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賞畫(30)塞尚大為尊敬畫家Camille Pissarro簡歷和作品賞析
畢沙羅代表作品
《塞納河和盧浮宮》、《雪中的林間大道》、《蒙福科的收穫季節》、《艾拉尼的瘋人院》、《埃爾米塔日花園的一角》、《蓬圖瓦茲附近的艾尼麗街》、《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村落.冬天的印象》、《菜園和花樹.蓬特瓦茲的春天》、《蒙馬特大街》、《洛德希普林恩火車站》、《戴綠頭巾的女子》、《林中浴女》、《晨光映雪》、《中國花瓶里的菊花》、《靜物蘋果與水罐》、《林間小徑》等。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巨蟹座)畢沙羅是一位較不被大眾所知的法國印象派畫家,然而卻是塞尚所大為尊敬的一位畫家。畢沙羅的畫乍看之下非常平凡,沒有梵高的熱情與憂鬱,也沒有高更的陽光和原始,但看久了能夠漸漸看出來畢沙羅在沉默之中的特色。畢沙羅是一位個性堅強,重視友情的印象派畫家,他也喜好寫生,畫了相當多的風景畫,他的後期作品是印象派中點彩畫派的佳作,此外,畢沙羅的人像畫也有他特殊的風格。
畢沙羅自幼便對藝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直至二十五歲才有機會到巴黎接觸藝術界。他在巴黎結識了畫家柯羅,後來又在私人畫室認識了莫奈、塞尚、巴齊耶、雷諾阿和西斯萊。他早期所繪畫的巴黎風景,在1864-1870 年間均入選官方畫展。1870 年,他去了倫敦逃避戰火;回國後,他的作品便開始不再被官方沙龍接納,自此,他的命運就和印象派畫家緊緊扣在一起。與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他的作品同樣受日本藝術所影響,以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來表現當代的風景。
畢沙羅藝術生涯
1885至1890 年間,他跟隨了畫家秀拉以點描法繪畫,但後來又重拾原來的技巧,1892年,畫商杜朗-盧埃爾為他舉辦了大型回顧展。此後,畢沙羅潛心描繪城市景緻,尤其喜歡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點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這類作品終為他贏得國際聲譽。
畢沙羅1830年7月10日出生時是丹麥公民,父母希望他從商,但他自幼對藝術有濃厚興趣,並直到25歲才接觸藝術。畢沙羅喜歡採用日本式模糊取景方法,以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表現當代風景。畢沙羅實際上是一個鄉村風景畫家,竭力表現人與環境的統一,從中汲取營養,表現房屋和農村的和諧一致。
畢沙羅父親在島上開了個百貨店,生意挺紅火,算得上當地的一個富商。他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事業。畢沙羅呢,卻在巴黎上學時迷上了繪畫。回到島上後,他在父親的店裡幹活,一有空就跑到外面寫生。他想專門畫畫,父親不許,5年後,他毅然離家出走,流浪到委內瑞拉。在那裡,他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批油畫。最後,父母不得不妥協,送他去法國學習繪畫,在學院派大師的畫室里練習人體。日子一長,他受不了學院的那種單調沉悶。他喜歡大自然,愛到學院派大師們不屑一顧的粗野的鄉村裡去作畫。這種愛好決定了他在沙龍的命運。
1859年,他的作品入選沙龍。而其後,則連續兩次落選。就在那時,他因為和母親的女僕相愛同居,家裡面因此不再給他資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畫又賣不出去。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畫刷跟油漆刷差別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間,拼苦拼累地掙點子小錢。貧窮沒有能擊倒這位堅韌的畫家。
畫面所表現的力量首先來自層次鮮明的構圖,作者有意在建築物的整體和樹木之間造成強烈對比,同時也源於色彩之間隱隱約約的和諧。綠色和藍色、灰色和米黃色,甚至是煙囪管道的紅色都被置於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無用的光澤。在右邊的厚實房屋上面,樹木勾勒出詩一般的圖案。畢沙羅擅長的這種曲折的筆法使畫面顯得生機勃勃,增加對角線的實際效果。人們的目光會自然投向畫的上部-馬圖蘭城堡。
林中浴女
畢沙羅自幼便對藝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但直至二十五歲才有機會到巴黎接觸藝術界。他在巴黎結識了畫家柯羅,後來又在私人畫室認識了莫奈、塞尚、巴齊耶、雷諾阿和西斯萊。他早期所繪畫的巴黎風景,在1864至1870年間均入選官方畫展。1870年,他去了倫敦逃避戰火;回國後,他的作品便開始不再被官方沙龍接納,自此,他的命運就和印象派畫家緊緊扣在一起。與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他的作品同樣受日本藝術所影響。他以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來表現當代的風景。
懷著強烈的好奇心,畢沙羅還不斷探索新的技法。1885至1890年間,他跟隨了畫家秀拉以點描法繪畫,但後來又重拾原來的技巧。1892 年,畫商杜朗 — 盧埃爾為他舉辦了大型回顧展。此後,畢沙羅潛心描繪城市景緻,尤其喜歡以俯瞰的角度捕捉巴黎的街景,把焦點集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上,而這類作品終為他贏得國際聲譽。
畢沙羅歷史評價
卡米耶.畢沙羅是始終如一的印象派畫家,他對印象派的重要意義甚至超過莫奈,他品德高尚贏得所有人的欽佩,在印象派畫家心目中,他是這個鬆散大家庭的家長,因此人們尊稱他為印象派的摩西。畢沙羅靜靜地堅守著,他沒有野心,當團體內部捲入爭吵之中,他的堅定、安詳、平和、謙遜、智慧與熱誠,不僅為他贏得了尊敬,也使他成為這個團體的穩定因素和實際上的領袖。他先後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參加聯展。 畢沙羅的生活雖然充滿了艱辛,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卻在其中努力發掘詩意之美和快樂之光,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晚年的畢沙羅仍然創作不輟,由於丟朗-呂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隨之改善。60歲後,由於腿病,他無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寫生,就天天在窗邊作畫,直到病逝。
蒙馬特大街 法國 畢沙羅 布上油畫 縱73×橫92厘米 聖彼德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
蒙馬特大街 賞析
畢沙羅除了描繪鄉村生活外,也畫一些城市街景。這幅畫是畢沙羅坐在旅館的樓上窗前,畫眼前的街景。畫家 在力求表現自己的視覺感受,而不以主觀的誇大變形來創造幻覺。畫中的街景車水馬龍,晚霞的映照使街上仍有強 烈的光的折射。樹木、人與車馬的來回走動,都被包裹在光的閃動中,造成景物特定的閃動環境。街市的馬車聲、 喧嚷聲、亂動的人影,構成一幕生動的繁華氣象。在這裡,物體輪廓不做刻意求工,色彩的冷暖對比已被拋棄,保 留的只是色彩之間的細微節奏與韻律。大街的受光部分被統一在淡黃色多層次的調子里。在背光處抹上一些淡紫和 橙色,中間部分則布滿著深紫紅、青紫色的人群和車馬。一切似乎都在落日餘暉之中動蕩著。
戴綠頭巾的女子
卡米耶·畢沙羅(1830~1903)是法國印象派畫家。他雖自小喜愛繪畫,但得不到父母親的支持,只得靠自學。他 曾在安東·梅爾伯的畫室學習。他一生的畫風充滿著一種農民的質樸,在他的畫里,除了農民與農婦外,就是街市 上的普通行人,所以被後人稱為是「印象派的米勒」。此外,他在印象派的畫家中,還是最早去外光下作畫的一位 先行者。連後來的後期印象派代表塞尚也承認他是「最接近自然的一位畫家」。
《雪中的林間大道》卡米耶·畢沙羅/1879 油畫/54×65cm
《雪中的林間大道》賞析:
畫面左上方的屋頂就是當年的羅蘭中學,即現在的雅克·德庫爾高中,位於羅什舒阿林蔭道和凡兒登大街之間。任喬治·德貝里約那裡接受治療的馬奈曾在這所學校里學過人文科學。畢沙羅常在巴黎城北作畫。馬奈當時的幾幅畫也取材於那裡。本畫名稱中的「城外林間大道」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因為從1860年起整個城區已擴大至今天的範圍。此外,在1890-1900年這一時期之前,類似題材在畢沙羅的創作中是很少見的。那時候,他經常喜歡逛市中心的「大馬路」,對摩肩接踵、光怪陸離的街景情有獨鍾。他在本畫中沒有刻意突出空間,而是試圖用路旁一排排樹木形成的斜線在遠處逐漸交匯,來增強透視效果。
這是他在1879年一年裡畫的6幅雪景中的一幅。畢沙羅比其他所有印象派畫家更熱衷於白色的氛圍、藍色的投影以及幽靈般的若隱若現。天空中飛舞著鵝毛大雪,四周一片寂靜,行人和馬車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厚厚的積雪上,整個畫面充滿動感。這是畫家慣用的技法。在一片白茫茫中,點綴著這些灰暗的影子,猶如一段樂章里幾個跳動的音符。最前面的人物是按兒童畫的風格綜合而成的,顯示了野獸派的某種幽默風格,尤其像野獸派畫家德朗描繪倫敦和科利尤爾街景的一些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毫無疑問,風雪中狼狽不堪的巴黎人成了畫家筆下善意嘲諷的對象。
《蓬圖瓦茲附近的瓦茲河》
蓬圖瓦茲附近的瓦茲河賞析:
畢沙羅被稱為「印象派之父」,也是唯一一位參加了所有八次印象派展覽的畫家。在工業革命漸漸侵入19世紀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建築如雨後春筍般突起於城市郊區的地平線上時,畢沙羅敏銳地將這些時代特徵的風景納入畫框。這樣的風景畫題材在以學院派為代表的傳統審美中是不可想像的。
在其於1973年繪製的《蓬圖瓦茲附近的瓦茲河》中,展現的是巴黎城郊新建的酒廠,就在畢沙羅當時住所的對面。從畫家多變的筆觸和對光線的把握可以看到印象派典型的特徵。
※忍讓有度:會讓步的人,並不糊塗
※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導師——王厚祥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