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1982年,重慶發現了皇帝的陵墓,這是重慶唯一發現的帝王陵墓,陵墓的主人是明玉珍。此後,每年都有韓國人來重慶祭拜,他們是明玉珍的什麼人?為何每年不遠千里來祭祖?

元末,官場腐敗不堪,土地兼并嚴重,農民負擔嚴重,加上朝廷「四等人」的民族歧視和壓追政策,天災人禍不斷,社會階級矛盾非常尖銳,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於是,元末天下烽煙四起,英雄崛起。此時,湖北隨縣的明玉珍,在穎蔡(今河南、安徽一帶)起兵,之後歸附徐壽輝,進封奉國上將軍統軍都元帥。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穎川的劉福通起兵,頭裹紅巾,稱為「紅巾軍」,相繼攻克潁州、亳州、項城、羅山、真陽(河南正陽)、確山、汝寧、息州、光州(河南潢川)等地,很快就聚集起十多萬人,元兵一時無法阻擋。天下群雄紛紛響應:同年八月,湖廣羅田布販徐壽輝等在蘄州(湖北蘄春)起義,攻克蘄水縣(湖北浠水),以此為都城建立「宋」政權,年號「治平」;同月,邳州(江蘇邳縣)人李二等在徐州起兵,占攻克徐州、宿州、豐、沛、靈璧、安豐(安徽壽縣)、泗縣等地;次年二月,定遠富豪郭子興起在濠州(安徽鳳陽)起兵,貧苦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參加了這支義軍,並逐漸取得領導權。明玉珍也是在這種形勢下投入反元大起義的行列的。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玉珍劇照

明玉珍,於1329年10月出生在湖北隨州一個農民家庭。祖上以務農為生。據楊學可《明氏實錄》載:劉福通起義後,天下豪強紛紛揭竿而起,一次明玉珍對鄉中耆老曰「元君無道,天下兵起茶毒,吾濟將亦不免也,為之奈何」,耆老建議他在鄉里組成鄉兵,進可攻退可守。明玉珍接受建議後很快就組織起一支十餘萬人的隊伍,並被推舉為屯長,於是修葺城池,屯守青山及其他要害之地。

歸降徐壽輝,盡收川蜀之地

當時徐壽輝遣使招降明玉珍,據《明氏實錄》載:「予起兵舉義,期靖中夏,若歸共圖大事,不來且先誅之。」為保全鄉里,明玉珍只得歸附徐壽輝。不過,徐壽輝沒有虧待他,授予他統兵征虜大元帥之職,歸倪文俊轄,駐兵涌陽。當時洞庭湖一帶駐紮著元將哈麻禿,魚肉百姓,怨聲載道。明玉珍率軍攻打哈麻禿,誰知在戰鬥中被亂箭射瞎了右眼,被人稱為「明瞎子」。

當時沔陽連年遭遇洪澇災害,大批民眾陷入缺糧境地,每日只得採摘野菜、捕撈魚蝦充饑。為緩解糧食危機,倪文俊於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攻下峽州後,派明玉珍率一萬多士兵,駕駛五十艘斗船前往四川行省夔州路徵集糧食,「珍沂流巫峽,糧皆滿載,蜀人亦不覺有擾也」,由於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明玉珍深受徐壽輝賞識。

為剿滅各地叛亂的義軍,元朝政府開始徵調地方武裝前往鎮壓,四川行省右丞相完者都和哈麻禿在重慶募兵。義軍將帥楊漢獲訊後,親率五千精銳從西平寨進入重慶,並屯兵於江北。楊漢只身前去會見完者都,後者想擺鴻門宴除掉楊漢,最後被楊漢發覺,成功脫身。剛好遇到籌集糧草的明玉珍,就向他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還透露重慶城裡僅有哈麻禿和完者都手上無重兵,只帶領一些衰弱的士兵駐守,且兩人各懷異心,如果趁機攻取重慶易如反掌。據《明太祖實錄》載:聽到此消息,明玉珍遲遲無法下決定,萬戶戴壽獻計「此機不可失,宜以船半載糧還污陽,半與漢兵攻重慶,事濟則濟,否則掠財物而歸,亦何損哉。」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明玉珍睿陵

於是,明玉珍親率大軍圍攻重慶,完者都等連夜亡命果州,出戰的哈麻禿被俘。重慶民眾大開城門迎接明玉珍部隊,他下令禁止屬下縱兵搶掠,於是附近州縣紛紛歸附,之後他又派人押送哈麻禿等人前往徐壽輝處,並送上捷報。同年十二月,因攻佔川蜀建功,被任命為隴蜀右丞,駐守重慶。

次年春,完者都從果州出兵,與四川省平章郎革歹、參政趙資所率兵馬在嘉定州大佛寺匯合,企圖重奪重慶城。

為了先發制人,明玉珍派義弟明三(萬勝)進攻嘉定,又暗地裡派出猛士夜眼陳前往烏牛山寨劫寨,然後兵指嘉定城。嘉定城是很快攻下了,但是大佛寺卻像一座銅牆鐵壁,雙方硬是在這裡相持了半年之久。最後,明玉珍還是決定親自帥軍圍攻大佛寺,而改派明三率軍直接進攻成都。

當時成都城裡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呢?首先是平章買奴、參政韓叔亭被青城山的盜賊抓走了,城中的處境困急,只有都事薛元理一人管事;其次,守城的這些士兵都是新招的。

一聽說明三率大軍殺過來,這些新兵蛋子一溜煙全跑了,於是明三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成都,俘虜了郎革歹、趙資妻子,而郎革歹妻子投江自殺,明三隻好帶著趙資的妻來見明玉珍,明玉珍以禮相待。次日,雙方展開決戰,元軍大敗。完者都、郎革歹、趙資等都當了明玉珍的俘虜。

滅川蜀元軍,建大夏政權

嘉定之戰,摧毀了四川元軍的主力,許多州縣聞風而降。據《草木子》載:自嘉定戰後,「蜀中郡縣相繼下,玉珍遂盡有川蜀之地。」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明玉珍睿陵

期間,「天完」政權內部鬥爭激烈,先後發生了倪文俊、陳友諒的叛變。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陳友諒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據《明太祖實錄》載:明玉珍獲知此消息後,曰「吾與友諒同事徐國,今友諒殺主自立,當整兵討之。」又「移檄四方,會兵三峽」,準備大規模討伐陳友諒,為徐壽輝及「天完」政權復仇。重慶的老百姓見明玉珍要離開川蜀,都出來極力挽留,下屬也竭力擁戴他為隴蜀王。明玉珍再三推辭,才於同年十月十五日在重慶即帝位,但「不易國號,不改元」,仍尊奉「天完」政權及其紀年,並贈徐壽輝謚號「應天啟運獻武皇帝」。

參謀劉楨進一步勸明玉珍稱帝以籠絡人心,劉禎是明玉珍攻重慶時,在滬州收降的元朝進士,甚得明玉珍的信任,常以皇權思想影響玉珍。據楊學可《明氏實錄》載:(參謀劉禎進言)「西蜀形勝雖小,沃野千里,北有劍門,可以窺隴右,東有夔塘,可以達江左。今民遭青巾之苦,幸獲扶養,頗得舒息,人心之歸,天命可知,他日大事可舉也。此時若不稱大號以系人心,軍士俱四方之人,思其鄉土而去,明君雖自保全蜀尚難,況欲取天下乎。」

接著,戴壽、張文炳等人又來極力勸說,直到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初一(1363年1月16日)正式「即皇帝位,建都重慶,國號大夏,改元天統。(《明氏實錄》)」關於其即位詔書,我們來看《明氏實錄》中的記載,其立國綱領頗值得玩味:

天生斯民,必立司牧,夏、商、周之迭運,漢、唐、宋之繼統,其來遠矣。元以北人,污我中夏,倫理以之晦冥,人物為之銷滅。咸雲天數,敢謂人謀!邇者子孫失道,運祚衰微;上天有命,示厭棄之機;豪傑乘時,興驅逐之策。惟我國家肇跡湖、湘,志欲除暴救民,聊爾建邦啟土。成湯七十里,盛德已振於三巴;曆數八百年,神功終收於一統。上承天命,下順民心。謹以壬寅年三月初一日祭告天地祖宗及歷代帝王,即皇帝位,國號曰大夏,其以今年為天統元年。嗚呼!恭行天罰,革彼左衽之卑污;昭顯茂功,成我文明之大治。尚賴遠近豪傑勿吝嘉謀,庶幾大小臣工協登偉績。

施政措施,鞏固政權

創建「大夏」政權後,明玉珍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採取措施,鞏固政權。

(一)政治措施

由於受劉禎的影響,政權組織機構是模仿周代官制,設六卿,以戴壽為家宰,萬勝為司馬,張文炳為司空,向大亨、莫仁壽為司寇,吳友仁、鄒興為司徒,劉禎為宗伯。設置翰林院,牟圖南為承旨,史天章為學士.明升為皇太子。「改六卿為中書省、樞密院,以戴壽為左壓相,萬勝為右壓相。(《明氏實錄》)」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明玉珍故居

地方建置是府、州、縣三級制。府設刺史,州設太守,縣設縣令,「分蜀地為八道。(《明史》)」至於「八道」分別指哪些「道」,根據《四川通史》描述:「夏政權『分蜀地為八道……府置官曰刺史,州置官曰太守,縣置官曰縣令。』元朝平定四川後,於至元十六年『分川蜀為四道』。明玉珍據蜀後,在此基礎上所劃的八道為上川西道、下川西道、上川北道、下川北道、上川東道、下川東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

元朝統治川蜀時,根據實際需要,對該地區的地方建置進行了設置,而到了明玉珍時,這些建置已經不適合「大夏國」的實際需要了。於是,為加強統治,明玉珍調整了很多地方建置。首先新增很多縣的建置,如增南川縣、榮昌縣、昌寧縣、長壽縣、墊江縣、大足縣和景江縣;其次復置保寧縣、雛縣、昌寧縣、江油縣、井研縣、威州、漢州、安岳縣、永康縣、江源縣、資州;再次撤石照縣、小溪縣、榮經縣等;此外還改下羅計長官司為琪州,改滬州為滬州路軍民府,改龍州為龍州宣慰司,改敘南等處宣撫司為敘南等處軍民宣撫司,改馬湖路為馬湖路總管府,改高州為高縣,改永寧路為永寧鎮邊都元帥府等。

大夏國疆域最盛時,東及夷陵(湖北宜昌),西至中慶(雲南昆明)、南達播州(貴州遵義)、北抵興元(陝西南鄭);除川蜀全部外,還有陝西南部、湖北西部、雲南東北部,貴州北部等地區。

(二)經濟措施

從天統元年夏開始,訂立賦役制度,據《明氏實錄》載:「賦稅十取其一,農家無力役之徵」,「薄稅斂,一方咸賴小康焉。」同時,在邊地行軍屯,「徐國參政姜鈕來朝,仍令守夷陵,就彼屯種置倉,以瞻軍用」。如天統四年冬天,命姜壓「守夷陵,就彼屯種置倉,以贍國用。(《明氏實錄》)」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明玉珍韓國後人

在貨幣金融方面,鑄造錢幣,一種是真書字體的銅錢「天統通寶」;一種是篆書字體的「天統元寶」。

以上這些措施,對當時川蜀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軍事措施

大夏國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整頓軍隊,加強守備以及向外擴張等。據《明氏實錄》載:天統元年,明玉珍「置奉天征虜大將軍府於漢中,以進取陝右;置奉夭征蠻大將軍府於夷陵,以進取(陳)友諒。」同年冬「命萬勝領兵出漢中,攻刺踏坎,侯普顏達失平章走,獲其人馬,萬勝報捷而還。」

次年(1363年),明玉珍出動十一萬大軍,由明三、鄒興、芝麻李分兵三路進攻雲南。三月,明三率先攻克中慶(昆明)。當時雲南元朝的梁王學羅及雲南廉訪司的官員非常害怕,就在義軍抵達昆明前兩天,就亡命威楚(楚雄)了。明三駐軍於昆明金馬山,「遣使告諭招安。……降者不可枚舉」(《明氏實錄》)。接著,他又出兵進攻大理,卻遭梁王傳官大都所部官軍與大理段功武裝夾擊,戰鬥殘酷,據楊慎《滇載記》載:在失利之後「紅巾(軍)收合余趕再戰,復勝,殺段氏曉酋鐵萬戶」,又失利,「紅巾大呼之日:『待明年再來複仇!』」。

又據《明氏實錄》載:由於「萬勝領兵回哨,且孤軍深入大理,約兵又不至,戰士又多中傷,於是留逮水元帥府千戶聶繭等與大都拒守」,遂班師回重慶。

(四)文化措施

大夏國仍用科舉制來選拔人才,據《明氏實錄》載:「立進士科,八道鄉試,充貢有司。次年(1363年)會試,宗伯廷試,分立及第、出身。……秋,廷試進士,賜董璧等八人及第,余出身有差。」

此外,還設置翰林院,「拜牟圖南為丞相,史天章為學士」又「內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外設提舉司、教授所,教養郡縣生徒。(《明氏實錄》)」

(五)宗教措施

為鞏固政權合法性,取得下層民眾的支持,明玉珍需要一廣為百姓大眾所接受的宗教偶像來籠絡人心,就自稱「彌勒下凡」,以阻平民受其他說誘,並下旨「去釋、老教而專奉彌勒法」(《明氏實錄》)。又《明史·明玉珍列傳》稱明玉珍:「既即位,設國子監,教公卿子弟,設提舉司教授,建社稷宗廟,求雅樂,開進士科,定賦稅,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

大夏倒塌,直系遷朝鮮

然而,天統四年(1366年),明玉珍病逝,十歲的明升繼位。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入蜀討伐,明升投降,大夏政權終結。朱元璋封明升為「歸義侯」,將其遷徙於高麗(朝鮮半島)居住。

明玉珍死後葬於何處?據《明史》載:「葬玉珍於江水之北」,並未指出明玉珍的確葬地點和營葬規模。

我國出土一皇陵,激動的不是中國專家,韓專家的反映亮了

明玉珍韓國後人

1982年3月30日,位於重慶市江北區上橫街的重慶織布廠在擴建廠房的基建施工中,挖出一座古墓。裡面一塊完好無損的碑文證明此古墓為大夏國始皇帝明玉珍安葬的「睿陵」。

自1372年,明玉珍之子明升被徙往高麗開城,至20世紀40年代,延續已致20代之上。1973年,在韓國的明氏後裔成立了「明氏大宗會」。當明氏大宗會得知先祖的墓確切信息後,隨即組建回鄉祭祖訪問團。1995年4月21日,明氏後人在明玉珍墓陳列館進行了中國傳統形式的祭祖儀式,數百年來,他們尋根祭祖的夙願終於完成了。自此,明氏大宗會每年組團來此祭祖,迄今從未間斷。

對於明玉珍的一生,明代史官方孝孺在《明氏實錄》里是這樣評價的:「夏主方有意於據蜀,蜀方遭青巾之虐,百無一二。夏主幸至,躬行儉約,興文教,辟異端,禁侵略,薄稅斂,一方咸賴小康焉,惜不能謹之於始。私家倍於公室,倉努空虛,不能展其疆界。歷年雖不永,民至今感嘆焉,不能文詞間盡其賢也。」又《明太祖實錄》也評價:「玉珍為人頗尚節儉,好文學。蜀人經李喜喜殘暴之餘,賴以粗安,然喜自用,昧於遠略,而嗣子暗弱,政出多門,國事日去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