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孔明,此人也被賦予「君可自取」的權力,但他輔佐的不是阿斗
縱觀三國這段歷史,臨終託孤的戲碼接二連三的上演,曹丕託孤司馬懿,孫策託孤周瑜,最著名的還得要屬劉備的永安託孤,也叫白帝城託孤。但為何劉備託孤給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在於託孤雙方都是重量級人物,劉備是明君,諸葛亮是忠臣。這對明君賢臣的身份,正好跟曹丕司馬懿形成鮮明的對比,歷史上的曹丕被視為篡漢的亂臣賊子,更加諷刺的是曹丕託孤之人司馬懿,正是篡奪大魏政權的奠基人,正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曹丕種下的因,結出司馬氏篡魏的果,這樣的君臣關係只能當做反面教材見諸於歷史了。劉備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則對劉蜀集團忠心耿耿,論權勢,劉備一死諸葛亮就有改朝換代的資本,根本不需要像司馬懿那樣蟄伏數十年,但諸葛亮堅守劉備的遺志,治理蜀漢11載,雖有大權獨攬之嫌,但絲毫未見覬覦神器之心,這大概就是孔明跟仲達最大的區別吧。
另外,劉備託孤諸葛亮讓人印象深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備臨終前說的那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看《三國志先主傳》,讀到這一句好似平地起驚雷,全身不寒而慄,劉備這話的分量太重了,昭烈皇帝這話里或暗藏殺機,或彰顯大義,有人猜想劉備賬外可能埋伏著刀斧手,也有人認為此時的劉備堪比聖雄甘地,無論劉備是真心還是假意,如今我們都無從得知。但就因為有了這句話,讓劉備的託孤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好似三國獨一份,亦或是歷史上獨一份。說歷史上唯一倒也言過其實,即便放在三國這段不過百年歷史中,被先帝賦予「君可自取」的權力的託孤之臣,也不止諸葛亮一位。遠在蜀漢的東邊,還有一人,也被他的君王賦予「君可自取」的權力,而他的名聲不如孔明,大概是因為他輔佐的並非阿斗。
此人便是江東孫吳的三朝元老張昭張子師。張昭本是北方流亡世族,董卓之亂後便南遷至江東避難,作為北方名士,張昭南下之後便得到南方諸侯的青睞,徐州陶謙、荊州劉表都想招他至麾下,然而在三國這個亂世下,諸侯跟人才都有自主選擇的權力,諸侯們挑人才,人才也是在選老闆,陶謙雖然想得到張昭的輔佐,而張昭卻不認為陶謙是一個好老闆,於是斷然拒絕了陶老闆的好意,可惜陶老闆卻沒有一點仁君的風度,招募不成便要硬來,直接就把張昭給下獄了,幸得好友趙昱的援助,張昭這才沒把牢底坐穿。更有趣的是,陶謙對張昭不仁,而張昭卻無法對陶老闆不義,曹操吞併徐州,陶謙鬱憤而死,得知死訊的張昭非但沒拍手稱快,反而泣不成聲,還特地為陶謙寫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悼文,由此可見陶謙還真沒看錯人,張昭果然是正人君子。
張昭沒選陶謙,卻對江東的孫氏集團頗為鍾情,可能在他看來孫堅孫策這對父子實乃亂世英雄,是值得投靠的明主。這麼看,張昭的眼光還是很刁鑽的,當年袁紹率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諸侯們歡聚一堂只知飲酒作樂,唯有孫堅、曹操兩路諸侯敢於跟董卓交戰。由此可見孫堅的確頗有與眾不同之處,張昭投靠孫氏集團,大概也是看中了孫堅的忠勇。然而張昭受到重用主要是在孫策執政時期,孫策征戰江東,張昭就相當於孫策的蕭何,守住孫策的大後方,還幫著孫策督辦糧草,可謂是穩定軍心的國之基石!故而孫策臨終託孤張昭也不奇怪了,而且孫策也曾賦予張昭「君可自取」的權力,孫策臨終前拉著張昭的手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孫策臨終這番話內容很豐富,但咱們只聊一聊第一句「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對比劉備託孤諸葛亮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孫策對張昭的託孤之詞,似乎有「抄襲」之嫌,但是孫策託孤比劉備早了23年,要說抄襲也是劉備抄襲孫策。不管誰抄襲誰,劉備孫策託孤之詞的意思是沒有爭議的,不同的是劉備不見得是真心話,而孫策則不可能是真心話。因為孫策託孤之人並非張昭,還有周瑜,要知道孫策集團,內政靠張昭,外掌軍事的可是周瑜,單憑張昭一人,怎麼可能對帝王行使廢立之權。不過孫策的這番話也是經過一番深謀遠慮的,張昭雖然不掌兵權,但他背後站著支撐江東政權的擎天柱,流亡北士。這些從北方避難至南方的世家大族,是孫吳集團必需拉攏的對象,所以孫策託孤張昭,更像是安排他死後的政治格局,孫策賦予張昭「君可自取」的權力,並不是要他執行這項權力,更像是在暗示孫氏集團對他的重視,有安撫人心之意。
事實上,即便張昭軍權政權一手抓,他也行使不了「君可自取」的權力,畢竟他輔佐之人並非蜀漢的劉禪,而是江東的孫權。諸葛亮是有條件廢掉劉禪的,一來孔明大權獨攬,二來劉禪軟弱無能,而張昭既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才幹,也沒有孔明那樣的權勢,更關鍵的是孫權可不是庸主。張昭雖然幫孫權順利度過了權力交接期,但孫權似乎並不倚重這位三朝元老,相比而言,孫權更信任周瑜、魯肅、陸遜等人,孫權每次選丞相,都有人推舉張昭,張昭也是最有資格擔任丞相的人,可是孫權寧願把相印交給名不見經傳的孫皓,也不願讓張昭執掌相權。要說弄權,張昭在孫權面前似乎是個小字輩,孫仲謀的權術可比張昭高多了。當然,張昭並非善弄權術之人,他處理政務方面堪稱大才,可惜性格孤傲、鋒芒畢露,孫權甚至把他比作孔融,或許在孫權眼中,張昭不過是個儒生,還擔不起丞相之責。
※劉禪本想堅守,此人一番話,怕是連劉備也無力反駁,卻被誤解千年
TAG:人王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