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爽、氣、喪,劇有情緒,觀眾有熱情?
近日悄然上線的兩檔重磅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被觀眾戲稱「大唐反恐24小時」,開篇即給人緊張爽快之感;《陳情令》劇情還未密集展開,目前觀劇體驗更為輕鬆明快。回望上半年的電視劇行業,如上述作品一樣給人直接、強刺激觀劇體驗的不在少數,有沙雕歡樂式的,也有甜蜜小甜餅式樣的。當前影視劇的「情緒向」屬性越發凸顯,而劇方也會因勢利導,轉化為宣發的落腳點。
一年數個新風向,情緒湧向何處?
對於當下不少年輕用戶而言,追劇體驗一定要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要麼甜要麼爽要麼治癒,電視劇要帶給觀眾最直觀的情緒上的反饋,才能在沉浸式體驗中增強用戶對於劇集的粘性。
就近三年指向性最為明顯的幾種情緒文化,可以大致分為勵志文化、治癒文化、甜寵文化、喪文化、爽文化、沙雕文化這幾類,而在特定的情感指向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情緒劇集。
按時間線來說,勵志、甜寵、治癒這些偏正能量的情緒表達至少是近三年國產電視劇青睞的類型,幾乎每年都有集中爆發的代表作品;喪、爽、沙雕這些更具特質性的情緒劇集,在近一兩年才成為新的討論風向,雖然在數量上不佔優勢,但有著天然的話題屬性,捎帶負面情緒的操作,觸及情緒痛點的作品往往能引爆話題。
而不同情緒的電視劇,似乎能夠劃分到不同題材的電視劇陣營中去,同時相輔相成的是,不同題材分類的電視劇,其情緒底色也愈發明顯。
各類情緒劇一覽表
勵志劇
《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忽而今夏》、《橙紅年代》、《歸去來》、《我和我的傾城時光》、《創業時代》等
甜寵劇
《我在大理寺當寵物》、《雙世寵妃》、《結愛》、《萌妻食神》、《哦!我的皇帝陛下》等
治癒劇
《深夜食堂》、《愛上你治癒我》、《問題餐廳》、《複合大師》等
爽劇
《延禧攻略》、《將夜》、《斗破蒼穹》、《娘道》、《再創世紀》等
沙雕劇
《瑪麗學院》、《限定24小時》、《我的白鯨男友》、《動物管理局》等
喪劇
《美好生活》、《都挺好》等
註:從頭喪到尾的劇很少,這裡列舉的是帶有喪元素的劇。
勵志文化幾乎貫穿了國產青春劇,撇開以前的劇集不談,2019年待播的幾部青春題材的電視劇,幾乎都是勵志向的。《壯志高飛》、《原來你還在這裡》、《蜜汁燉魷魚》、《山月不知心底事》、《我不能戀愛的女朋友》、《悲傷逆流成河》等,從校園到職場,從飛行員到電競行業,無不鼓吹勵志至上,以奮鬥作為成長的底色。
勵志的都市情感劇,甜寵的青春網劇,是當前國產劇集的主流,又偶有交叉。上半年各平台都主推甜寵向的劇集,比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喜歡你時風好甜》、《我只喜歡你》、《暗戀橘生淮南》等等,劇情大多圍繞青春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產生的曖昧情愫而展開,容易引起九千歲群體對青春里的歡喜與遺憾的集體回憶。
此外,古裝輕喜劇也是表現甜寵文化的常見「容器」,如《萌妻食神》、《萌妃駕到》、《雙世寵妃》、《我在大理寺當寵物》等劇,從劇名中帶有的「萌」、「寵」等字眼不難窺出支撐作品的甜寵「內核」。
治癒劇也逐漸成為情緒劇類型之一,比如上半年剛播的《愛上你治癒我》主打「首部國產心理治癒劇」,鍾漢良待播新劇《幸福的理由》,女主的職業是語言治療師。可以看到,當前治癒劇逐漸落腳到劇中人物的身份/職業帶有的治癒性特徵,為職場劇增加了更為細分的職業方向。
而有的治癒劇與甜寵劇的界限並不分明,比如上半年頗具熱度的《我只喜歡你》就以「全糖治癒劇」定位,治癒與甜寵都帶上了。
爽劇當道,也形成了去年國產劇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像《延禧攻略》這類強情節、快節奏的爽劇,趨合觀眾的觀劇心理,一時間井噴出現。但由於爽劇易批量複製的「快餐」屬性,其套路、人設、敘事風格呈現極大的相似性,容易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前作迭出但後勁不足。
沙雕文化是近一年內迅速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玩梗和無厘頭是他們獨特的宣洩方式。藉此東風興起的沙雕劇,多為新人班底主演,服化道嚴重脫節、特效感人這些槽點,反而成為劇集的看點,比如《瑪麗學院》。而有的「正經」劇集,則另闢蹊徑以「沙雕風」為宣傳點,如《新流星花園》、《夜空中最亮的星》等劇刻意放大劇中的沙雕元素,反而為劇集引入了新的關注點。
有意思的是,在幾種情緒中,「喪」明顯是當前青年文化中必不可少且時常提及的一部分,然而在國產影視劇中卻極少呈現,甚至一些偏向壓抑的、沉重的劇集也很少見。年初話題劇《都挺好》前期夾雜著沉重、頹喪等負能量,後期逐漸走向大團圓的光明結局。鄭爽新劇改編自《悲傷逆流成河》,書中的人物、情節其實都很「喪」,但是改編成電視劇卻儼然成了大型勵志職場成長劇,而不久前才由《悲傷逆流成河》改名為《流淌的美好時光》,足見劇方強烈的求生欲。
可以說,當前各種各樣的情緒電視劇,實際上都是青年文化的一種表達,由於年輕一代所特有的異質性與圈層性,形成不同的情緒文化也是題中應有之意。
但以上幾種情緒劇在觀眾的潛在需求與劇集的最終供給上呈現著明顯的落差。一方面,像爽、沙雕、喪這些情緒由於其獨特性而在影視化表達上挑戰更大;另一方面,政策趨緊,一些「負面」情緒被或隱或顯地看作是不宜提倡的風向,敏銳如劇方自然會有意地避開。
電視劇中負面情緒的缺失,與此相應是正向情感的大肆渲染,與真實的生活狀態所形成某種尷尬的悖論,或許是對平庸又壓抑的現實生活的一種暫時性反抗。
中國式情緒如何表達?
情緒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感受,而國產電視劇的情緒表達卻多由模仿日劇韓劇中所聚焦的「情緒點」開始,被動地跟風創作,自發力量較為薄弱。
比模仿更尷尬的是,當前不少國產情緒劇陷入模式化的困境,尤其是沙雕、甜寵這類劇集的同質化、單一化現象越發明顯。一方面,內容本身就經不起推敲,故事套路化加人物扁平化,無腦屬性明顯;一方面,不少演員的業務能力沒法呈現角色的層次感,陳陳相因,劇集的情感內核自然就沒法「成熟」起來。
@知乎用戶:傑克馬
而勵志、治癒類劇集的「敗筆」主要集中在缺少生活質感而顯得過於失真。憑藉青春劇立足的導演趙寶剛,其新劇《青春斗》收視口碑雙撲街,劇中展現的青春、職場與大眾的真實生活存在較大的出入,整部劇充斥著懸浮的印記。一些主打勵志、治癒的職場劇,想通過另類視角展示新職業,但由於太過小眾,觀眾對此一點都不熟悉而無法產生代入感,最終流失掉了觀眾。
《青春斗》豆瓣熱評
當前電視劇在表達中國式情感火候稍欠的同時,囿於政策區間的限制,在情緒表達上也多「帶著鐐銬跳舞」,累著自個兒也沒能感動觀眾。
在這一點上,正午陽光團隊摸索出了一套帶有自身印記的中國式情緒表達。勵志又治癒的《歡樂頌》、《外科風雲》等,帶有甜寵元素的《知否》,沉重的《都挺好》,以及還未播出的《尉官正年輕》,是一部愛情題材的軍旅輕喜劇,或許勵志、治癒與甜寵等元素都將涵蓋。
一部部製作精良、口碑與話題齊飛的大劇背後,可以看出正午陽光團隊敏銳的政策嗅覺,更為重要的是,在內容與表演上相互配合,從裡到外細細打磨作品,不久前一口氣在白玉蘭頒獎現場拿下七座大獎,當之無愧的「國劇門面」。
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似乎一直走在甜寵路上的韓劇與台劇,如今的情感底色也更為多樣了,而且在價值觀的判定上也不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中間的模糊地帶被討論的越來越多,毫不避諱當代都市人、年輕人迷亂、困頓的境況,因為寫實、貼切、大膽,而被更多的年輕人所青睞。
珠玉在前,思考中國式情緒的表達出口便有了借鑒意義。就當前的影視環境而言,劇方要思考如何在政策區間內找到適宜的情緒表達,讓自己的創意安全落地,內容與演技同時發力,才能成就一部好的作品。
※朱正廷加盟《鐵甲雄心2》,惡補鐵甲知識,為隊員們熱血而戰!
※《當她戀愛時》——都市治癒系甜劇,愛對了人,每天都是情人節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