成長了,「我要把題材做輕,道理講明, 以幽默的方式把劇本輕鬆化。」而這種通過輕喜劇的方式,描摹世間百態,不刻板、不說教,讓觀眾輕鬆看劇的同時,有所收穫。

除此之外,在每一次創作、拍攝中,姚曉峰也都十分重視尋求內容或形式上的突破。他舉例說,之前的《戀愛先生》營造的是一種視覺風格,這一次在《帶著爸爸去留學》中,除了嘗試對情節性、戲劇性以及對複合型題材的探索,在拍攝上也採用了手持鏡頭等更加靈動的方式,更加註重拍攝現場的調度,「這樣一來營造的現場氛圍能夠讓演員更好地進入狀態,傳達出角色的心理狀態,所做的反應和行動也都是真實的。」

對於任何一部作品,既不能捧殺,亦不能棒殺。於姚曉峰而言,其對於都市類型劇的求索,依然在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緊急撤檔,無限期延播,這些國產劇還有翻身之日嗎?
樊路遠主政優酷半年的30條洞見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