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挖出遠古文字,比甲骨文還早1000年,西方:文物嚴重造假

山東挖出遠古文字,比甲骨文還早1000年,西方:文物嚴重造假

說到文字很多人都會想到我們國家發現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在清末的時候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大家所發現的,真正的大批量的發現是在殷墟遺址的考古挖掘後才大量出土的。因為出土的文字結構比較完整,所以被成為較為成熟的文字。那就會有人問了,難不成還有不成熟的文字?沒錯,這就是今天講到的骨刻文。

說到骨刻文,就不得不提到山東。山東是商朝建立前始祖生活的地方;戰國時期的齊國就是今天的山東。所以,山東是古時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可是在考古歷史上,山東一帶被稱為「夷」,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原地區,也就是現在以河南為中心的地區,在當地生活的人們認為除了河南以外的其他地方都是蠻夷之地,所以山東文化又被稱為東夷文化。

在研究東夷文化的時候,在考古現場挖掘出了大量的遠古骨頭,甲骨,陶器。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些東西上面還刻有一些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又不同於已經現世的甲骨文。這時候有人就想到了郭沫若時代的一個大膽推測「在甲骨文之前必定還有著兩千年文字的歷史」。這個推測產生是因為那個時代的考古學者發現甲骨文的成熟程度與戰國時期出土的「竹簡文字」可以相提並論,因此有了這個推測,可是當時卻沒有出土的文物可以證實這個推測。現在發現的這些「符號」不就是一個證明嗎?而將這個推測轉變為實際發現的人,是現在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的所長劉鳳君。

1962年出生的劉鳳君於1978畢業於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山東大學任教。雖然去當了老師,可他的研究對象還是古文字。在研究東夷文化中他發現,這些符號不僅僅在山東被成功挖掘發現,在距今5000到3000年的同一時期的遼西,漢中,赤峰以及黃河流域一帶也發現了類似的的「符號」。這些符號應該不僅僅是一個地域性的文字,很可能是流通的文字。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於2009年將這類「符號」正式命名「骨刻文」。因此,劉鳳君被譽為「當代王懿榮」,被冠以「骨刻文」之父。此後,不斷的有類似的「符號」出土,不斷的證明骨刻文的存在,也不斷的正式半個多世紀前,郭沫若先生時期的大膽猜測是正確的。在許多專家學者的不斷研究下,一致認為「骨刻文」是比甲骨文更為古老的文字,並非刻符,它於甲骨文還有著遞進自己傳承的關係。

可是在這麼多強有力的證據面前,一些西方的學者都不願意承認發現的「骨刻文」,也不願意認可「骨刻文」。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中華文化是歷經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洗禮中流傳下來的,西方的文化根本無法與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中華文化相比。如果他們承認了中國的骨刻文,就等於承認了骨刻文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老的「蘇美爾楔形文字」並列為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就等於他們向中華文化,向中國低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物說 的精彩文章:

村民一幅祖傳古畫,專家說是贗品,17萬買下後轉手賣8700萬
「司母戊鼎」改名已9年,文物專家:後母戊鼎可能才是錯的

TAG:文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