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塊一輛的廢棄共享單車,他花40萬美金買回去,真相卻讓人臉紅
這段時間,
當共享單車公司們忙著清算退押金時,
一個外國人,
卻購買了上萬輛廢棄共享單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他就是緬甸的創業者,
Than Tun Win。
從今年三月起,
他便發起了「少走路」運動,
為了讓更多貧困孩子圓夢,
他自費將買回來的單車
再改造免費送給他們。
今年33歲的Than Tun Win,
在緬甸曼德勒市長大,
曾經,他也需要花上一個小時
走路上學。
幸運的是,少年時期的他
隨家人一起去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更擺脫了那條孩童時期
一望不到頭的漫漫上學。
2011年,攢夠了經驗的他
回到祖國創業。
五年後,他的公司愈發壯大,
不僅涉及了從在線旅行到食品交付,
以及電子商務各種技術,
更開到了泰國、新加坡。
他一路奮戰,
不是為了改變自己,
而是為了改變那些
無力改變自己的人。
因為他看到,
曾經走路上學的孩子,
就算過了二十年,
依舊在走路。
每天,他們都要花上兩個小時往返
與家和學校之間。
而還有更多的孩子,
因為路途遙遠和貧苦,
不得不輟學。
與此同時,
新加坡隨處可見
無人看管的自行車在
各種公共場所生鏽。
那一刻,他看到了希望。
「在這裡,它們是廢鐵,
如果能運到村裡,
它就是未來。」
說干就干,
他一邊聯繫共享單車公司,
實地察看各大共享單車「墳場」,
一邊積極尋找贊助,
購得儘可能多的單車。
對於共享單車公司而言,
自行車供過於求,
將它們送回回收的成本,
甚至比製造成本還要高;
低價賣出,
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三個月後,
他花40萬美金
買到了10000輛廢棄共享單車。
其中一半是自己支付,
另一半則源自其他公司的贊助。
他不僅贈送給那些貧困的孩子,
更在單車後面增加了一個座位,
因為他知道,
生活在農村的人,
會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上學。
當孩子們看到一輛輛單車時,
眉眼的欣喜無處躲藏。
這些在我們眼裡棄之如敝履的「垃圾」,
成了他們眼中最珍貴的禮物。
這個14歲的小女孩說,
「我現在有自行車了,
就不會因為走路太久覺得累了,
就能在課堂上好好學習了。」
這個13歲的小姑娘說,
「有單車的話,
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了。」
以往走路要一個小時的路程,
現在只要15分鐘就能到,
「我希望他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
我希望他們不會輟學。」
在Than Tun Win看來,
教育是擺脫貧困最好的方式。
而這一萬輛單車,
僅僅只是「少走路」的開始,
他說,要在未來五年內,
回收10萬輛共享單車,
讓更多的「城市垃圾」
發揮它本該有的用處。
「也許我不得不花掉更多的錢,
但這些單車也能幫助更多的人,
而不是浪費。」
不為人知的是,
僅這一萬輛單車,
只是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準備退出市場的
oBike和ofo倉庫中的一部分。
而在中國,
有70餘家共享單車企業,
至今已經投放2300萬輛共享單車,
其中有一半被棄用或者盜竊。
就在昨天,
昨天,小鳴單車發布債權表公告,
拖欠用戶押金2500萬元,
約12萬用戶押金未退,
拖欠職工工資及補償金額近160萬元。
從2014年上線至今,
共享單車如同曇花一現,
從最初的火爆到現在的冷清,
從出廠近千元的成本,
到如今回收站15塊一輛。
層出不窮不是新單車,
而是新「墳場」,
甚至無力回收,
棄之街頭。
當看到利益時,
每個人都趨之如騖;
當煙消雲散時,
有的人看到了經營困難、無力回天,
而有的人,卻看到了希望。
這些在大城市一文不值的「廢鐵」,
對於那些貧困的孩子,
卻是上學的曙光。
如果共享單車的初衷是方便人們生活,
那最後,當資本逝去,
也請不要留一地雞毛,
就算沒有資本,
它也該有它本來存在的意義。
TAG:藝術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