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2人乃三國名人,為湊齊梁山108將,他們被拆分成5個角色
《水滸傳》是一部典型的群像戲,書中涉及的人物之多讓人即使反覆閱讀多次也很難記全,而梁山好漢這一團體作為書中的主角就有一百零八人,事實上對於任何一位寫過書或者是長期以文字創作為工作的人來說,要塑造一個經典的人物形象都絕非易事,更不用說一口氣塑造一百零八個不重樣的角色了,對於施耐庵來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這數字絕對會讓他頭疼不已,這一點從書中的各種細節也能看出,因為梁山之上有不少好漢可以明顯看出就是用來湊數的,即便沒讀過原著的朋友也一定聽說過武松、魯智深這些角色,然而即便是讀過多次原著的朋友也不一定記得書中的一些龍套好漢。
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比如原著中梁山排名第九十九位的好漢「石將軍」石勇,這個角色的塑造就顯得十分草率,筆者是資深水滸迷,自然懂得這角色的來龍去脈,然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一定不會注意到他,因為首先從外號來看,他「石將軍」的名頭顯得不知所云,書中沒有體現任何他統兵的能力,所以他和將軍二字毫無關聯,難道僅僅因為他姓石?而書中他唯一的貢獻就是幫宋太公送了一封信給宋江,就這點破事也能混個排名?這難道不是任何一個雜兵都能幹的?
接著咱們再看看排名第一百零四位的「活閃婆」王定六,這角色原本是楊子江邊的一個酒館小老闆,當張順去請安道全上山的時候這傢伙出來幫忙了,說自己是十分崇拜梁山好漢,願意跟著混,就這麼稀里糊塗上了梁山,然而上山之後他便被淹沒在人群中,毫無存在感,一種強烈的「湊數」之感。
然而王定六和石勇並不是本文要聊的那五位好漢,本文要聊的幾位好漢藏得還是比較深的,因為要了解他們是如何被塑造出來,還得了解另一部名著中的角色,即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他們乃是由關羽和諸葛亮這兩個角色拆分而來,好不誇張的說,這兩個人被拆分成了五位好漢。
先說說被諸葛亮拆分而來的三位好漢,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陣營帳下的軍師,也是後來的丞相,可以說他對蜀漢的貢獻是沒有任何一位文臣或者武將能夠比擬的,而《三國演義》一書中的他更是被「神化」了,幾乎總是能夠料敵機先,而《水滸傳》中也有這麼一位類似諸葛亮的角色,他就是「智多星」吳用,吳用雖然沒有諸葛亮那麼神,但梁山的大小決策基本都是在他的建議下載由宋江來拍板的,他也的確是梁山的軍師,也愛用一把羽扇,活脫就是諸葛亮二世。
除了吳用之外,諸葛亮這個角色還被拆分出了兩個角色,此二人即是「毛頭星」孔明和「獨火星」孔亮,毋庸置疑,這兩人沒有得到諸葛亮智商方面的傳承,施耐庵不過是將諸葛亮的名字拆分成了孔明和孔亮兩個名字而已,不知施耐庵是否對諸葛亮這一角色有所貶低?因為孔明、孔亮這二人就是倆無賴。
第二位被拆分的三國名人乃是關羽,關二爺是後世人心中公認的武聖,雖說關二爺十分傲氣,但更多的人記住的是他的義氣,而《水滸傳》中也有這麼兩位角色是由關二爺拆分而來,他們即是「大刀」關勝和「美髯公」朱仝。
關勝這角色幾乎和關羽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也並不會讓人覺得有任何不妥,因為原著設定中他就是關羽的後人,所以也是面如重棗,用的也是一把青龍偃月刀,武藝更是位列五虎之首,和關二爺在蜀漢的地位也差不多。
而「美髯公」朱仝則是得到了關二爺的外貌,事實上初讀《水滸傳》的朋友一定會覺得很奇怪,看著原著中對朱仝的描述,這不就是關羽么?關羽也叫美髯公,朱仝的忠義也可以說是源自關羽這一角色。
正因為要塑造一百零八個角色是非常難的,所以施耐庵才會將諸葛亮、關羽兩個三國時代的人物拆分為幾個好漢,不知各位是否也注意到這一細節了。
※金庸筆下此4人看著就讓人不爽,口氣狂實力弱,打起架來皆被吊打
※金庸筆下最爛兵器,用它的人都不強,一人以它為姓氏,卻是個人渣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