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伊朗把原油存在中國後,再攻克石油「稀土」,美國或嗅到能源危機

伊朗把原油存在中國後,再攻克石油「稀土」,美國或嗅到能源危機

7月2日,OPEC 同意減產延長9個月,並承諾長期合作,因市場早有預期,國際油價重挫4.8%,與此同時,地緣風險再度主導了全球油市,原油供應端收緊的預期,從委內瑞拉,到利比亞,如今,再次轉到了伊朗石油供應鏈上,這加劇原油供應緊張局勢,據高盛數據模型顯示,伊朗每損失50萬桶/日的原油供應將會使得油價上漲約6.2美元/桶,並可以轉化為對世界經濟的潛在風險,並可能干擾全球石油供應,而這也意味著,全球油市或將進入一個重新建立供應平衡的時刻。

另一面,隨著國際油價階段性走高,中國買家進口原油的成本可能會加大,據海關最新公布,中國1至5月原油進口20500萬噸,增加7.7%,再稍早時,據海關5月27日公布的數據測算,中國原油庫存盈餘4月環比增長200%,飆升至179萬桶/日,另據卓創資訊行業數據,截至5月31日,山東省的七個港口的原油庫存也環比增加11%至4095萬桶左右。

而就當世界還在為原油喋喋不休之際,據路透社近日稱,中國買家正在邁出以人民幣而不是美元支付進口原油的第一步,監管機構已經非正式地要求少數金融機構為中國原油進口定價做好準備。

據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的5月公布的數據,人民幣原油期貨已經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原油期貨交易市場,已經有超過40000個國際賬戶註冊了交易,而新的石油貨幣體系是否有國外投資者的積极參与,則體現了定價能力。

稍早些,伊朗央行也已經將人民幣列為該國的三大主要外匯貨幣,而另一面是,去年11月,據路透社消息,當時,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為防止因美元限制而失去國外客戶,也已經將2000萬桶原油提前儲存在中國大連的的保稅倉庫中。

而中國作為最大原油市場,推動使用人民幣結算是很自然的事,與此同時,人民幣也正在擴大對亞洲市場原油的定價能力,料將能幫助中國加快戰略石油儲備速度,並將有助於從主要的國際原油基準手中佔有部分定價權來對沖油價上漲的風險。不僅於此,近期中國在油田氣項目和新能源的發現和開採技術上又有一些新進展。

如果說,歷史上的中國錯過了蒸汽機發明帶來的工業文明及海洋文明,那麼,在現在全力提速的能源科技時代,中國勤勞智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則實現了許多重大領域的突破,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綠色環境、清潔新能源的探尋,還是對傳統能源的升級和利用,中國企業無疑走在了前列,並創下了全球綠色能源之最,實現了眾多傳統能源技術和新能源領域的突破,並確保這些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比如,像核電能在中國很熱,但目前,美國的核能公司前景卻暗淡;再比如,可燃冰這一技術,中國已領先美國日本等國外公司,同時,中國對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和應用也非常廣泛。

要知道,可燃冰開採是一項世界性難題,更被視為人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所以誰先掌握可燃冰,誰就將在未來獲取清潔的新能源經濟增長動力,而中國已成為全球領先掌握可燃冰試采核心技術的國家,並將要正式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採。而就在這個時候,中國在新能源的探索上又有了新進展,目前,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攻堅各個技術難關,專家估計,聚變能商業化有可能在30年後實現。

要知道,中國的這項技術來之不易,相關資料顯示,這場旅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已進行了半個多世紀,分析認為,這是世界能源史上繼煤炭和原油被開採使用之後的又一次新能源變革,同時,這或許也是投資者所面臨的戰略投資機會之一,並將成為繼高鐵、C919大飛機後,另一張國家名片。

不僅於此,據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6月10日發布消息稱,藉助新一代淺層稠油、超稠油開發技術,新疆油田稠油產量突破億噸,並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

據悉,這項技術不僅在新疆油田得到推廣應用,也已成功應用到國內部分油田,而優質的環烷基稠油更是被譽為石油中的"稀土",是國家經濟和重大工程建設的戰略性原材料,再稍早些,據新疆油田公司採氣一廠在5月份發布的消息顯示,首個千億立方米油氣田再次新增一口日產氣量7.7萬立方米的高產氣井。

而以上這些多個全球能源之最和千億立方米的大油氣田的發現無疑為打造新的戰略能源儲備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中國能源企業、工程師及科學家們對新能源孜孜不倦的探索,還是傳統能源的技術升級無疑走在了前列,或已佔據了新能源的高地,並在創下綠色能源之最,並對保障能源安全、降低用油成本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更可能已讓美國等國的傳統能源工業感受到了新能源時代的危機。(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美企可繼續向華為售零件,事情進展,美國經濟或「服軟」
美國萬億美元赤字或轉嫁玻璃七國,外媒:越南很可能是印度翻版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