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部讓曾國藩「驚悚」的奇書,四句大實話直擊人性,醍醐灌頂!

一部讓曾國藩「驚悚」的奇書,四句大實話直擊人性,醍醐灌頂!

曾國藩一生博覽群書,對一些經典的評價都能恰如其分,而他曾經對一部古書做過這樣的評價:

「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

這部書,就是「長樂老」所著的《榮枯鑒》。

這個「長樂老」不是別人,正是五代時期的傳奇宰相、有「官場不倒翁」之稱的馮道。他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及遼,共五朝八姓十一帝,都受到重用,位至宰相、三公。

馮道所著的這部讓曾國藩感到「驚悚」的奇書,當然不是什麼驚悚小說,而是一篇涉及處世謀略的長文,名為《榮枯鑒》。

《榮枯鑒》是一部以「小人」為論述對象的書,馮道把小人的諸多伎倆揭露得全面而深刻,同時以非常現實的態度,闡發了他的處世之道。

比如在第六卷「明鑒」中,馮道寫了這樣四句話:

私人惟用,其利致遠。天恩難測,惟財可恃。以奸治奸,奸滅自安。伏惡勿善,其患不生。

私人惟用,其利致遠。天恩難測,惟財可恃。

這兩句講的是「人」和「財」的問題。正是這兩大人生要素,決定了我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私人惟用」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只任用自己親信的人」,另一種是「只和對自己有用的人交往」。不管哪種理解,聽上去都非常「現實」,也容易招致衛道士的攻擊。可是仔細想來:現實中,我們不正是這樣做的嗎?

當然,所謂「有用」,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滿足,也包括精神層面的愉悅,沒有誰願意和讓自己反感的人共事和交往,對吧?

就算我們幫助別人,也是因為這樣能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這不也是「有用」嗎?假設對方不懂感恩,傷了我們的心,我們還會心甘情願提供幫助嗎?很難說了,對吧?

「天恩難測,惟財可恃」也好理解,說的是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自己要有足夠的財富,以備不時之需。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對曾經被缺錢這種事逼迫過的人,應該對這八個字有較深的理解。

以奸治奸,奸滅自安。伏惡勿善,其患不生。

這兩句講的是如何對付「小人」,態度很明確,對付奸人、惡人,不要手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是的,我們一直被教導「以德報怨」,認為這才是美德!

但我們可能理解錯了,《論語》里孔子回答過「以德報怨」的問題,他並不贊成這樣做,而認為最好的做法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換句話說,以什麼態度對待「怨」,要聽從你的內心,不必聽無關之人說三道四。而對待奸惡小人,更不要講什麼君子風度。放過一個惡人,無數好人就要遭殃,這樣的事太多了,歷史上不勝枚舉。

《榮枯鑒》里這四句話,或許很刺耳,但句句都是大實話!

馮道這個人在歷史上名聲並不好,原因不言自明。但在那個民不聊生的時代,馮道不論在誰的手下都默默地辦實事,減輕天下人的痛苦,這份功勞不是幾句「忠孝廉恥」的議論可以抹殺的。

那麼對於馮道及他的《榮枯鑒》,您怎麼看?這四句很現實的話,您又是怎麼理解的,歡迎評論、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好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好福氣的人往往有一個共同點,悟到了受益一生!

TAG:三好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