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有答:為什麼我的電腦沒有A盤和B盤?
想像一下,你像平時一樣,一大早來到辦公室並且打開電腦。因為想要找一些文件所以先打開了文件管理器,然後進入了D盤……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電腦是從C盤開始的?A盤和B盤去哪裡了?其實如果時間退回到20多年前,甚至在Windows XP和WIndows 7時代,許多人的電腦裡面還是會有A盤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現在的電腦當中沒有A盤和B盤。
因為下面主要是介紹背景,所以這裡我就先說原因了:出於兼容性的考慮,Windows預留出了A:\和B:\兩個盤符,當然如果你為電腦安裝軟碟機的話他們是可以出現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兩個盤符,和與之相關的軟碟機。
圖片來源:IBM
時間回到1971年,為了解決移動存儲的需求,IBM推出了軟盤(Floppy Disk),直徑8寸。出於便攜的需求,後來出現了5.25寸的軟盤,廣泛使用在當時的Apple II和IBM PC等兼容機當中,並在DOS和Windows系統當中佔據了B:\這個盤符。和我們現在讀寫光碟需要光碟機一樣,讀寫軟盤需要使用軟盤驅動器(Floppy disk drive)。
索尼在1981年首次推出3.5寸軟盤,後來在1984年被蘋果的Mac使用,此時3.5寸軟盤的容量只有不到1MB,但是在當時來說較小的體積讓它佔據了大量的市場,此後索尼還推出了容量為1.44MB的3.5寸軟盤,後來在DOS和Windows系統當中佔據了A:\這個盤符。這種軟盤的黃金期是上個世紀80到90年代,甚至在進入21世紀後仍然被部分計算機採用。
此後常見的3.5英寸磁碟
由於軟盤在讀寫時磁頭必須接觸磁片,並不能夠像硬碟那樣直接懸浮讀寫,在數據密度和讀寫速度等方面均存在劣勢,所以並不適合當前對大容量和快速讀取的要求。此外,軟盤的存儲穩定性比較差,因為它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例如受熱、受潮)和使用(如磁頭與磁片接觸)等因素的影響,並不適合經常隨身攜帶。雖然之後出現了一些磁碟的升級產品例如zip Drive、SuperDisk帶來了更快的速度,但是也帶來了兼容性方面的問題,隨著光碟、快閃記憶體(例如U盤)等產品的發展,軟盤逐步退出了市場。
2000年後仍然有部分電腦使用軟盤,想必許多人也在使用Windows XP系統的電腦當中看到A盤(主要是因為當時許多電腦還裝有軟碟機),進入Windows 7時代後A盤就逐漸消失了。但是考慮到兼容性問題,目前的Windows系統當中仍然預留了A:\和B:\的盤符,在我們給電腦安裝軟盤驅動器後這兩個盤符也就會自己出現了,不過由於這兩種磁碟和相關設備已經退出了市場,所以如果你沒有特殊用途或者很懷舊的話,應該不會再購買相關產品了。
Windows XP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不安裝磁碟驅動器的情況下用上A:\和B:\的盤符,只需要插入將U盤或者某些數據盤的盤符設置成A或者B就可以了,具體操作可以參考下圖,但是要注意不能使用安裝了軟體的分區,不然可能會影響到軟體的正常運行。
※32核AMD EPYC Rome跑分曝光:大幅領先上代Naples,強於英特爾Xeon處理器
※AMD發布Radeon Software,暫不支持RX 5700系列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