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本軍部為什麼大規模清洗關東軍?失敗讓裕仁惱羞成怒
1939年爆發的諾門坎戰役,被日本軍史學家稱為「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雖然雙方公布的傷亡數字相差無幾,實際上日軍損失遠高於蘇軍,有許多瞞報罷了。從表面上看,號稱日本「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在這場戰役中並未完全潰敗,然而戰後,不僅日本軍部對關東軍進行了大規模清洗,連軍部的組成單位之一「參謀本部」也遭到整肅,這裡面的內情如何呢?
實際上,勝敗才是裕仁和日本陸軍高層衡量一切的準繩,關東軍在1931年進行的軍事冒險,其實也是在違背東京軍部指示的狀態下進行的,只是這幫鬼子運氣好,遇到的是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所謂「勝利者是不應該被責備的」,所以裕仁天皇和軍部追認了關東軍行動的合法性,而現在的問題是,甭管打死打傷多少蘇蒙軍,戰役的結果就是敗了。
諾門坎戰役,又稱哈拉哈河戰役,是1939年複雜的國際形勢下,日本和蘇聯雙方互相試探軍事實力的一次作戰行動,蘇聯人不想將來兩線作戰,需要通過這次戰役震懾住關東軍,而日本人在決定實施北進戰略之前,也想通過這次「衝突」摸摸蘇軍的底。 既然是摸底就不能玩命,否則就演變成為了日蘇全面戰爭,在日本戰爭決策層沒有作出決定前,關東軍必須把戰爭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否則後面不好收場。
諾門坎戰役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二階段朱可夫大舉反攻後,關東軍已經損失慘重,不得不向大本營要援兵了,中國戰場上的第5、第14等精銳師團都接到了準備增援的命令。東京參謀本部鑒於第二階段的失利,並不同意關東軍繼續擴大戰事,可是牛叉慣了的關東軍咽不下這口氣,一定要再組織進攻找回面子,結果又一次大敗而歸。其實朱可夫在戰役後期是留了餘地的,沒有完全追擊合圍敗退中的第23師團,否則一定全殲,顯然朱可夫得到了高層的授意。
1939年9月3日,關東軍收到了東京參謀本部發來的急電,並且電文的口氣異常強硬,再不復往日的商量口氣:「立即主動結束諾門坎戰事,停止一切戰鬥行動」!態度大變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參謀本部旁觀者清,已經看明白關東軍徹底戰敗的事實;其二,日本皇室徹底對關東軍動怒了。
此時已經出現了三個嚴重的問題,第一是行將影響到中國戰場的兵力部署,本來兵力就很緊張;第二是北進派大為惱火,認定關東軍破壞了對蘇作戰準備,總得需要有人擔責;第三是關東軍「下克上」成為了習慣,對東京大本營尤其是參謀本部的軍令可聽可不聽,完全看是否符合他們自己的意志,參謀本部終於忍無可忍了。
其實還有一層不好意思公開來說,那就是關東軍的失敗讓裕仁天皇特別沒面子,從甲午戰爭以來「皇軍戰無不勝」的牛皮被朱可夫戳破了,而關東軍恰恰是當事人,所以裕仁要追責。總的來說,就是參謀本部修理關東軍,裕仁收拾參謀本部,並且是「嚴辦」。
一、嚴辦關東軍司令部
1939年9月6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和參謀長磯谷廉介(台兒庄那個)被撤職並轉入預備役,副參謀長以上一律退出現役。作戰課長寺田雅雄、作戰主任參謀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作者)、作戰參謀辻政信(名人)全部免職他調。 第二波嚴辦前線日軍官兵 ,1939年11月,諾門坎戰役的具體執行人,第六軍司令官荻州立兵中將、第23師團長小松原太郎中將被撤職轉入預備役。
二、清洗前線日軍官兵
關東軍新任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到任後,逼迫第23師團搜索聯隊長、第72聯隊長、第八國境守備隊長等三名大佐自殺,所有被蘇軍俘虜後放回來的官兵,絕大部分被逼自殺,理由是「玷污了皇軍榮譽」。
三、 整肅東京參謀本部
除了裕仁的叔父載仁親王,因為是皇親國戚可以留任外,參謀次長中島鐵藏中將、作戰部長橋本群少將被撤職轉入預備役,作戰課長稻田正純調離機關,下放到軍事學校當副校長。
其實整個二戰期間,作為最大的戰爭罪犯,裕仁天皇始終控制著軍隊的「統率權」,儘管他多數時間躲在幕後。當日軍上下的做法符合他內心的想法時,他就會裝聾作啞放鬆統率權,比如九一八;而當日軍的行動有違他的想法甚至觸怒他時,他就會收緊統率權,比如諾門坎。
※抗戰期間有多少日軍參與了侵華戰爭?一併釋疑在華日軍被擊斃數字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