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如此腐朽,為何能守住960萬領土?跟內部體制有關係

清朝如此腐朽,為何能守住960萬領土?跟內部體制有關係

說到中國領土最廣袤的時候。非元朝莫屬,蒙古大軍幾乎快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不過元朝的迅速滅亡也讓人覺得那種輝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其實在中國古代帝王的的眼中,並沒有明確的領土範圍。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就是天下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天下的人都是皇帝的臣子。可見在古代皇帝的眼中,凡是他想要的地方,都是他的領土。

不過到了明清兩代的時候,中國的領土基本上算是定下來了,尤其是清朝康熙年間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更是確定了清朝的領土範圍。其實清朝的時候,中國的領土面積是比現在大很多的。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的領土是960萬平方公里,但清朝鼎盛的時候,中國的領土面積絕對超過1000萬,可因為晚清的腐朽無能,導致有部分領土被列強們侵佔了,但為何他們卻無法瓜分中國的全部領土呢?

大家都知道,晚清末年簽訂了《南京條約》,英國佔據了香港,《馬關條約》讓日本人佔據了台灣,沙俄又佔領了150多萬的土地,再加上後來160多萬的外蒙,中國的領土損失還是不小的。不過總體上來說,大部分領土還是保住了,其實這與清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清朝其實對土地並沒有實際控制權,真正的控制權掌握在各地方官員的手上,不然為何晚清末年,辛亥革命一爆發,就有二十多個省宣布脫離清政府?這主要還是清政府的土地管理制度上有問題。

首先各地行省都有自己管轄的區域,各省之下再細化分為郡縣,這是政府機構的設置,清朝還設立了將軍管轄區,不過這些都是虛的東西,類似於封賞一樣,他們對土地沒有實際的控制權。

各個行省和郡縣之間相互獨立,互不干擾,有點周王朝的分封諸侯的味道,清政府相當於一個最高的統治機構,它只負責收稅,統協各部門即可。

當然了,清朝滅亡之後,中國進入了混戰的時代,這個時候一些軍閥雖然相互之間爭鬥,但一有外敵入侵的時候他們還是能夠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像抗日戰爭,不少軍閥放棄內戰,調轉槍口一致對外,守住了國土。經過無數愛國志士的努力,中國的領土得以保全完整,直到現在,依舊有很多愛國志士默默守護著960萬的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元末最有實力的人,若此人不死,朱元璋未必能得天下!
能力太超群也不是什麼好事,這三人軍事能力太強,結果都慘死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