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老子道德經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被多少人誤解

老子道德經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被多少人誤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老子《道德經》,曾被無數人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世界,時下很流行的一些網路玄幻小說就經常把「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作為某種高深道法的開篇之語。意思是天道無情,普通凡人在天道眼裡如螻蟻一般,要與天抗爭,突破天道的束縛就能天下無敵或者長生不老。當然,這只是天馬行空的虛幻故事,當不得真。但其影響卻是深遠的,很多人認為這就是老子的本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其本意直譯過來為:天地之間找不到仁,是因為萬物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聖人找不到仁,是因為百姓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

但其真正意義是什麼呢?

聖人行天之道,至善如水,契道德,其所思所行至誠於道,不會不道,更不會不仁;其為反問句比較妥當,若天地不仁,則天地更無道無德,天無道無德則萬物無生。所以天地不會視萬物為芻狗,聖人不會視百姓為芻狗,只會以百姓心為心,想契道,先有德,想有德先修行思至善至誠。

此即是說,天地與聖人,仁的不復存在。而仁五行屬木,五官屬目,五季屬春,因而可知春季無木,則天地死氣,人無目,則內心黑暗。後一句、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即是說、聽多了仁的說法,不如心中守仁。道德經對於人道的闡釋,即可由仁心初見,而仁者是無戰的,亦是無敵的,所以心中守仁,方才宇宙萬物都有了靈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總督巡撫和提督的區別,那個品級職位更高?
中國歷史3大未解之謎,到目前始終沒有定論

TAG:小馬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