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太極拳應多悟多想 方達虛靈境界
文|網路 編輯|禪音
太極拳的拳道、拳理需要我們在平常練習中不斷地去「悟」、去「品」,如同《道德經》所說「道可道非常道」那樣,我們要找出其中的奧妙來,才能練成上乘功夫。
一、悟圓——悟出圓和
1.悟太極「圓理」
太空渾圓,空空無物而富有無限生機。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圓,內有陰陽之別,動靜之機。力的方向隨圓弧運轉,讓外界捉摸不透,充滿正反辯證關係。太極拳是依據太空星球運轉「陰陽」和「吐納」等哲理而創造發明的,所以太極拳的運動也就離不開一個「圓」字。
2.悟動作、運動之圓
太極拳練習時,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後運動,從不直來直往,總是作圓環或弧線形運動,如地球環繞太陽公轉運動。拳論說:「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圓,絕無直來直去」。直來直去則獃滯,屈伸遲鈍而無彈力。圓弧運動則柔和自然,彈性自生。從內勁上看,腰脊旋轉摧動四肢,螺旋纏絲,如行星——地球的自轉運動,從而產生了周而復始的陰陽,開合千變萬化,自然形成氣血協調、神志舒暢、四肢軀幹輕靈圓和,隨心所欲。內外雖然有別,但從來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氣」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由外引內,以內摧外,內外一致,緊密配合,兩者關係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論說:「妙手一運一太極」。明確地說: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圓。
二、悟松——悟出松沉
1.放鬆 不緊張
不是單純指某一部分的放鬆,某一關節的放鬆,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處處鬆開。練太極拳是以意為主導的,所以習練時,不僅要「骨節鬆開」,肌肉、皮膚也要鬆開,更重要的是意識上的放鬆。一句話,就是周身放鬆,決不趁招就勢,臆造做作,使肌膚、韌帶、關節處於以逸待勞狀態。四肢、百骸由僵變柔,由硬變軟後,運轉也就輕靈圓和,彈性的爆發勁就會自然發生無堅不摧的效果。
2.松而有沉
太極拳是講究辯證的,松絕不是一攤泥,沒了形,而是松而有沉,不能懈。懈則浮飄,散而無根,沉則輕靈穩固而有力,身軀形成上虛下實,胸空腹實的狀態。
三、悟隨——悟出上引下隨
練太極就是要上引下隨,左走右跟,周身一體,「上下相隨,一氣貫通」。不能左行右停,上動下滯,各不牽連相關。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形成規律後,就不致產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後的現象了。
四、悟恆——持之以恆 貴在堅持
悟恆就是悟出想天天練,持之以恆地練。大多人初學時,表示態度誠懇,決心堅強,一旦學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則認為已經學會了,學習勁頭也就鬆了一口氣。殊不知,這才是長征道上邁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奧和樂趣必須長期堅持鍛練,逐漸領會而獲得。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後根本不練,忘個一乾二淨。其不知以往耗時費神之可貴。流汗之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誨人「貴在堅持」。
雖然要求我們每日堅持鍛練,但根據個人的身健健康,心情舒暢等情況來決定,可長可短,但每日不得間斷。總而言之,每日鍛練,量力而行,不可過量。過量時,反損身心。當你有所領悟,覓得奧秘,那就樂在其中,欲釋而不能了。
五、悟虛——悟虛靈境界
1.心腦虛靈
心腦虛靈是練習太極拳上乘境界的關鍵。「惟虛則靈」,乃指練拳高境界的切身感受,相當於老子「致虛極,守靜篤」,是一種甚深的入靜狀態,而不是勉強有為的意念求靜。強用意念求靜,難以做到心的虛空,必須要撤除意念,自然地入靜,方能做到心腦虛空。
心虛空就必然入靜定,入靜定則心身必然就靈。由於大腦真正處於虛空的狀態,自然的狀態,處於無念、無相、無住、無執、無染的虛靈狀態,這時除卻了思維的負累,思維便呈高度單純集中的沉思或冥想境界。這時知性活動停止,連耳目感官也由外通轉向內通,大量閑置的腦細胞被激活,協調工作,形成很高的相關性和高度的有序化,導致思維能大幅度跨躍,機體反應異常敏捷,而內外各種刺激作用的干擾則被抑制,使大腦活動進入最佳狀態。
2.虛靈境界
這要靠平時積累的修養功夫,就是以直養而勿害,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即「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另外,用意念過度,顯然易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而完全不用意念.對初學者來說又是難上加難。
就境界而言,所謂無極,不過是指入靜到了極深境地、當時無意念活動的一種身心狀態。所謂太極,是無極狀態的延續,靜極必然產生內動,心腦的混沌態必將產生靈感,而這將生未生之際和這種狀態之延續的重要時機稱做太極。所謂虛靈是指心腦空虛,是一種入靜境界功夫,入靜或練拳確實有素者都能切實體驗到。進入這種虛靜、空靈的狀態,就是人體最佳功能狀態。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萬病源於堵,2個地方轉一轉,打通淤堵,疏通12經!
※楊振鐸:練太極拳,簡潔才能有效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