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年科舉第一榜」,唐宋八大家有四人,哲學家文學家雲集

「千年科舉第一榜」,唐宋八大家有四人,哲學家文學家雲集

宋朝給讀書人最好的機會,最寬鬆的制度,因而社會發達,科學技術和思想非常活躍。

進入高等學校讀書,在宋朝之前還是高官貴族的特權。唐代太學的入學資格是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到了宋代,庶民中優異的人都可以入學。

為了培養文人,宋朝建校數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據不完全統計,除中央官學外,宋朝有州學234所,占州數的72%;有縣學516所,占縣數的44%。在廣大農村,乃至窮鄉僻壤也有多種村學、鄉學、私塾、義學、家館、冬學等,「每一里巷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

學堂

唐朝全盛時期學生總數只有六萬三千零七十人, 人口約為八千萬, 其平均入學率約為一千二百五十六比一;1104年,宋朝全國學生總數達21萬餘人,按照人口約為1億來統計,平均入學率約為五百比一,其教育普及程度遠超前代,當時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宋史》稱:「學校之設遍天下,而海內文質彬彬矣。」教育之門已經對平民百姓敞開,不但工農商各個階層都可以讀書受教育,甚至偏遠地方的牧童村婦也能吟誦古人詩詞。

在這樣偏僻的鄉鎮學校,也能讀到諸子百家的經典。從官府到私人都熱衷印書,印刷業非常興盛。當時已經形成了東京汴梁、成都眉山,福建福州等多個印刷中心。佛經、儒家經典、諸子百家、史書、醫書、算書、字書、名家詩文集都有,各種科舉、官場、藝文等指南類書籍,尤其暢銷。

蘇軾在《李氏山房藏書記》中說,他見過一些老儒生,年輕時想找本《史記》、《漢書》都找不到,偶爾有幸得到,馬上廢寢忘食抄下來,早晚背誦,生怕錯過。而現在,生意人爭相刻書,一天能印一萬頁,對於學者來說,書又多又好找

范仲淹

1057年,宋嘉祐二年的這次考試在歷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被稱為「千年科舉最閃耀的一榜」。

揭榜這天天還沒亮,汴梁城裡已經騷動起來。萬眾期待、即將上演的,不不僅僅是皇帝選秀,而且是「榜下捉婿」。這是宋代的風俗,發榜當天,全國各地有錢有勢的人家出動「擇婿車」,公卿有女待嫁者天不亮就在路邊等候,爭搶新科進士作女婿。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八九」。

宋人擇偶的標準不再是世族名門,而是中舉的士人,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境遇在宋朝出現了大轉折。而這一年的進士榜群星璀璨,足以讓等待「捉婿」的貴族淑女們為之瘋狂。

這次科考,歐陽修是主考官。

這一年各科共錄取899人,特別是進士科的388人,多為北宋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張載高中進士,同榜高中的還有呂大鈞、程顥、朱光庭等哲學宗師,蘇軾、蘇轍、曾鞏等文學巨匠,呂惠卿等王安石變法時期的朝廷重臣。

整個社會讀書和參考的熱情被空前調動起來,經常一次科舉報名參加的人就有四十萬之眾,每次錄取人數也從宋初的幾十人增加到幾百上千人。

北宋仁宗一朝的十三榜狀元, 就有12 人出身於平民人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現實。

文化教育普及,全民素質提高,知識階層崛起,政治氣氛寬鬆,這種社會氛圍成為文化繁榮的前提。如果說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是大唐盛世的點綴,雖名聲顯赫卻受盡苦難,宋朝文人已經成為社會中堅,並且完成了文化和權力的對接,中國出現了大批集官僚、文人、學者為一身的「複合型人才」。

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將責任感與使命感傾注於經邦濟世的建功立業中, 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相形之下, 不但前面的漢、唐為之遜色, 後來的元、明、清也望塵莫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萬里茶道申遺三處古迹上榜,洛陽歷史有多牛?
從中原小國到960萬疆土,這幾個朝代對中國疆域貢獻巨大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