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皈依三寶?皈依與出家有什麼不同?

如何皈依三寶?皈依與出家有什麼不同?

怎麼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儀節,在佛陀的當世,因為受皈者的根器厚,所以也用不著什麼儀節。比如釋迦世尊的第一個三皈弟子,耶輸伽的父親,在佛前如此說:「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唯願世尊聽為優婆塞。」這樣一說,便算受了三皈依。

照實際而言,佛在未度五比丘之前,世上還沒有比丘僧寶,佛為兩個商人及龍王授皈依,即唱三皈,要他們皈依未來僧。可知三寶是一體,皈依佛、皈依法、而不皈依僧,便不成其為皈依。

皈依三寶的詞句,實在是很簡單的,但在皈依之前最好先能念熟。向來受皈依的人,都是在皈依之時,由皈依師念一句跟一句,有的人由於皈依師口齒不清或由於自己心情緊張,皈依之後竟還不知道皈依詞的內容是什麼,按理說,那樣的皈依是不成其為皈依的。

皈依詞共為三皈三結,現在照抄如下: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均可),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說三遍之後)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也說三遍)

前面三皈說三遍,便是三皈依戒的正授,後面的則為三皈的三結。皈依的緊要關頭,便在三說三皈的正授之時;納受三皈依的無作戒體,也就在此正授之際。最好能於正授三皈之時,作一種觀想:說第一遍三皈依文的時候,由於自己的發心功德,感得十方大地震動,並有功德之雲,從十方地面冉冉上升;說第二遍三皈依文的時候,十方湧起的功德之雲,徐徐彙集於自己的頭頂上空,結成華蓋之狀;說第三遍皈依文的時候,此一雲集的華蓋,即成漏斗之狀,緩緩下注於自己的頂門之內,遍滿於全身,並由身內擴展出去,使自己的身心,隨著功德雲的擴展彌蓋,而充塞於十方世界-到此為止,自己納受了三皈的戒體,自己的身心,也跟戒體的功德一樣,與宇宙同等體量了。試想,如此的皈依,該是何等的神聖和莊嚴啊!

如果不能作如此的觀想,最低限度,也得將皈依詞聽得明明白白,說得清清楚楚,這是絕對不能馬虎的。所以弘一大師曾說過一段非常懇切的話,現在抄錄如下:「無論出家在家之人,若受三皈時,最重要點有二:第一、要注意皈依三寶是何意義。第二、當受三皈時,師父所說應當十分明白,或師父所講的話,全是文言不能了解,如是絕不能得三皈;或隔離太遠,聽不明白,亦不得三皈;或雖能聽到大致了解,其中尚有一二懷疑處,亦不得三皈。又正授之時,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此最緊要,應十分注意;以後之『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是名三結,無關緊要;所以諸位發心受戒,應先了知三皈意義。又當正授時,要在『皈依佛』等三語注意,乃可得三皈依。」(見《律學要略》)

以此可見,三皈雖然簡單,要想如實得到三皈的戒體,卻也並不容易。我們相信,准此而論,如今有許多的三皈弟子,是沒有得到三皈的,如果自知沒有得到三皈,不妨請求各自的皈依本師或另請他人,重新增授一次。這在集體數十人或數百數千人的大規模皈依儀式中,是最不可靠的,唯其種種善根而已。

從宗教情緒的養成和培植上說,受戒的儀式愈隆重,愈能激發虔誠之心;受戒的要求愈嚴格,愈能使人生起神聖莊嚴之感。求受三皈,本來只要請求一位皈依師,在佛前三說三結便可。為了鄭重其事起見,明末南京寶華山的見月律師,編了一部《三皈五戒正范》,那是比照菩薩戒乃至具足戒的傳授儀則編寫的,這本書直到現今,仍在流通,並且仍為大多數的皈依師們做為藍本。

在三皈正范中,共有八個項目:

1.敷座請師:由受皈依者為師敷設法座,列供。香花,燈燭整齊,再去禮請皈依師升座。

2.開導:開示三皈依的意義。

3.請聖:迎請十方三寶,證明受皈,以及.護法龍天,監壇護戒。

4。懺悔:懺悔往昔業障,以求身口意的三業清。凈,之後,納授無雜無染的三皈戒體。

5。受皈:三皈三結,並發三誓。

6.發願:發無上菩提之心,願度一切眾生。

7.顯益勸囑:說明三皈的功德殊勝,並囑依教。奉行。

8.迴向:將此受皈的功德,迴向給一切沉溺的。眾生,速脫生死,早生佛土。

說起來,受三皈依,唯有如此,才算鄭重其事而圓滿究竟。唯此三皈正范,以目前來說,也不切於實用,因為其中所用的文字,皆是文言,雖然行文典麗高雅,如果皈依師食古不化,升座說皈依時,照本宣讀,那對受皈依的人是無法吸收的,既然無法吸收,也就不得皈依了。

皈依與出家有什麼不同?

一、皈依是什麼意思呢?

皈依就是皈依三寶,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寶之後,就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發心學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當然也能學佛,但皈依後,在心態、生活、習慣各方面,都有善知識乃至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來協助、加持。

皈依三寶之後,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般稱為居士。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改革家王安石,還有南朝的梁武帝,他們都是古代著名的大居士。一個不受皈依而又自稱是佛教徒的人,他雖可能得到一些好處,但終不能獲得身份上的印證。因此,皈依三寶並不是多餘的執著,而是學佛者必需的手續。佛經中說,世人雖然行善,終不能破除先世的惡業,若能皈依三寶,就能破壞先世惡業。

二、出家是什麼意思呢?

出家有五重義,就是:一、出煩惱家;二、出生死家;三、出六道輪迴之家;四、出三界家;五、出染污不凈家。

出家之人,世俗中人一般稱稱呼他為師父。

三、皈依和出家是什麼關係?

皈依三寶不必出家,出家必須要有皈依。皈依後並不意味著要守戒律,因為受戒還需要其他的儀式。部分居士會在皈依同時,也受五戒或菩薩戒,但佛法慈悲而圓融,可以酌情根據自己情況,按部就班進行。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身在世間不受擾,才是真正的「出世」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