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表白?詩經中女子的做法或可借鑒
加西亞.馬爾克斯先後創作了經典名著《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因為他認為人生是孤獨和荒謬的,只有愛情才能拯救人生。從古至今,無數的文學作品都將愛情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地位,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也有許多描寫愛情的名篇,可見即使是在遠古時代,人們也已經意識到愛情對於人類而言,其精神力量的不可忽視。
和後來的文學作品不同的是,詩經時代的女性,還未太受到封建文化的桎梏,保持了天性中的純樸,對於愛情也更敢於大膽的追求,同時也不失愛的智慧。大家都知道,在戀情尚未明朗時,會有一個階段,雙方都會想辦法,互相試探對方的心意,來看看詩經中這個少女,她是怎麼做的?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是一首描寫約會情景的詩,場景非常優美,從等待到見面的描繪都十分生動,畫面感很強,處處都透著美感,很有初戀的感覺。全詩三章,可直接分為三個部分解讀。
詩經最初都是由歌謠發展而來,通行的解讀版本都認為這是一首從男方角度獨唱的歌謠,其實這不是太合理,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要從詩句中來理解。
一、設下懸念,城隅約會,焦急等待的少年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靜,《說文》解釋為彩,也就是穿著華麗的樣子。還有一種解說為安靜嫻淑貌。姝,美好的樣子。俟,等待。其,如此。城隅,城上的角樓。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愛,通薆,隱藏,躲藏。踟躕,彷徨、猶豫不決。
第一章大意:少年與一個打扮華麗,感覺很美的女孩子,相約在角樓上見面,可是少年來了卻沒見到她,左邊走走,右邊瞧瞧,都不見伊人蹤影,於是心急直搔頭。
賞析:第一章交待了人物、地點和事件,情節發展還略帶波瀾,「愛而不見」的描寫極為傳神,少女雖人還未出場,活潑嬌憨之態卻躍然紙上。從筆法上來說這是一種虛寫之法。
「搔首踟躕」描摹少年心急如焚的情狀,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此處卻是實寫的功效。寫出了其盼望與少女見面的急迫心理。
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法,一方面寫出了少女的魅力,以及其在少年心中的地位。同時,也巧設懸念,引起讀者的思索,這個少女到底去哪兒了呢?
二、加深懸疑,未見伊人,少年睹物思人。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孌,美好貌。貽,贈送。彤管,歷來說法不一。蘇軾在《菩薩蠻.有寄》:「城隅靜女何人見,先生日夜歌彤管」。從此句來看,宋人普遍認為彤管指樂器。
宋以後清人對「彤管」的箋注都釋為針筒。如王延鼎《彤管解》:「男佩則為筆驅,女佩則為箴筒,彤其色,贈以表結之意……」。
還有一種說法,將彤管解釋為紅色筆管。據《毛詩詁訓傳》說,皇后身邊有女性史官,左右各一,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記錄皇后的每日言行。另外,后妃輪流侍奉君王,女史也負責排班,由於關係到生育王子,所以責任重大,不得有錯誤,否則性命難保。做這些記錄女史都需用到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煒,紅而有光澤。說,同悅。說懌,喜愛。女同汝,這裡指彤管。歐陽修《詩本義》:彤是色之美者,蓋男女相悅,以此美色之管相遺,以通情結好。
第二章大意:那個穿著華麗,看起來十分美好的少女,送了我一支紅色的管子,彤管美麗有光澤,喜愛它美艷又真誠。
賞析:少女還是沒有出現,少年心裡有些慌亂。從懷中抽出一支彤管,深情地注視著,回想當日少女紅著臉送彤管給自己的樣子。這彤管泛著美麗的紅色光澤,就像少女嬌羞的面龐。心裡又略略放心些,她一定是有事耽誤了!
這一章通過「說懌女美」,睹物思人,將物和人聯繫起來,使少年的愛慕之情表現得更加婉曲動人。同時,進一步加深懸念,從少年的回憶來看,少女分明是喜愛他的,為何過時仍不見呢?
三,揭示謎底,白茅是最動人的表白。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牧,曠野,郊外。歸,贈送。荑,白茅,茅之始生,男女相贈以示結下愛情。洵,確實。「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匪,非。女,同汝,指白茅。
第三章大意:郊外歸來,贈我白茅,白茅真是又美又珍奇。不是因為白茅美麗,而是因為是美人贈送的。
賞析:一般認為本詩三章都是男方唱,並且從「自牧歸荑」這句看,以為少女的身份是牧羊女。聯繫到上文中靜女有衣著華麗和淑女之意,並且如果是牧羊女,約會地點不應在城角之上,而應在郊外,筆者認為靜女的身份是女史的可能性比較大。另外,也有可能是貴族小姐。
既然是女史或貴族小姐,到郊外就沒那麼方便,所以本章應是女方所唱。也就是說女方在上次送彤管之後,收到少年的約會邀請。心中忐忑,不知道對方何意,難道是想把彤管物歸原主?
於是她決定先躲起來觀察情況,看到少年「搔首踟躕」,她不禁偷偷捂著嘴笑了,後又看到少年睹物思人時,愛戀的目光,她終於確定了他的心意,於是從躲藏處跑了出來。
少年見到她很開心,將自己親手從郊外摘來的白茅送給了少女,少女在喜悅之下唱出了第三章。
「洵美且異」先肯定了白茅之美。又用「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否定了物質之美,原來白茅之美,是因為是所愛之人贈送的呀!並且贈送白茅本身也有結愛之意,這是一種表白,算得上是定情之物,意義如此不凡,怎能不美得耀目?
美人,在詩經時代,男女都可以稱之為美人。在《詩經》另一首詩《簡兮》:「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這裡的西方美人就是指跳舞的男子。
這樣寫法一波三折,雙方情思顯得幽曲而又真摯,讓這場約會顯得很純真美好。又寫出了少女活潑靈動的小心思,在兩個人的感情中,女方可以有所表示,可以為對方多做一些(也別過度),可以悉心觀察感受,但千萬不要表白,表白是男人的事,對嗎?
※詩經中一首詩,寫出男人成熟的三個標誌,最後一點很重要
※詩經中,中國第一位女詩人寫的這首詩,為何被稱為萬古送別之祖?
TAG:纓子讀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