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被輿論拖累了嗎?
來源|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 作者| 龐宏波
撤檔、改檔、改名。
這是截止目前暑期檔的三個關鍵詞。遲遲等不來「好消息」,等來的卻是「不如去賣保險」的無奈調侃。如今,恐怕沒有多少人去暢想700億的年度目標,也很難對暑期檔保持「樂觀」。
但比這些更可怕的,是整個輿論對暑期檔的「賦能「。究竟如何看待影片的撤檔和改檔問題?究竟如何引導整個暑期檔的輿論走向?
從現在來看,是哀嘆、是自喪、是無奈。但是刻意「放大」電影,甚至因此出現了略帶「挑釁」色彩的輿論導向給影片「扣上高帽」,這難道真的是對影片本身的力挺嗎?
力挺《八佰》,救了《少年的你》了嗎?力挺《少年的你》,救了《小小的願望》了嗎?一次次失利過後,難道果真是「上面」刻意為難「下面」嗎?
其實並不是,反而「下面」也在為難「上面」。這恐怕是這個暑期檔到目前為止,最應該反思的地方所在。
輿論幫了誰?
三部撤檔。
這是如今暑期檔所必須去面對的現實。撤檔背後,自然有特殊時期「不可控」的原因,但在可控的輿論導向里,究竟做了什麼?
從開始對於電影的惋惜上升到了一種對抗情緒,這恐怕是埋藏在這三部撤檔影片背後依然叫好但實則危險的「訊號」。
如果冷靜下來仔細去思考,這三部電影的撤檔沒有任何的必然聯繫。但如今發生的一切,很難不讓人產生自然遐想。
當《八佰》在上影節前突然取消首映,就已經引發了輿論的不滿情緒。而《少年的你》雖然撤檔原因不明,但根據「外傳原因」來看可能和電影的題材有關,直接導致輿論的不滿情緒繼續上升。
而《偉大的願望》改名《小小的願望》,這種不滿情緒逐漸演變成了對抗。這種對抗是從內到外的,從海報上的「標語」到整個輿論的導向都充滿了對立情緒。
但如今,《小小的願望》疑似撤檔,算是做了一個短暫的終結。那麼回顧來看,輿論在《八佰》之後《小小的願望》之前,一直在助漲負面情緒。雖然撤檔和改檔實屬遺憾,但在特殊節點特殊對待本身是一個誰都無法改變的不可控因素。
此時,才是真正考驗影視行業成熟度的「關鍵一課」。但輿論情緒里,強調所謂的「團結」,強調所謂的「穩定」,其實都是用一種本事消極但看上去積極的態度去對抗。
因為整個輿論導向的負面,不免會讓審查變得更為緊張,這難道真的是在幫助影片嗎?實際上,這個暑期檔誰是「種子選手」,果真這三部撤檔影片「正常上映」會包攬票房前三名嗎?
實際上誰都無法保證,但因為撤檔原因刻意「放大」影片的能量,這實際上也引發了更大的恐慌。而如果仔細去注意一下,從未公開放映的《八佰》是如何被給予厚望的?
無論是審查也好還是市場也好,進步都是階段性的和階梯型的。刻意放大負面情緒,從結果來看並沒有幫助暑期檔。
再談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
被撤檔的三部影片,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指向現實。因此,撤檔之後輿論的導向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理解,似乎並不正確。
那麼,從現在來看三部影片為什麼密集撤檔?除了影片本身的「技術原因」,其實是大眾導向的問題。
中國電影市場在今年暴露的恰恰是產業化過於單一的弊端,對於內容本身的過重導致了其發展本身的脆弱。
首先,在現有制度不可逆的情況下現實主義本身就有一定的敏感性,這是誰都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為什麼今年出現如此多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其實和這兩年現實主義影片爆發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觀眾對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關注,導致市場需求旺盛。那麼上游對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本質上還處於一種「跟風」的初級狀態。無論是類型還是題材,都在摸索和試探尺度的邊界,這某種程度上就在推高影片的風險性。
而這種「跟風」的初級狀態何時會改變,起碼從今年來看是看不懂所謂轉折點的。那麼審查制度的考慮,永遠都是站在大眾導向上思考。所以,這應該才是密集被「技術原因」的核心之一,當然最大的核心是特殊年份的問題。
其次,現實主義其實要分「分眾」和「合眾」。雖然外界普遍調侃審查制度的苛刻,但審查是為誰審查?審查的目的是什麼?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分眾和合眾的關係。
某種意義上,由於整個市場處於一個低迷期,再加上現實題材作品正熱,所以會將部分「分眾」現實題材作品當做「合眾」現實題材作品來宣發。但製作方果真去思考了這部影片究竟具不具備「普世性」這個問題嗎?
過於簡單且初級的現實主義氛圍,其實是導致了目前很多問題密集爆發的原因所在。雖然每次因為審查制度都會搬出來韓國電影,但韓國電影的奮鬥從來就不是第一天就完成的。
尺度邊界的摸索和大眾市場之間,永遠都有一個周期和階段。
被「擱淺」的上游
影響了什麼?
很直接,如今三部撤檔影片影響最大的是暑期檔的票房成績。無論這三部影片是否真的是所謂的「暑期三大種子選手」,目前已經瀰漫開的負面情緒和本身就缺乏足夠優質內容儲備,必然會作用於暑期檔的票房上。
但實際上,影響最大的可能並不是暑期檔。例如緊隨其後的國慶檔,因為獻禮片的集體扎堆,究竟會交出什麼樣的票房表現是很大的問號。
與此同時,現實題材正熱,此時密集撤檔對於製作方來說可能會對製作本事的直覺發生變化。再加上整個資本市場的不看好和市場表現本事的低迷,這種惡性循環已經形成。
那麼今年下半年,製作方究竟開機哪些項目,這影響的其實是明年整個市場的表現。如今,上游很大程度上被「擱淺」。
可怕的從來不是某一個檔期或者某一個年份票房成績的下滑,可怕的是如何能夠迅速調整迅速回暖,這是「下滑」和「理性調整」之間最大的區別。
但從目前來看,顯然情況並不樂觀。其實如今整個市場的下行,最大的思考應該是「什麼樣的現實主義題材是安全的」,這種安全是政策安全也是市場安全。
但很顯然,輿論並沒有在市場下行期幫助上游進行反思,而是不停的產生對立情緒,彷彿在訴說「時代之壞」。
可如果上游找不到現實主義題材的「合眾」出路,如今的三部撤檔影片會是重點嗎?顯然不會。
市場的成熟其實許多多維度的提升,但事實上今年市場暴露的卻是多維度的不足。如何去理性對待市場,不僅僅是任由製作方去摸索內容如何調整,而是下游真正需要什麼,外部環境的變化真正適合什麼。
顯然,這些並沒有在頻繁撤檔和改檔中看到。看到的只是焦慮、迷茫和自喪,如果長期下去,市場的發展趨勢可能遠比想像中更糟糕。
播報當日票房、排片數據、檔期資訊、深度票房數據挖掘、電影產業觀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