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本想堅守,此人一番話,怕是連劉備也無力反駁,卻被誤解千年
公元263年,這已經是蜀漢建國的第42個年頭,也是劉禪登基的第40個年頭,更重要的是,這還是蜀漢政權的最後一個年頭,這年冬天魏國大將鄧艾、鍾會、諸葛緒三路出軍,誓要一舉殲滅偏安西南的蜀漢政權。鍾會、諸葛緒遭到蜀軍的頑強抵抗,鄧艾這一路也不輕鬆,但慘烈的交兵也讓鄧艾深知,蜀軍已經傾巢而出,成都必然空虛,此時只要派一支輕騎直插蜀中腹地,蜀漢頃刻間覆亡,於是乎鄧艾親率數千輕騎偷渡陰平,數日間便兵臨成都。由於事發突然,成都軍民還沒來得及布防,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劉禪高坐龍椅,堂下議論紛紛,大部分朝臣都已經高舉投降的白旗,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劉禪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般懦弱,他還是想堅守城池的,畢竟劍閣外還有姜維數萬鐵騎,只要他能堅守一段時日,危局未必就不能轉安。
然而蜀漢朝臣卻不這麼想,他們一派想著投奔孫吳,舉朝遷移至吳國避難,一派建議南遷,躲到南中七郡,也就是被諸葛亮七擒的孟獲的地盤,此地山川險峻、易守難攻,憑險禦敵或有一線生機。可惜,不管是劉禪的堅守,還是大臣們的降吳,抑或南遷,都被譙周的一番話給擊得粉碎:自古已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吳,固當臣服。且政理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等為小稱臣,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且若欲奔南,則當早為之計,然後可果;今大敵以近,禍敗將及,群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譙周的意思曹魏一統天下乃大勢所趨,現在投降東吳,等魏滅吳又得降魏,與其降兩次還不如降一次。另外現在南遷已經晚了,南中七郡乃蠻夷之地,逃至那裡人心不服,恐有不測。
譙周一番話實際上將劉禪的三條路都給堵死了,投吳不行,南遷有變。魏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那劉禪堅守又有什麼意義呢!再者劉禪意在堅守可能也只是表表姿態,畢竟是一國之君,兵臨城下也不能表現的太窩囊。可譙周字裡行間都是降魏二字,這難免遭到眾人的抨擊。事實上,譙周這番話並沒有可以指摘的地方,因為他所說的都是事實。諸葛亮治理蜀漢期間,天下的確是三足鼎立,誰也吃不下誰,可時至今日,表面上看依然是三足鼎立,實則是曹魏一家獨大,東吳和蜀漢都是強弩之末,自保尚且不足,逐鹿中原更是痴人說夢,說白了,以蜀漢目前的現狀,其實就像一個等死的老人,就看曹魏那邊什麼時候動手。面對如此回天乏術的局面,恐怕劉備來了也無力反駁譙周的觀點,實際上蜀漢並不是亡在鄧艾兵臨城下這一刻,它是亡在蜀漢建國四十餘年的庸碌無為,亡在蜀漢政權的逆流而上。
有人曾戲言,譙周這麼一個無權無勢的儒生,竟然憑藉三寸肉舌就把建國四十餘載的蜀漢政權給說亡了,譙周作為蜀漢的臣民,顯然要背上千古罵名。明清大儒王夫之就曾罵譙周:人知馮道之惡,而不知譙周之為尤惡也。……國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為異說以解散人心,而後終之以降,處心積慮,唯恐劉宗之不滅,憯矣哉!讀周仇國論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聞一讜言之獻,徒過責姜維,以餌愚民、媚閹宦,為司馬昭先驅以下蜀,國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祿;非取悅於民也,取悅於魏也,周之罪通於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馮道末減矣。王夫之說譙周是不忠不義之臣,罪過通天矣!東晉史學家孫勝也罵過譙周:周謂萬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禮希利,要冀微榮,惑矣。歷史上的大儒爭先恐後的抨擊譙周,可見這譙周真乃十惡不赦之人!
一般來說,被歷代先賢罵為巨奸之人,鐵定要遺臭萬年了,比如說董卓、王莽、李輔國,這些都是奸臣、亂臣加權臣。譙周的級別以及影響力遠沒到董卓、王莽、李輔國那個程度,後三位至少擔得起權臣二字,而譙周在蜀漢政權中是沒有任何根基的,他的話只能代表他自個,並沒有哪一方勢力給他撐腰。由此可見,譙周此言並非脅迫之言,實在他的肺腑之言,尤是如此才顯可貴。再者就人品而言,譙周也並非董卓、王莽、李輔國那樣的小人,事實上縱觀《三國志譙周傳》,找不到譙周的任何道德污點,相反譙周作為諸葛亮的門客,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從大局上考慮禁止臣民前來奔喪,唯有譙周一人前來弔唁。當然必須說明,譙周是在劉禪禁令發出之前就趕到靈堂,也就是說譙周並沒有抗命前來奔喪,實際上譙周一聽說孔明病逝,他便星夜兼程前來弔唁,這足以說明譙周對先師的敬重。
當然,也不能排除譙周料事如神,他猜到劉禪必然會禁止奔喪,所以他心急火燎地趕在禁令發布之前來弔唁,這也足以證明譙周高尚的人品。總體來看,譙周並非姦邪小人,相反他的道德品質還是很值得肯定的。那我們該如何理解他勸降劉禪的深層次原因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譙周不光是蜀漢的子民,更是華夏子民,漢人天下一統的觀念根深蒂固,譙周能夠接受荊州來得劉備集團,為何就不能接受中原來的曹魏集團,歸根到底大家都是漢人,並沒有民族文化上的芥蒂。再者和平歸降對於天下的損害總是要比火併城下小的多,蜀漢的子民在過去四十多年裡已經打得沒剩多少了,天下一統近在眼前,難道就不能少動些刀兵嗎,還蜀漢人民一個沒有戰亂的太平盛世,難道這不是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儒生的共同願望嗎?
※他是金庸筆下的曹操,為人奸詐,卻不失英雄氣概,兩人結局都很像
※歷史上一代權後,美艷又多情,金庸卻把她編成謀殺親夫的絕頂高手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