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玉環為什麼一直沒被封為皇后?她若是當了皇后,很可能天下大亂

楊玉環為什麼一直沒被封為皇后?她若是當了皇后,很可能天下大亂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是對「古代四大美女」的美稱,而這其中的一位楊貴妃,更是美艷逼人,連白居易都有詩寫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同時,這句詩也體現出楊貴妃的受寵程度之高。那麼,問題就來了,這麼受寵的楊貴妃為何只是貴妃,卻不曾被封為皇后呢?接下來,我們就先從她的身世說起吧,畢竟,這可以算得上是一出年度大戲。

楊玉環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像是這樣的官宦權貴之家,常常會借女兒外嫁以壯大家族勢力,故而,這樣的家族在很早的時候便開始培養女兒的貴族氣質。

而楊玉環,除了天生麗質,在經過這樣的精心培養之下,更是出落得能歌善舞、儀態大方。所以,憑藉著自身如此之好的優越條件,楊玉環更是在一次次的詩會、舞會中博得了美名。到了開元二十二年七月,也許是紅鸞星動,在一個美妙的夜晚里,楊玉環邂逅了壽王李瑁,從此,壽王李瑁便是對其茶不思飯不想,一心只想求娶楊玉環為妃。

心疼自家兒子的武惠妃,大抵知道了兒子怕是患上了相思病,於是,就托宮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此後,便向皇帝李隆基再三懇求,希望能應允了兒子李瑁的願望。而此時,不曾見識過楊玉環容貌的皇帝李隆基,很痛快的就答應了,並且,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漫天喜慶的紅色之中,楊玉環伴著家人的祝福走進了壽王府。

自然,壽王對自家的壽王妃也很是滿意,就這樣,他們甜甜蜜蜜度過了五年有餘。

也許是命運安排,一場大的變故就發生在了他們短暫的幸福之後。月光下的庭院本就是曼妙動人的,更何況,添了壽王妃這麼個鐘靈毓秀的可人兒。李隆基駐足等待,一個抬頭之間,便撞進了一雙含情美眸之中,然後,一種名為「一見鍾情」的情愫,就在這位英姿尚在的老皇帝心頭蔓延,事實上,好色的李隆基不過是見色起意罷了。

此時,楊玉環美妙的姿色已經佔據了皇帝李隆基的心頭,就像五年前他的兒子李瑁一樣。於是,他就開始謀劃著如何才能把這位美人光明正大的留在自己身邊。人倫他可不在乎,若是在乎了,他要這皇帝之位又有何用?他先是做了一番表面文章,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祈福;然後,他打著孝順的旗號,從兒子家的王妃中選一位做道姑去薦福。

很顯然,這是專為楊玉環所設計的,於是,很順利的,世上再無一個叫楊玉環的壽王妃,反而,在太真宮中則多了一位姿容秀麗的小道姑。與此同時,為了撫慰兒子李瑁,他很快物色了一位重臣之女許配給了他,並且,為其重新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這也足夠將京城中四起的流言抹去,亦興許能足夠撫平兒子李瑁的奪妻之痛。

而在太真宮中受戒的楊玉環,則日日能得到來自皇帝李隆基的溫暖。受戒期滿後,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下詔讓其還俗,並且,正式將其冊為貴妃,日日嬌寵起來。後來的李商隱有詩云「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這便是說出了一出爭奪兒媳的大戲,更是側面突出了楊玉環那魅人心魂之處。

同時,正是因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各種文化相交輝映,封建的倫理綱常反倒弱化了許多,所以,並沒有太多的人站出來指責皇帝李隆基的作風。此時,成為貴妃的楊玉環已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她的家人親戚也都被多多提拔,不太好聽的說法便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且,民間更是產生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

而楊玉環本人,距離封后也不過是差一個盛大的授封儀式,但是,緣何這位沉迷於聲色的皇帝李隆基,卻遲遲不曾有所表示呢?

這裡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第一個、便是楊貴妃不具有母儀天下、垂範萬眾的作用。她沒有孩子這是她成為皇后的第一大障礙,至於為何不曾生育,我們無法得知,但是,這並不重要。而且,按照歷來的皇家制度,冊立皇后必須是懿德、懿容,必須得到朝臣的認可,必須有益於家國。而這樣一位可以讓「君王從此不早朝」的美人,若要冊封她為皇后,怕是朝臣們會一個接一個的站出來反對。

第二個、便是這樣做會激化父子矛盾,到時候發生政變也未嘗不可能。楊貴妃是皇帝李隆基從他兒子李瑁手中搶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若是再大張旗鼓的冊立其為皇后,李瑁怕是很難抑制住自己的怒氣,最終,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李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也不為過。更何況,朝中已有許多被提拔上來的楊貴妃家人,若是她成了皇后,便更是權傾朝野了。

倘若,此時再生出點兒些許野心,又會發生什麼不利於李唐家的事,也是有可能的。這些對於想要維持穩定與和諧的皇帝來說,都是不利的。所以,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疑心深重的老皇帝李隆基可以給她常人難以想像的寵愛,像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然而,卻是不能給她一個更好的名號。

但是,這些對於楊貴妃來說,又能如何呢?思及馬嵬坡一役,一代美人香消玉殞之時,只能是徒添傷悲而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不過,上述種種都是基於史冊上冷冰的描述和仍流傳於市井之中新奇的傳記的臆想與揣測,當時如何、當事人的心情如何,我們都是無從知曉的。最終,只不過是市井裡多了幾個美麗的傳說、戲台上多了幾齣肝腸寸斷的折子戲罷了。

參考資料:

【《長恨歌》、《新唐書》、《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燕子李三」為何能與拳王霍元甲、大刀王五並稱為「幽燕三俠」?
孔子對富貴貧賤怎麼看?他認為如何才能消除貧富差距呢?值得借鑒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