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情感紐帶

情感紐帶

在心理學中,情感紐帶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一種依戀行為,[1]通常是她或他的孩子的照顧者,[2]其中兩個伴侶往往保持彼此接近。[1] ]這個術語是由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在關於依戀理論的工作中經過四十年,從20世紀40年代早期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發出來的。根據Bowlby的說法,情感紐帶一詞的核心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吸引力。情感聯繫概念的核心特徵可以追溯到鮑爾比1958年的論文「孩子的本性與母親的關係」。[3]

目錄

1 五個標準

2 依戀理論

2.1 背景

3 整個生命周期的附件

3.1 依戀風格

3.1.1 安全附件

3.1.2 矛盾不安全的依戀

3.1.3 避免不安全的附件

3.1.4 雜亂無章的附件

3.2 目標更正夥伴關係

4 護理人員

5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其他情感紐帶

5.1 母親對嬰兒

5.2 父親與孩子

5.3 性夥伴關係

5.4 朋友,同伴,親密朋友

5.5 兄弟姐妹和其他親屬

6 哈洛對非人類動物的依戀

7 參考

五個標準

Bowlby將附屬債券稱為特定類型的「情感」債券,正如他和發展心理學家Mary Ainsworth所描述的那樣。她為個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制定了五個標準,並為附加債券制定了第六個標準:

情感紐帶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暫的。

情感紐帶涉及一個與其他人不可互換的特定人。

情感紐帶涉及一種具有情感意義的關係。

個人希望保持與他或她有親密關係的人的接近或聯繫。

個人在與人的非自願分離時感到悲傷或痛苦。

依戀關係還有一個附加標準:該人在關係中尋求安全和舒適。[4]

依戀理論

背景

Bowlby認為附著有四個顯著特徵。其中包括:

接近維護:希望靠近我們所關注的人。

Safe Haven:面對恐懼或威脅,回到附件中以獲得舒適和安全。

安全基地:附件圖作為安全基礎,兒童可以從中探索周圍環境。

分離窘迫:在沒有附件的情況下發生的焦慮。

鮑爾比關於區分依戀的思想為許多其他心理學家關於依戀的觀點以及與依戀相吻合的各種觀點帶來了方向。[5]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依戀

依戀風格

兒童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思通過進行一項名為「陌生情境」實驗的實驗,進一步擴展了鮑比的研究。在實驗中,父母和孩子獨自在房間里。然後一個陌生人走進房間並與父母交談。經過一段時間後,父母悄悄地離開房間,讓陌生人和孩子進入房間。然後孩子對手頭的情況做出反應,然後父母重新進入房間並安慰孩子。從這項開創性的研究中,安斯沃思開發出了不同形式的依戀風格,嬰兒與他們所接近的人一起展示。[6]

安全附件

當父母離開房間時,嬰兒期的安全附著特徵是明顯的困擾。當父母回來時,孩子非常高興見到他們。嬰兒更有可能選擇父母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特別是陌生人。在他們踏上童年時,那些保持安全依戀的人可以更輕鬆地結交朋友,結識新朋友,並與父母保持可信賴的聯繫。[6]青少年從父母的支持中受益,但他們也開始從過度依賴父母過渡到更加自由的更獨立的環境。[7]在成年期,他們更有可能擁有長久的關係,高度的自尊,從浪漫的關係中找到快樂,並且能夠輕鬆地與他們的伴侶交談。[6]

矛盾不安全的依戀

矛盾的依戀的特點是對陌生人的強烈警惕。如果孩子在房間里沒有明顯的臉,他們會感到非常不舒服。當父母回來時,孩子從他們的回歸中得不到安慰,並且是無法安慰的。[6]在童年時期,這些孩子往往對父母行事「緊繃」,並且往往嚴重依賴他人。在成年期,他們難以信任,並認為他們的伴侶對他們沒有表現出同樣的感受。不安全的成年人往往會感冒,並在他們的一生中經歷許多分手。[6]

避免不安全的附件

有避孕依戀的嬰兒和兒童往往在他們的照顧者和陌生人之間沒有偏好。他們並沒有積極地尋求父母的安慰,並且通常傾向於避免他們。在成年期,那些有迴避依戀的人由於無法表現情緒而難以維持關係。他們更有可能在他們發生性行為時從事偶然性行為並思考其他人或事物。最後,當其他人處於緊張狀態並且無法以另一個人的角度看待這些想法時,他們不太可能支持他們。[6]

雜亂無章的依戀

嬰兒紊亂的依戀傾向於表現出迴避和不確定的行為。他們往往發獃並且對他們所處的情況感到困惑。他們在生活中的任何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明顯的依戀跡象。[6]

在Main和Solomon進行的後期研究中觀察到了這種第四種依戀形式。[8]大量研究支持了Ainsworth的觀察。這些研究還表明,在嬰兒期發展的依戀風格可以影響生命後期的行為。這個群體中的孩子傾向於承擔父母的角色,並像對待父母的照顧者一樣。它們顯示整體不一致的行為形式。Main和Hesse的研究表明,使用恐懼和保證策略的父母會導致這種無組織的依戀形式。[9]

目標糾正夥伴關係

根據Bowlby的依戀觀點,糾正目標的夥伴關係是孩子經歷的最後階段。它通常發生在三歲左右。當孩子開始花更多的時間與他們的照顧者,他們開始意識到他們的照顧者有他們自己的目標和想法可能不關心孩子。[10]因此,孩子開始「塑造他們的行為,以取悅或打動照顧者」。這種類型的粘合最有可能發生在嬰兒和母親之間。

護理人員

由於幾個原因,看護人在兒童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孩子來說,與照顧孩子的人建立親密關係非常重要。根據Bowlby的說法,照顧者可以是照顧孩子的任何人,但通常是該孩子的母親或父親。兒童高度重視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並會改變他們的行為,以滿足父母的期望行為。Bowlby解釋說,當孩子達到12個月大時,孩子與母親建立了牢固的關係。在鮑爾比的文章「孩子的性格與母親的關係」中引用的弗洛伊德說,孩子的初戀是對食物和食物的需求的滿足,所以母親的乳房或一瓶牛奶都是如此。[11 ]

Bowlby有四種理論解釋了如何在孩子和他或她的照顧者之間創造依戀和聯繫。

二次驅動:當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時,例如當母親餵養或保持孩子溫暖滿足孩子的需要時。

主要吸吮對象:嬰兒具有天生的品質,需要通過吮吸母親的乳房來填充,他意識到母親與母親有關,因此產生了更強的聯繫。

主要對象依附:除了食物作為主要需要,另一個人的感覺或觸覺也是嬰兒的主要需求,因此他們堅持父母以滿足這種需要。

主要回歸子宮的渴望:嬰兒渴望回到母親的子宮內。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其他情感紐帶

母親對嬰兒

母親與嬰兒之間的聯繫已被確定為母親和兒童生命中的核心紐帶。在出生時,母親經歷產後期間,他們感到與嬰兒脫離,需要創造一種不同於產前期間產生的新紐帶。母嬰之間的關係對母親和嬰兒同樣重要。這種結合可以在曾經相信的產後皮膚接觸的關鍵時期之後形成。這種第一種情感紐帶是孩子未來所有未來關係和紐帶的基礎。[12]

父親對孩子

人們發現父子之間的聯繫比以前認為的更為重要,但是並沒有發現它與母子之間的聯繫同樣重要。兒童與父親作為照顧者保持聯繫,但結合力的程度取決於父親的參與程度。然而,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還不足以就依戀和父親的參與得出任何其他結論。[12]

性夥伴關係

性伴侶之間的聯繫有三個組成部分,即生殖,依戀和照顧者,在某些關係中它們可能比其他關係更普遍。在一些性伴侶關係中,只有生殖成分,沒有情感依戀。當在生殖結合的頂部形成附著物時,雄性可能與後代以及他的伴侶扮演照顧者的角色;西方文化中通常是他的妻子。在西方文化中,這對人經常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交換關注程度和依戀程度。在傳統的已婚夫婦中,性關係的水平在關係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都會發生變化,從而表明男女之間的關係還有其他重要方面。情侶們在性伴侶之間分享情感和智力上的聯繫。在西方社會,傳統的性別角色正受到挑戰,影響了男性照顧者對妻子的依戀程度;然而,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領域並不多。[12]

假設同性戀伴侶分享大部分相同的依戀成分;然而,關於該主題的研究很少得出結論。[12]

朋友,同伴,親密

朋友,同伴和親密之間形成的紐帶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紐帶。這些債券對於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與父母和其他親屬形成的依戀不同。人類自然是社會生物,因此與其他人形成聯繫自然而然。這些關係通常是通過共同的興趣和接近來形成的。友誼始於童年早期,並持續到整個成年期。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友誼,它們可以是任何時間長度。同樣,這些債券往往不如與其他親屬形成的債券一樣強大,但它們的社會方面對於發展至關重要。[12]

兄弟姐妹和其他親屬

兄弟姐妹和其他親屬之間的聯繫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親屬的年齡和孩子的參與程度。年長的兄弟姐妹可以與年幼的兄弟姐妹一起承擔更多的父母角色,從而創造更多的父母關係。這種父母關係是在父母去世時或父母參與程度較低時發現的,但這一研究領域仍然相當新。年齡接近的兄弟姐妹往往有更多的友誼紐帶。兄弟姐妹也可以有不同類型的關係,這在其他關係中是看不到的,因為兄弟姐妹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但彼此之間可能會有更多的猶豫不決的感情。[12]

其他親屬之間的聯繫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長大的社會。在更多的集體主義文化中,親屬之間的聯繫比個人主義者更強。親屬之間的聯繫水平通常是因為共同的價值觀,文化,背景和個人經歷。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很少,因此信息水平仍然很低。[12]

哈洛對非人類動物的依戀

依戀不僅限於人類,也可以在非人類動物身上看到。Harry Harlow和他的獼猴一起進行了一項經典研究,展示了對動物的依戀。他的研究表明,嬰兒不僅因為對營養和保護的需求而感到對母親的依戀,而且為了舒適的需要,她們也感到依戀母親。[13]

在Harry Harlow的實驗中,他在出生後6-12小時將幼猴與母親分開,並在與人類和其他猴子隔離的實驗室中將它們飼養。在每個籠子里,這些幼猴有兩個「母親」。一個母親完全由鐵絲製成,另一個母親是用一塊木頭和海綿橡膠製成的,然後用毛巾布包裹;兩者都輻射熱量。在一種情況下,只有電線母親進行了護理,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只有毛巾布母親進行了護理。[13]

結果表明,無論是否提供營養素,幼猴在毛巾布母親身上花費的時間要長得多。[13]這表明嬰兒不僅需要母親提供食物和保護,而且還需要提供某種舒適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葉 的精彩文章:

脂肪移植到額頭/Glabella/Radix複合體和Pyriform孔徑:美學和抗衰老的含義
神經影像學概述

TAG:丁香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