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有一句唐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知曉度極高。

奇怪的是,《全唐詩》把這句詩收錄了兩次,一次是在宋之問名下,一次是在劉希夷名下。

詩的題目也不一樣,宋之問的詩題叫《有所思》,劉希夷的詩題是《代悲白頭翁》。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兩首詩,除了這聯名句完全相同之外,其他的詩句只有一句不同,準確地說只有三個字不同,宋詩是「幽閨女兒惜顏色」,劉詩是「洛陽女兒好顏色」。

英雄所見略同?一稿多投?還是另有隱情?

這一聯膾炙人口的詩句,牽涉到初唐詩壇一起撲朔迷離的命案。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據唐代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劉希夷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兩句,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宋生不得其死,天報之也。」

好嘛,還是舅舅和外甥的關係,宋之問是舅舅,劉希夷是外甥。

外甥寫出一句得意的詩句,找舅舅品評,舅舅吟誦之下,也喜歡得不得了,居然想佔為己有,反正也沒有發表過,就算是我寫的,咋樣?

外甥當然不願意,再說了,舅舅你是這方面的大咖,犯不著拿我的作品錦上添花,我可是要靠著這句佳句刷名氣的。

外甥的想法很正常。

舅舅是初唐詩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和另一位詩人沈佺期並稱「沈宋」,是唐朝律詩的開創者、老祖宗。《舊唐書·宋之問傳》說,「之問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但是,人的慾望是無盡的,有錢了還想更有錢,有權了還想有更大的權,有名了想自己的名聲還可以百尺竿頭。

被外甥拒絕的舅舅惱羞成怒,居然殺了自己的外甥。

後來,身屬武則天陣營的宋之問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在桂林。古人覺得,這就是當年殺死外甥的報應。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唐人筆記《大唐新語》也說:「詩成未周,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劉希夷寫出這首詩一個禮拜都不到,就被害了,兇手可能是宋之問。

《本事詩》說這句詩本身的兆頭就不好,預示著詩人的死於非命。

詩人劉希夷嘗為詩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忽然悟曰:「其不祥歟。」復遘思逾時,又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惡之。或解之曰:「何必其然。」遂兩留之,果以來春之初下世。

命中注定的?

然而,這件兇殺案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根據《唐才子傳》的記載,劉希夷在上元二年中進士時「年二十五」、死時「未及三十」。

上元這個年號,唐高宗李治和唐肅宗李亨都用過。很顯然,因為李亨已經是公元八世紀了,所以劉希夷的這個「上元」是李治的,上元二年就是公元675年。

那麼,劉希夷差不多應該出生在公元651年,去世的年份最晚也就是公元680年。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宋之問呢?

宋之問在作品《秋蓮賦》的自序中說,「天授元年,敕學士楊炯與之問分直於洛城西」。《新唐書·宋之問傳》說,「甫冠,武后召與楊炯分直習藝館。」

天授是武則天用過的年號,天授元年是公元690年,「甫冠」是剛剛二十歲。

所以,很容易推算出,宋之問出生於公元671年,比劉希夷小了整整二十歲。

小舅舅大外甥,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是很常見的事。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那麼,問題來了,劉希夷不到三十歲死了的時候,宋之問只不過是個十歲的孩子,先不說有沒有能力殺死大外甥,就算已經會寫詩了,也有才名,但肯定還沒有唐詩大咖的身份,殺人動機很難成立。

只是,為什麼宋朝之後很多野史都說是宋之問殺了劉希夷呢?《全唐詩》又為什麼重複收錄這首詩呢?

貌似水很深。

一句好詩引發一起命案?不存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成人之美的四個經典故事 他一個人佔了倆
如果沒有那次泄題事件 有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王陽明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