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靖難的幕後策劃,朱棣的烏衣宰相,卻以僧人的身份贖罪半生
亂世出英雄,向來是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永恆話題。想當年,秦始皇一掃六合,開闢了中國封建史上第一個王朝——大秦。二世昏庸,大秦傾頹,楚漢之爭的亂世點染了韓信、項羽、劉邦這樣的英雄;更者,東漢末年,漢室頹敗,十八路諸侯分崩天下,三分天下終成定局,這樣的時世造就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及曹操煮酒論英雄等一系列傳說。遍觀種種史料,動蕩的亂世,充滿著各種機遇與挑戰,所謂的英雄在這番充滿硝煙的舞台上大展拳腳。
推翻了暴元的統治,費盡千辛萬苦建立的大明王朝百廢待興,窮苦的百姓拭去失親的淚痕,開墾滿是鮮血的土地,這架龐大的馬車開始行駛。然而,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命嗚呼後,剛剛熄滅的戰火將重燃他的王朝,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一個不得志的和尚——道衍。
歷史長卷應有我一席之地
姚廣孝,長洲人,雖出身醫藥世家,但從小就生活在元朝的鐵蹄之下,為了生存他不惜離開自己親愛的姐姐和摯友王賓,走上當年朱重八走過的老路——出家。
歷史總是相似的,註定和尚不平凡。姚廣孝,也就是道衍和尚,不甘僅僅做一個和尚,古人都有衣錦還鄉的夢想,道衍也懷揣著這一崇高的理想,他苦心孤詣地研究金經玉書,終於迎來了禮部任職的機會,他將會在此碰到他的夥伴——朱棣。晚些時候,大明皇后馬皇后去世,道衍與朱棣再次相見,此刻的朱允炆已經貴為太子,朱棣十分苦惱,但又不甘輕舉妄動。
朱允炆,一個黃毛小子,朱元璋的孫子,而朱棣是隨老爹朱元璋出生入死,立過赫赫戰功的親生兒子。憑什麼他朱允炆不費一兵一卒坐享太子寶座,就因為他的老爹是我的兄弟朱標,老爹最疼愛的孩子嗎?可以,當時,老爹推舉朱標當太子朱棣就心有不甘,朱標生性軟弱,何以服眾。不過,他是朱棣的大哥,朱棣沒有多說什麼。但是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皇帝的位子總該砸到朱棣的頭上。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朱棣白白成了燕王,心有不甘,豈無反意。
如果我們說道衍只想做一個官僧,領領俸祿。念念經書,那麼就他瞧不起他了。他要做的是一代名臣,名留青史。可惜他投胎投的晚了些,太祖朱元璋已經結束了混亂的局勢,這世上再無不可一世的能成梟雄。
雖然姚廣孝不會投胎,但他很會投機。道衍敏銳的神經嗅到了這一尖銳的政治信息。本來朱棣僅僅只是有賊心、沒有賊膽,也就是停留了造反的理論方面。但是在於道衍的密談後,他堅定了造反的決心,因為他有了他的智囊,被後世稱為烏衣宰相的道衍,道衍跟隨燕王朱棣回到了北平。
烏衣宰相,並不是什麼好聽的稱號。烏衣代表著陰謀與黑暗,為人們所不齒。這是因為他掀起了亂世,一場關於皇權的爭奪戰即將打響,這一切都是這個光頭和尚所謀劃的,自古亂世造就英雄,而他卻成為造就亂世的梟雄,千年罕見。
人生在世,無不為兩個字起早貪黑:一個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利」;另一個是精神世界得以滿足的「名」。有的人為了利而遭千古罵名(嚴嵩、秦檜之徒);有些人捨棄利只為一世清名(海瑞、諸葛亮一類),而道衍看似名利雙收,實則在他暮年時,看透紅塵,自己早已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是是非非惹人惱
老爹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在道衍的輔佐下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勤王。自起兵以來便是困難重重,且不論以一個封王的軍事力量對抗舉國的明兵有多天方夜譚,就單單說那個濟南城,十分堅固。是燕王朱棣永遠邁步過去的坎。眼看著江南的軍隊正在被朱允炆一點一點的集結,朱棣的勝算一天一天的減少,可這座頑固的城池就是不能攻克。
關鍵時刻,道衍的一句話點醒朱棣:「何不直襲京師,京師若下,何愁江山不可易主。」朱棣採納道衍的建議,直奔京師,不惜一切代價攻克城門,朱允炆出逃,明成祖朱棣登上應天的皇位。道衍完成自己一世名謀的夢想。但是一幕幕慘劇映入他的眼帘。
朱棣上位後誅殺靖難之役反抗他的大臣,清除舊黨,穩定皇權。其中最為駭人聽聞的是方孝孺被誅十族。你沒有聽錯,不是九族,是足足的十族。我們一般在影視劇里常見最嚴苛的懲罰莫過於株連,其中最為嚴重的當屬株連九族。而因為我們的方孝孺太忠於建文帝,拒不對朱棣稱臣,否定朱棣的合法繼承權,甚至於破口大罵。朱棣恨之切,以至於株連九族不過癮,還將方孝孺一族的鄰居算成第十族,一起株連。百十口人命瞬間在道衍的眼前灰飛煙滅,雖然他之前勸過朱棣入城勿殺前朝官員,可是早已無濟於事。
殘燭下的懺悔
如果說那些殘忍都發生在別人身上,那麼衣錦還鄉的理想破滅便是壓垮道衍緊張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
靖難之役後,道衍一度官至太子少師。當取得如此榮耀後,他想的便是衣錦還鄉。在一眾官員的溜須拍馬的擁護中,道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蘇州。當他叩響那熟悉又陌生的大門時,傳來的竟是無盡的沉默。最疼愛他的姐姐就在家中,但是又好似遠在天涯。他知道他已經「失去」了至親。當他拜訪好友王賓時,等到的卻是閉門不見,「窮人不與富人交」和「和尚誤事」的答覆。累累罪行讓他失去了親朋。此刻的他雖然衣錦,但再也不能「還鄉」。
這之後,他返回朝中更是屢次婉拒朱棣的高官厚祿的佳賞,獨自一人寄居寺廟。與佛祖為伴。天明時分如朝辦公,晚上寺院誦經念佛。一來懼怕功高蓋主,引來殺身之禍(之前朱元璋為鞏固皇權大肆屠殺開國元勛);二來懺悔自己挑起戰火,禍害平民百姓的罪孽。
道衍在死之前還在請求明成祖朱棣饒恕建文帝時的主錄僧傅洽,紅塵看破,在最後一刻,他還在贖罪。
歷史上能造就時世的人不多,能參透紅塵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名與利一葉障目,將多少王侯將相玩弄於鼓掌之中。道衍雖然有罪,但他能擔起這份罪孽用剩下的生命去自我救贖。曾經的青雲之志換來的是眾叛親離的結局,飽經滄桑後獨具慧眼看破紅塵,功名利祿過眼雲,親朋團聚善為真。
參考材料
清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
明官修——《明實錄》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清朝就亡後,剩下的債呢?
※初入官場遊刃有餘,全身而退名留青史,只因將此字作為人生信條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