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無紹不成衙」,清朝佔據各個衙門的「紹興師爺」是個什麼職業?

「無紹不成衙」,清朝佔據各個衙門的「紹興師爺」是個什麼職業?

浙江紹興,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這裡不僅僅留下了許多文化古迹(蘭亭公園,大禹陵),物產名品(紹興酒),還有一些歷史軼事,比如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這個詞很多人可能從一些清代筆記小說中聽過,但是這到底是個什麼職業呢?

先說說「師爺」,這個職業大家肯定在古典小說聽說過,最有名的莫過於公孫策了,當然,公孫策是虛構的人物,但師爺這個職業卻是存在的,不過師爺並不是朝廷官員,他是中國古代各級官員所聘請的私人顧問,畢竟古代官員很多可能都只讀過經典,對刑名、錢穀、文牘等繁瑣地方事務不熟悉,需要顧問。

而封建制度最頂峰的清朝,師爺制度最盛,清代從總督巡撫到知府縣令,皆聘有幕賓(師爺的別稱),而清朝的師爺,通常來自紹興府八縣,所以又稱「紹興師爺」,到了後來「紹興師爺」更是成為師爺的別稱。

清代紹興師爺有多盛呢?紹興籍師爺龔萼在《雪鴻軒尺牘》中說:「吾鄉之業於斯者不啻萬家。」,清代官場有諺語云:「無紹不成衙。」,可以說師爺已經成了紹興的地域性職業了,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更是實在受不了,下詔:「禁六部經承專用紹興人」,為啥呢?因為「山陰、會稽、蕭山之人,專習錢穀刑名之學,盤踞天下大小衙門,相傳已久,積弊漸多」。

可紹興為什麼多出師爺呢?這就和紹興地方文化有關,實際上從明朝開始就已經形成了「紹興師爺幫」的前身「紹興胥吏幫」。明朝人王士性在他的《廣志繹》里說:「自九卿至閑曹細局,無非越人」(紹興古稱越州,因為此處為古越國都城)。

紹興這個地方人文風氣非常盛行,年年在科舉當中都能取得好成績,但是這也造成一個問題:紹興府內部文人競爭更激烈!每年考上的畢竟是少數,那剩下的人呢?很多未中舉的人只能另闢蹊徑,比如做幕僚,經商。

而紹興這個地方開發也已經趨於飽和,清代紹興的人口密度竟達每平方公里579.55口,居全國人口密度的第三位,這導致紹興地狹人稠,耕地貧乏,謀生不易,紹興人不得不大批外出工作,而紹興流民很多都是有知識,腦筋活泛的,自然不會幹一些體力活,他們是用腦筋賺錢,於是師爺這個職業便很流行。

而紹興人當了師爺後,又形成了團體幫派,在家鄉大量帶動同鄉謀生,當時全國各地的紹興會館甚至還有「幕學」這一學問,不過「師爺」這個職業競爭也很激烈,自小要拜師學藝。

一直到清末,紹興師爺才開始式微,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展開整頓官僚,相繼裁撤了不少冗員,又有廢八股、停科舉之事,極大削弱了紹興師爺在政壇上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後,紹興師爺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一件皮衣讓這個國君坐了三年班房
他獨腿留洋,被說:中國兩條腿的不夠,一條腿的都來了,後成大師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