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吶喊,一起墜入進弗朗西斯·培根的扭曲世界
「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留下痕迹,就像一隻蝸牛經過時留下自己的黏液一樣。」
作為二十世紀最受尊崇也是最受爭議的藝術家之一,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1909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英國家庭。年輕時遊歷德國和法國後,他定居倫敦,開始了自學成才的藝術家生涯。他在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的大部分畫作中,都以人類形象為主題,描繪了異化、暴力和苦難的場景。培根富有煽動性和表現力的作品被認為是戰後最重要的藝術品之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Francis Bacon"s Studio,Photo: Michael Holtz/Photo1
苦難和天性造就扭曲暴力的美
藝術評論家羅伯特·梅爾維爾(Robert Melville)曾經說過,培根的作品具有「撒旦般的影響力」。從教皇、著名的藝術人物,到朋友和戀人,他的油畫作品中充斥著肉感、尖叫著的扭曲人像。在他犀利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戰後時期文化的焦慮不安,以及培根如同魔鬼般的內心和對黑暗文化的痴迷。
Francis Bacon,Crucifixion 1933,? The Estate of Fra
一個目睹過世界大戰、大屠殺、原子彈和冷戰的人,對人性持悲觀態度並不奇怪。培根作品裡的標誌性人物被賦予了動物形象,並被衝突所定義。它們的臉生了病,嘴巴張得大大的,牙齒腐爛,身體殘缺不全,培根畫作里的肉體從不能簡單地存在於世。他對20世紀40年代末備受折磨的人物形象十分感興趣,甚至去研究他們。1969年,他為朋友亨麗埃塔·莫拉埃斯(Henrietta Moraes)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這一特點,亨麗埃塔的右臂被注射器刺穿,被釘在床上,這令人脊骨發涼的行為卻滿足著培根天性中的暴力傾向。他許多的裸體作品都帶有巴洛克式的快樂與痛苦的扭曲,這是一種帶有摧殘美感的色情作品,暴力與性常常可以互換。培根一直堅持想要創造真正代表「美」的形象,但是他「寧願受暴力也不願被毀滅」:當美消失時,暴力至少還有轉變的可能性。
Three Studies of Figures on Beds, 1972,oil, pastel
「我認為,生活是暴力的,大多數人都遠離暴力,試圖過一種被保護著的生活。但我認為他們只是在欺騙自己。我的意思是,出生的行為是暴力的,而死亡的行為是暴力的。正如你所觀察到的,生活本身就是暴力的。例如,我喝得太多就有自我暴力。但我強烈地感到,藝術家必須學會從自己的激情和絕望中汲取營養。這些東西改變了一個藝術家,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一定會改變他。對藝術家來說,絕望和不快樂的感覺比滿足的感覺更有用,因為絕望和不快樂會拉伸你的整個情感。」
復仇的半獸人
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
1944年,培根創作並展出了這幅三聯畫,《以受難為題的三張習作》(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這部作品因其可怕的畫面而受到廣泛批評。三聯畫是一幅由三個獨立的畫板組成的繪畫,是一種虔誠的繪畫形式,最早用於基督教祭壇。培根使用這種展示方式有兩個原因:首先,在當時的背景下,以宗教的形式展示這種令人絕望的世俗主題,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蓄意的褻瀆行為,會放大形象的震撼價值和情感反應。其次,三聯畫的相鄰框架使得培根能夠在連續的畫面之間進行一種抽象或心理敘事。
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
裡面這三個「人物」可以看作是人類形態的獸性異變,是培根對復仇女神的理解和詮釋。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阿勒克圖、墨紀拉和提希豐),她們的任務是追捕並懲罰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人,無論罪人在哪裡,她們總會跟著他,使他的良心受到痛悔的煎熬。培根在二戰結束時創作了這幅作品,當時納粹死亡集中營的真相開始浮出水面。這三個變異的「人物」恰如其分地隱喻了人類精神的墮落和藝術家對戰爭中反人道的罪行的反感。
尖叫和吶喊,死亡的前奏
Francis Bacon,Study after Vela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 1953,Oil on canvas,153 x 118 cm,Photo: Michael Tropea, Chicago,Purchased with funds from the Ciffin Fine Arts Trust ? Nathan Emery Coffin Collection of the Des Moines Art Centre, Iowa
如果說委拉斯奎茲(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y Velazquez)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像》(Pope Innocent X)描繪了權力的公眾形象,同時暗示了權力背後人物的陰險狡猾,那麼培根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的習作》(Study after Velazquez"s portrait of Pope Innocent X)則揭示了他的精神錯亂。教皇發出的尖叫是這些早期作品的突出主題,教皇幾乎整個臉都消失在陰影中,只留下那張發出呼喊的嘴。培根筆下的教皇生活在一個永受折磨的空靈世界——一個無法逃脫的人間地獄。他因痛苦和恐懼而癱瘓,他的金色寶座已經從權威的象徵變成了折磨人的工具。當教皇口中發出最原始的尖叫時,這幅作品達到了它的最高點。
Figure with Meat,1954,Oil on canvas,129.9 × 121.9 cm (51 1/8 × 48 in.), without frame,? 2016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All rights reserved. / ARS, New York / DACS, London
另一幅靈感來自《教皇英諾森十世》的畫作《肉形》(Figure with Meat),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描繪的是教皇十世坐在一頭縱向切成兩半的牛屍體前大聲尖叫著,直接的提醒世人——死亡在等著我們每一個人。在培根的作品中,屍體是一個常見的主題元素,這是藝術家長期以來對肉店的迷戀和欣賞早期繪畫大師靜物作品中的肉類的結果。
Francis Bacon, Study for a Portrait 1952, oil and
SERGEI EISENSTEIN (1898-1948),『The Battleship Pote
培根把繪畫看作是最完美地表現人體的媒介。從這個意義上說,培根可以算是上個世紀最優雅的畫家之一,這不僅要歸功於畢加索,還要歸功於梵高或委拉斯奎茲,並不斷研究他們的繪畫方法。然而,他最喜歡的畫作仍然是尼古拉斯·普辛(Nicolas Poussin)的《濫殺無辜》(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以及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Battleship Potemkin)中護士在樓梯上尖叫的場景,培根在這一最基本的表情中捕捉人體形象的基礎,也是對發出聲音的器官的描述。通過對構圖、空間、色彩、光線的處理,藝術家試圖將真實轉化為感性認識。
被孤獨的陷阱禁錮
Francis Bacon, 1909-1992,Portrait of Isabel Rawsthorne Standing in a Street in Soho 1967,Oil paint on canvas,1980 x 1475 mm,?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All rights reserved.DACS 2016.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Nationalgalerie. Acquired by the state of Berlin
培根的單人像通常設置在幾何結構中,如圓形,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人像在這些抽象的「房間」中構成,並在中心人物周圍形成一種孤獨感和陷阱感,使扭曲的形象更加恐怖逼真。這種形式的構架允許培根在抽象的繪畫模型中傳達視角和空間。批評家們常常試圖把這些空間看作是一個存在主義的隱喻,隱喻那些無名的、荒涼的地方,比如廉價旅館裡骯髒的房間,或者監獄牢房;然而,培根的畫作抗拒任何象徵性的詮釋。相反,他創造的空間將觀眾和人物包圍起來;他們讓觀眾扮演偷窺者的角色,窺探一些不為人知的私人儀式。
Study for Portrait on Folding Bed,1963,Oil paint o
THREE STUDIES FOR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ON LIGH
美好的相遇和親密的陪伴,以及死亡和不幸給他帶來的打擊都是他創作的養料。培根在1963年初遇到了喬治·戴爾(George Dyer)。那時,培根是英國最受尊敬的藝術家之一,他們第一次相遇的故事,很像一部霸道總裁愛上帥氣小偷的言情劇,也被翻拍成了電影。戴爾比培根小15歲,後來成為這位藝術大師的情人和繆斯女神。
Francis Bacon Triptych – In Memory of George Dyer 1971,Oil on canvas,1980 x 1475 mm each,?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DACS 2008 Fondation Beyeler, Riehen/Basel
培根的藝術里充滿了悖論——拒絕又誘惑著他的觀眾。令人震驚的題材和扭曲的態度拒絕觀眾走進他的世界。然而,繪畫表面豐富的感官體驗,以其令人興奮的筆觸和飽滿的顏色表現力又誘惑著觀眾想要一探究竟。
※大藝術家 | 米開朗基羅和他的素描研究
※大師與傑作 | 大西康明:藝術界的「空虛公子」
TAG:YT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