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苦空無常無我的觀行

苦空無常無我的觀行

雜阿含經卷一

(九)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世尊告訴諸比丘,色蘊是無常的,無常的法就是苦法,苦的法就不是我(妄我),不是我(妄我),也就不是我(妄我)所有的,我與我所不異,都不是我。像這樣觀行的人,才是真實觀行,才是真正觀行者。不像這樣觀行,就不是如實觀行的人,不如實觀行,就不能如實證得色蘊非我,不能斷身見。

色蘊的無常性,觀行的內容很多,需要禪定中如理如法如實思惟觀行,不能想一想就算觀行完了,心中認可就認為過關,不能認為離斷身見不遠了。實際上意識怎麼想也不算數,讓意根認可才是真功夫。而離開禪定,意識的想和思惟,都無法深入到意根,意根無法進行自己的思量,因此就不能懂得色蘊無常這個真理。意識平常所認為的很簡單的道理,到意根這裡都不簡單。因此必須禪定中深透思惟,力求證據充分,有理有據,還要給意根一定的時間消化這些證據和論據。

一旦意根懂得色蘊確實是無常的,祂就感慨了,長年累月的為了色蘊付出那麼多的代價值得嗎?祂就覺得不值得,以後對色身的關愛就減少減輕。這就是實修過程中的身心覺受的變化,一個人真正開始修行,只要修行得力,身心一定會發生變化的,否則就是沒有修行好,修行不得力,那就再想辦法,再精進。

沒有如此實修過程,根本不可能實證,意識的理解沒有用,那只是一種理論罷了,理論人人可得,實證者萬分之一也不能有。實證者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未必能讓多少人認同,因為多數人沒有實修,往往都是想當然,不懂得實修的脈絡,更不知道實證的智慧境界。想當然與實修者的思路大相徑庭。理論家往往想當然,沒有經過實際修行階段和過程,對於法的認知都很粗燥,寥寥草草,無法細緻,說法不能到位,經不起詰問。實證者任人拷問詰難,總有一定之規。

觀行出色蘊無常之後,下一步要觀行無常的法就是苦法,這一步僅憑自己想當然還不行,必須深入禪定思惟,為什麼無常法就是苦法?要證據充分,不能有一點牽強附會,含糊不得,大意不得。把色蘊的無常,真正觀出苦受來才行,並且心裡(意根)真正認為確實是苦的,毫無疑問才行。意根一旦懂得色身的無常苦,一定會不喜歡苦,一定會感慨自己所經受過的苦,而逐漸自覺的減少對於苦的追求。

實修當中,因為意根知道了色蘊的真實相,懂得了真實理,就會不斷的發出感慨、嘆息,並且有了新的決定。否則就是修行不到位,情思意解的理論多於實際觀行。

下邊最關鍵的一點是,如何才能讓意根認為苦的就不是我,這是最難的一步。以前意根一直以為色蘊是我或者是我所有的,現在把祂這個知見否定掉,一百八十度的掉頭後,認為從前自己錯了,色蘊根本不是我和我所,這個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意根一旦認可了確認了色蘊不是我和我所,身見就斷了。但是身見容易斷嗎?實在是太不容易斷了。每個人反觀自己這一世每年每月每天,內心裡根深蒂固的身見,把色身當作真實的,當作我,當作我的,貪愛貪執,念念都是色身我,保養照顧得無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為了色身造作的業行數不清。所以身見確實很難斷。

但是理論上斷身見不是那麼困難的,有些人琢磨琢磨就知道色蘊不是我了,就認為自己斷身見了。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少人理論上斷身見我見的,已經數不過來了。在知見上認為五蘊無我了,叫作知解宗徒。這個辭彙是六祖先說出來的,六祖預言神會和尚就是知解宗徒,果然神會和尚一輩子也就落在知解上,並沒有實證。

觀行色蘊認可其無常苦空無我之後,再觀行受蘊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無我的。方法步驟與觀行色蘊一樣,沒有禪定不行,沒有如理思惟不行,證據不充分不行,意根不能日夜精進思量不行。意根一旦認可受蘊是無常的,無常的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和我所有的,其思想觀念就改變了,知見改變了,心行也會一點點改變。

在每一步的觀行過程中,意根只要認知了一個真理,認清了自己從前的無知,就會有感慨和感嘆,就會有一個決心,有一個態度,就會促使身心發生改變。所以每個人是不是經過了實修,是不是在實修,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能反映出來,隱藏不住的。

觀行受蘊之後,再觀行想蘊,觀想蘊的無常,觀想蘊的無常苦,觀想蘊的苦非我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最後要真真正正的認可,有一點猶豫都不算。之後再觀行行蘊識蘊的無常性,觀行蘊識蘊的無常苦性,再觀苦非我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這樣的觀行,才是真實實在的觀行,才能有最終的合理的如法的如實的結論,從而斷除身見我見。

佛說,聖弟子,真正這樣如實觀行了以後,就會對色蘊生起厭心,因為厭於色蘊,就不喜樂於色蘊,因為不喜樂於色蘊,就會解脫於色蘊,不被色蘊所系縛。真正斷除身見以後,一定會生多多少少起厭離心,如果沒有生厭,就沒有斷除身見。這是一定的,佛陀所說都是真實語,依佛語信受佛語,修行才能不偏離正軌。如果有人認為自己已經斷除身見了,那就要反觀自心,檢查自己是否真的不喜歡色身了,不寶愛色身了,不想方設法的維護色身了。理論上斷身見的知解宗徒,都無此現象,身心不會有什麼變化,生活習慣也不會有什麼變化,一如之前凡夫的自己。

還為了色身造作什麼惡業,想都不要想,不喜樂色身,不寶愛色身,沒有必要去造作惡業了,善業還會接著造,那是肯定的,因為心還沒有空到一定程度。

佛說,聖弟子,如實這樣觀行的人,就會厭離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因為厭的緣故,就不再喜歡受想行識蘊,因為不喜歡的緣故,心就得解脫,不被受想行識蘊所系縛。心得解脫的人,已經證得了如實的智慧、解脫的智慧。四果阿羅漢就會說:我的生命到這一世就結束了,不再有未來世了,我的清凈的梵行已經建立起來了,今世我想要做的事已經做完了,我自己能證明沒有未來世了,不接續受生了。

當然佛說的厭離和不喜樂,包括了從初果到四果的階段,心是逐漸厭離色受想行識的,越來越厭離色受想行識,越來越不喜樂於色受想行識,心越來越解脫。解脫的一個明顯和明確的標誌是隨著觀行智慧的加深,禪定越來越深,到達初禪定時,定中斷除貪慾和嗔恚二煩惱,心解脫於欲界了。觀行智慧再增進時,就有解脫於三界生死的大智慧出現,就是慧解脫的阿羅漢了。

凡是自認為證了果的人,如果身心至始至終都沒有什麼改變,那一定是理論上的證果,獲得的是理論上的知見,抵擋不了業障和生死。神會和尚十三歲爬山越嶺幾個月時間,參訪六祖,六祖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知解宗徒,到他九十多歲圓寂,始終是知解宗徒。實修實證容易嗎?根本不容易,莫道佛道容易求,無始劫的業障習性很難克服,業障習性關不過,如何能安下心來實修?

修行是一個人脫胎換骨蛻變的過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不是大根器極大根器,就不要想沒有中間一步步轉變的過程,而突然間證果就改變了自己。身心的轉變在實際修行的開始就出現了,越來越明顯,轉變的越來越多,感悟也越來越多。量的積累越來越多,達到一定的量,才有質的飛躍,身心蛻變,脫胎換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脫般若唯識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念佛三昧
意根與如來藏存種子的關係

TAG:解脫般若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