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被楊儀逼反的;若按此記載,諸葛亮是打算讓魏延接班的
魏延是三國時期略帶悲情意味的將領,在本來就人才匱乏的蜀漢,他沒有戰死沙場,反倒是在內鬥中被殺,受演義影響,很多人都說魏延死的不怨,因為他天生反骨,還和諸葛亮關係不和。
但其實魏延最早追隨劉備是在劉備入蜀的時候,「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可以說劉備不愧是一代明主,眼力獨到,能知人善用,在派誰去鎮守漢中時,經過細心思量對比,從大局出發,逐一考慮,趙雲忠勇可嘉,但不是一方重將之才,張飛另有關鍵地方需要駐守,馬超,曾經是一方諸侯,剛來投,不放心。黃忠,攻守兼備,可惜已年邁。還有一個霍俊,但都無法與前幾位相提並論,只有魏延出任漢中守將為綏,實踐證明也是對的。
其實當時張飛有更重要的任務,就是鎮守閬中,閬中是成都,漢中,荊州的中間點,是總預備隊,尤其當時益州才歸順沒多久,成都旁邊必須要有一個信得過的人。看位置,張飛駐地閬中,魏延駐漢中關羽駐荊州,兩地入川都要過閬中附近。哪方有問題,張飛都是守住成都的最後關隘。
而且就算在演義裡面諸葛亮也是很厚愛魏延的,單說最後撤退的時候,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足夠說明在丞相的判斷中魏延的能力是比姜維強的,斷後是掩護大部隊平安撤退的,不是送人頭的,而且最後說了,如果魏延不撤退就隨他去,也沒說殺魏延,說明丞相了解魏延,最起碼能肯定魏延不會叛變。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
魏延和楊儀不和是大家多知道的,讓魏延聽從楊儀的簡直是痴人說夢,而且楊儀這個人心胸太狹隘,「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魏延是被楊儀給逼反的,只能魏延這樣的人需要強主壓制,以前只有劉備能使好魏延,諸葛能壓制,兩個一死,就沒人能壓制了,魏延有才能,但膽子太大,難免頭腦一熱做出什麼事情來,蜀國無人可駕馭,若無諸葛,難免魏延會幹出出格的事情,所以魏延之死與他的性格關係很大。
魏延勇氣過人忠義誠信不足具有機會主義者的典型特徵,其在有威信權勢的駕馭下趨利避害也確能發揮能征慣戰將領作用,一旦失去節制的威視就會張脫韁的野馬尋,當然魏延之死,除了他的性格原因之外,楊儀誣陷魏延,腳踩人頭也不是君子所為,最終楊儀還想回到朝堂獨攬大權,結果回去後就給架空,也是因果報應了。
有意思的是《魏略》中對於魏延的記載,「諸葛亮病,謂延等云:「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也就說,諸葛亮是打算讓魏延繼承自己位置的,不過這個是曹魏的傳言,可能曹魏一方對魏延是有一定尊敬之意的,畢竟魏延駐守漢中時期,曹魏難以攻破魏延所建立的防線,還是認可魏延能力的,所以對他的死表示同情,有了這種傳言,不過也沒準諸葛亮真的是打算讓魏延接班的。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
※他打贏兩場中興之戰,卻參與冤殺岳飛;趙構最喜歡用他這種人
※戚繼光賄賂張居正?《明史》從側面已經說明白了!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