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少年派》:父母和孩子如枝葉相棲 榮辱與共

《少年派》:父母和孩子如枝葉相棲 榮辱與共

文/寸心

最近,一部《少年派》,不僅喚起了人們對高中生活的回憶,劇中由閆妮所扮演的媽媽王勝男與女兒林妙妙之間「分開坐立難安,共處雞犬不寧」的相處模式,更是引發廣大網友的共鳴。

相比之下,張嘉譯飾演的林大為則是一個令人交口稱讚的好爸爸。他脾氣溫和,三觀正直,同時能理解女兒,關愛妻子,總做著家庭矛盾的「和事佬」。正因他的庇護,妙妙才能在「虎媽」的監督之下得到片刻喘息,因之,劇中的女兒與父親一直有著「亦父亦友」的關係。

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林大為所在公司因無力支撐而倒閉,原本光鮮體面的林經理一下成了無業游民。此時家裡為了妙妙讀書已搬到學校附近陪讀,開支用度不斷增加。大為原本打算去外地工作,誰知意外頻發,未能繼續下去。遭遇失業危機的他一蹶不振,機緣巧合之下,他進入了一個特殊行業—做起了「紅色葬禮」主持人。

他的工作漸入佳境,勝男也接受了這份職業,但因為擔心女兒,他決定隱瞞下來。直到一天,妙妙與閨蜜鄧小琪吵架,被告知此事。惱羞成怒之下,妙妙對父母說出了極其刺耳的話,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儘管大為耐心安慰,勝男還是動手打了女兒,家庭氣氛陷入冰點。

看到這,很多網友忍不住指責妙妙不知體諒父母。但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不止妙妙,鄧小琪同樣認為林爸爸的職業「見不得光」,才會把它作為痛點去打擊妙妙,而其他小夥伴緘口不言的保密,也間接表明了他們對於這個職業的不認可。

直白的說,雖然我們在不斷提倡「職業不分貴賤」,但在孩子的心裡,卻還是形成了「三六九等」的觀念,這難道僅僅是他們的問題嗎?

也許在他們小的時候,這顆歧視的種子就已經種下。「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能掃大街」。這句話是否耳熟?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為了鼓勵孩子向「好的生活」邁進,往往會拿出一些反面教材作為參照,不知不覺就向孩子傳達了對於職業貴賤的判定。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難以對此保持純粹中正。

其實,追求理想生活的初衷並不是壞事,錯在父母傳遞出的是一種偏頗的價值觀。並非所有富貴舒適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高層次的工作才是好的工作。

過上令你充實的生活,做一份令你能實現自我、報效社會的工作也許是更好的選擇。而即便進入了不喜歡的行業,身上擔負起責任,也應認真對待,因為這是為人之道德。

因為父母和孩子的年齡閱歷等多方面差距,對待事情的認知難免出現差異。正如劇中,妙妙無法理解爸爸將主持葬禮看作是回饋社會,幫助他人的方式,而僅僅看到了它的「不入流」。

歷史上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很多偉人的孩子終其一生無法理解父母對於職業的付出與堅守,甚至不惜拋下對家庭的責任。然而當他們長大,從自己的眼裡,從別人的嘴裡,得知了父母事業的意義,他們終會慶幸於生之於膝下。因為沐浴著偉大人格的光輝成長,必將深受其惠。

中國人常說「虎父無犬子」正是此意。三國時期的陸遜、陸抗父子正可為此佐證。陸遜,深謀遠慮,忠正剛直,曾幫助孫權大敗關羽,奪取荊州,更是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而陸抗後來也成為吳國的中流砥柱,前期隨父征戰,一路攀升,後又西陵破晉,恪盡職守,為吳鎮守邊疆,守衛一方安寧。

父母與孩子,是一生不可分割的,如枝葉相棲,榮辱與共。正如我們終身渴望父母給予的理解,父母也期待我們的包容。倘若我們能夠知道,每一種靠雙手努力得到的生活,都是值得珍惜的。我們便不會輕易抹殺他人的不易,只知跟隨世俗的定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人活著 就得自己成全自己
高古與典雅:涵養心靈的意境之美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