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補鈣,還需注重鈣磷、鈣鎂比例平衡
養生
07-01
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如果鈣質攝入不足,輕者出現盜汗、易驚、煩躁不安等癥狀,重者則會影響骨骼、智力的發育。夏季日照時間長,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促使骨骼鈣化,使血鈣大量沉積於骨骼,造成血鈣下降,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如果此時未補充足夠的鈣質,極易導致低鈣性驚厥症,出現雙眼上翻、面肌顫動、肢體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等。針對這類情況,該如何補鈣才最有效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缺鈣的元兇。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但若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臟、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會使鈣磷比例變為1∶10-20。這樣一來,飲食中過多的磷就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因此,補鈣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少吃以上食物,避免鈣磷比例失衡。
其次,人們在補鈣時一般都會補充一些維生素D,卻忽視了微量元素鎂。其實,當人體內鈣與鎂的比例為2∶1時,最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而含鎂較多的食物主要有黃豆、堅果(葵花子、南瓜子、杏仁、腰果和花生等)、穀物(特別是小米、黑麥和大麥)、海產品(金槍魚、鯖魚、小蝦、龍蝦等),可以適當多吃。除維生素D和鎂外,還應適當補充些維生素C,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主要有臍橙、柚子、橘子、蘆柑、檸檬等,可以使鈣的生物利用率增加12%。
(劉姿含)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請正確認識它
※老人飲食講究十個「宜」,夯實晚年健康基石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