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懸崖上冒著「寶氣」,盜寶者無法進入,考古人員用一絕招找到國寶

懸崖上冒著「寶氣」,盜寶者無法進入,考古人員用一絕招找到國寶

古人講究「厚葬」,他們明明知道,幾代人之後,再厚重的磚石也抵擋不住人心的貪婪,但還是相信風水中的「一陰二宅三命」,為的是死後也能繼續「事死如生」。在各種墓葬中,最常見的就是地下的古墓,另外還有地上的墓比如金字塔,還有水葬、天葬等形式,而對於山區而言,土葬太過浪費土地,於是在古老的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另一種墓葬:崖墓和懸棺。

崖墓是將自己的陪葬用具放置在懸崖上的山洞裡面,而懸棺則直接把棺木吊在峭壁上。毫無疑問,古人沒有現代起重設備,僅依靠簡單的吊具和人力,把數百斤重的棺木懸吊在幾十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古今往來盜寶者無數,但基本都不會對這些懸棺下手,最直接的原因是裡面基本沒有什麼可圖的財寶。但崖墓就不同了,因為主要是古代南方人的墓葬,過去人們稱之為「蠻子洞」,而到了近代還有人稱其為「藏寶洞」,有經驗的盜寶人會望氣,依據懸崖上洞穴里冒出來的「寶氣」來探尋寶物,這是什麼原理呢?

「寶氣」說起來神秘,其實原理很簡單,很多崖墓洞穴內有暗河,水氣大,加上內外溫差不同,所以就會產生霧氣,盜寶者就會根據這些霧氣來判斷這個山上有沒有隱藏的洞穴和墓葬,甚至能根據霧氣的大小和風水相關知識來判斷墓葬的規格。因此很多比較低矮的崖墓都被盜寶者捷足先登,給盜了個七七八八。其中最有名的崖墓群在江西龍虎山,這裡因為崖墓已經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在1978年,江西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對龍虎山仙水岩的崖墓懸棺進行考古發掘,這裡有20多個天然洞穴,在秋冬季節霧氣瀰漫,可謂「寶氣」氤氳,但古今多少盜寶者還是望山興嘆,因為根本就進不去!

這片崖墓處於大山斷裂的懸崖絕壁上,下面是深河,峭壁險峻濕滑且草木稀少,高的地方達上百米,而且還是上突下斂的崖屋狀,如果貿然攀登一不小心就會落得個墜落懸崖的下場。所以縱然知道上面很可能有大墓葬,但盜寶者們就是上不去,說到這裡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有些懸棺重達2000多斤,用現代工具吊上去都很不容易,究竟古人需要怎樣的毅力才能完成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啊!當年技術還不發達,考古人員也很頭疼,他們也找不到進入洞穴的方法,便尋求當地村民的幫助,經過一番合計,村民想出了一個絕招:盪鞦韆!

現代考古工作者想像不到過去的條件有多困難,簡直就是玩命!當年村民們用幾根粗麻繩,一頭綁在山頂的樹上,另一頭綁好吊籃,考古人員就站在吊籃里緩緩而下,到了洞口的時候,因為是上突下斂還有一段距離,所以必須搖擺吊籃讓它盪起來,於是在等於30多層樓的高空上,考古人員用這種方法盪進洞穴。這種早期的考古實在太過危險,後來考古隊用40噸鋼管搭建了一個65米高的鋼管架子,才得以讓考古工作更加方便進行。

龍虎山崖墓大多都是天然岩洞大小很懸殊,有的寬2僅僅米,有的寬卻達到50多米。洞穴裡面不僅有東周時期的墓葬,還有明朝時期的道士墓,時間跨度很大。到了1979年,在仙水岩三、四號墓穴里,考古人員驚喜的發現了距今2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越人留下來的完整棺木,發現了包括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木劍、紡織品等200餘件文物,更是發現了兩架保存完好的十三弦箏,比史料記載的隋唐時期才出現十三弦箏,要早了1000多年,而紡織機械的發現也比記載早了五六百年,幾件國寶級文物的發現,為龍虎山崖墓的考古帶來了很大的研究價值。考古人員的以身犯險,也為後來的崖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古玩市場真貨不賺錢,假貨吃三年?原因讓人很無奈!
他山寨名畫戲弄博物館,作品拍出高價卻故意毀壞,至今身份還是謎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