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人到中年,一事無成。請讀一讀劉備

如果人到中年,一事無成。請讀一讀劉備

對大漢,我盡到了本分。

對百姓,我做到了保境安民。

對自己,我做到了百折不撓。


那一年,皇室衰微,群雄並起。

三個年輕人走到了一起,希望能匡扶漢室,救困扶危。

那一年劉備二十八歲,他本以為,自己能在那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建樹。

可幾年下來,一事無成。不僅如此,還要輾轉多地,居無定所。

而那些和他同時代的日後梟雄們卻已經揚名立萬,問鼎中原。

當時的曹操,早已有了隻身刺董的壯舉,完成了早期的原始積累。成為當時最閃亮的新星。

作為老牌的割據諸侯,袁紹更是坐擁北方重鎮,政治資源豐厚。

江南孫氏,自恃長江天險,物產豐饒,進可圖中原,退可保江東不失。

劉璋劉表袁術等也都是一方諸侯。就連自己的好朋友公孫瓚,都已經達到了能和袁紹相抗衡的地步。

唯獨劉備,幾年下來,還是無尺寸之地。

誒!何時才能像他們那樣。


年輕的劉備在各路諸侯面前,不免有些妄自菲薄。

誠然,十八路諸侯最少的都有兩萬人,可自己卻只有兄弟三人,的確差的有點多。

「和他們相比,我有什麼呢?」

是啊!十八路諸侯都有資格逐鹿中原,君臨天下,可唯獨他沒有。

論家世,袁紹四世三公,官宦世家,諸侯盟主。

論威名,曹操年少成名,隻身刺董,名動天下。

論勇武,孫堅雄霸江東,勇冠一世,雋才大志。

他們都是當世少有之人傑,而他劉備,雖說是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先不說傳到他這裡是多少代,就連中山靖王自己都有一百多個兒子。

其中的分量,想必自己也是清楚地,不然怎會淪落到織席販履呢?

即使年幼的他也能說出類似項羽「彼可取而代也!」之類的話(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但和項羽相比,他一無所有。

就算是和日後的司馬懿相比,他也要艱辛的多,司馬家族是北方世家大族,即使什麼都不做,也能平安富貴一生。可他劉備有什麼?

沒有祖上庇蔭,沒有家族支持,沒有極深的謀略,沒有過人的武勇。

沒有這些,想在那個年代做出一番事業,太難了。

「可能是仁義二字吧!我不負人,人不負我。這可能是我唯一的優勢!」


十幾年後,劉備再一次被曹操打敗,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走投無路,投奔劉表,這一年他四十歲。

荊州一住就是七年,雖說衣食無憂,歌舞宴飲,對於一般男人來說,可能就此認命,了此殘生。

年輕時的夢想終究是不成熟的表現,這個世界本就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而劉備想的依然是: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飄零半生,依然沒有放棄心中理想,還在感慨自己蹉跎半生無尺寸之功。

夜深人靜,劉備也會問自己:

一定要匡扶漢室嗎?

一定要下安黎民嗎?

難道就不能像其他的小諸侯一樣割據一方。偏安一隅嗎?

難道就不能像那些山賊草莽,魚肉鄉里,燒殺搶掠,做一個利己主義者嗎?

但這些想法全都轉瞬即逝。

因為有道義!雖在功利主義者面前,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可這是我失敗多年僅剩下的東西。

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寄人籬下,很多東西離我而去,卻唯獨它還在。

即使征戰多年,仍是顛沛流離;即使屢敗屢戰,仍無立錐之地。

可無論如何,不能丟掉良心。

理想很重要!可道義更重要!

因為道義,面對唾手可得的徐州,幾番推脫。

因為道義,面對宗親劉表的荊州,說的是:「劉荊州臨亡託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

因為道義,即使後有追兵,仍然堅持攜百姓同走,想的是:「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公元207年,這一年曹操統一北方,五十三歲的他開始為一年後的射獵江南做最後的準備。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相比事業再上一層的曹操,此時的劉備卻連地基都沒有。

不僅如此,他還要去三顧茅廬,放下身段,不辭辛苦的去請一名年輕人。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出山輔佐他。

這一切,只因從前的軍師告訴他,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

這一年,劉備四十六歲,那個年輕人小他二十歲。

正是在那間草廬,三足鼎立才開始有了設想。

正是這一刻,命運才開始對這個年近半百的中年人有了些許垂青。

你多年的堅持,我一直看的見。

十年後,漢中之戰,這是劉備第一次和曹操勢均力敵的戰爭,也是第一次打敗一生中的宿敵。

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公元221年,成都稱帝,這一年,劉備六十歲。

這份成就來的有點晚,但又不晚。

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