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比重加大?三招教你輕鬆學好文言文

比重加大?三招教你輕鬆學好文言文

文/金鐘

導讀

兩會提出加強文言文的考試比重,引起了眾多學校、老師、家長及學生對於文言文的重視。文言文確實一直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題,學生讀不懂,不明所以,有時15分的題甚至只得3、4分,連這3、4分可能也是懵對的。

文言文是現代漢語的「源」和「根」,是彰顯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載體。文言文中蘊含著先人的智慧,不僅僅因為其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有很重要的意義,還因為文言文的語言凝練、優美、簡潔,對於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有很大幫助。

所以,學習文言文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學識,更是為了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文言文這麼難,怎麼才能學好呢?

一、未見意趣,必不樂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文言文的興趣,才能主動去讀,才能學好。

可是知道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並不能提高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宋代程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看不到文言文中的樂趣,肯定是不愛讀的。所以首先要讓孩子看到文言文中有意思的東西。

其實文言文中有意思的有很多,像《世說新語》中的魏晉的狂人們,有的看見豬喝酒喝得開心,就趴下和豬一同飲酒;有的和一個熟雞蛋生氣,用筷子扎、用鞋踩,雞蛋還是不碎,乾脆就撿起來用嘴嚼碎……多麼荒唐可笑,不僅是孩子,我們看到這些也會捧腹大笑。

「意趣」指的不僅僅是樂趣,還有其中的蘊義,其中的歷史、其中的情。在讀古文之前,先系統地了解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史,「學史使人明智」,能夠讓學生對各個朝代的歷史、文學有一定的掌握,就更加有興趣去閱讀古文,去體會古人的情感,去感受古今之人的「千古共情」。

二、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想一下子就讀懂所有的古文並非易事,萬事都從簡到繁,學習文言文也是如此,要有廣泛的閱讀,但是要求循序漸進。

朱熹曾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學習文言文可以先從簡單的開始讀,再去嘗試難的,從心理學上講,這樣大腦就會有成就感,就會更樂於、有動力去接受新的知識。

而讀書不能淺嘗輒止,要熟讀且靜思,「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每一遍讀都會有不同的體悟。

古文中是有一種「氣」的,這種「氣」就是古文的精美韻律,抑揚頓挫的節奏感和音調的和諧,以及文章的內涵。桐城派說「因聲求氣」,讀的時候體會語言的美,邊讀邊思,層層深入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境界,達到一種審美的愉悅感,也就更能啟發孩子的興趣。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其心。豈成篇之足深,患識照之自潛耳。」

熟讀以至於成誦,將其融化為自己的生命體驗,最後才能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巴金十二、三歲就能將《古文觀止》倒背如流,梁啟超在30歲前就背誦了《史記》,郭沫若三歲時就能背誦《唐詩三百首》,這三位文學巨匠運用古文都能遊刃有餘,文采斐然。

三、古文「六觀法」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

想要讀懂作者的文與情,就要有這「六觀」:一觀位體是指看文章的題材、結構等;二觀置辭就是就是文章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三觀通變就是與前人文章的比較,看其中的進步與退步之處;四觀奇正,看看與同時代其他作品比的新奇、創新之處;五觀事義,就是看文章所寫的事情、意義;六觀宮商,就是作品的音樂性,節奏感。

其實這六觀是觀了文言文的「文」與「言」,「文」是情感,「言」是語言,兩者可以單看,但又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進的,不能割裂開來。文章的題材、手法都對文章的情感理解有幫助,而文章的情正是通過「言」而傳達出來的。

這「六觀」沒有先後順序,循序漸進地讀,在讀中思,在熟讀與背誦之中不斷地去體會,才能全面地理解一篇文章,達到深思,有了深思的結果,也就更能提高孩子學習文言文的動力和興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芒種:「忙種」時 不要忘了生活
端午節談情說「艾」:艾草飄香 讓「艾」回家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