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批評 一面認可 兩極化口碑的背後是大同的掙扎
「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作為山西的文物重鎮,大同不僅有著名的雲岡石窟,還有雲中古城、華嚴寺、鼓樓、明城牆等重要歷史文化古迹。此外,作為北魏的首都,遼、金兩代的陪都以及明清時期的塞外軍事重鎮,其以獨特的歷史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躋身中國九大古都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列。
然而,今年3月,大同因古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存在大拆大建、拆真建假,致使歷史文化遺存受到嚴重破壞,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點名通報批評,並要求限期整改。
相較於同時被點名批評的其它四座歷史文化名城,大同最受關注,爭議也最大。文物專家普遍批評、政府官員主張力改、普通民眾多數認可,矛盾地集中在改造後的大同古城上。
2019年,鳳凰網旅遊《鳳旅觀察》欄目將推出「精品目的地養成計」系列評論,針對包括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主題公園、熱門旅遊城市在內的旅遊目的地打造和升級進行深度研究,挖掘極具參考價值的樣本,歸納精品目的地養成秘籍,為中國文旅發展提供動力。
千年古都拆真建假遭批評
十年前的大同曾經被人如此調侃:「垃圾基本靠風刮,污水基本靠蒸發,游商基本沒人抓,市容基本無人誇。」
十年時間,大同的城市風貌在讚美與質疑聲中發生著肉眼可見的改變。自2008年起,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區被拆除,大量沒有「護身符」傍身、還未列入文物保護名單的普通傳統民居被拆掉;代王府等早已消失的明代建築被重新建起、仿古四合院群落「自然家園」取代傳統的古城民居。
當大同對於古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大拆大建、拆真建假逐漸走向高潮,今年年初,來自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的通報批評給大同城市改造潑了一盆冷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大同被兩部委通報批評古城和歷史文化街區存在大拆大建、拆真建假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大同老城區的改造上。大同老城區由古城、鐵西、十里河、城南四個區塊構成。古城依託總周長7公里的城牆而建,大同古城的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即廣角府歷史文化街區和鼓樓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就在其中。
改造中的大同古城
但是,有專家指出,大同古城廣角府文化街區、鼓樓西街歷史文化街區內新建的仿古民宿,並不是大同雁北地區的建築風格,而是照搬了山西南部榆次那邊的建築樣式。兩種建築風格最明顯的差別就是,晉南的傳統房屋挑的很高,而雁北地區的傳統民居比較低矮。
普通傳統民居在歷史文化名城的存量相比單體建築、精品建築更多,但長期以來大同古城保護的重點主要聚焦在重要歷史文化名人與精品建築的保護上,對普通傳統民居的價值認識不夠,導致大量沒有「護身符」傍身、還未列入文物保護名單的普通傳統民居被拆掉。
「像我父親這樣級別的人太多了,政府顧不過來,很客氣地收了材料,最後房子還是拆了。」一位大同彭姓市民表示,他的父親是民國到解放後雁北地區的一位名醫,2008年古城重建時他希望父親的老房子能以大同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的名義保存下來。
傳統民居擁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文化風情,凝聚著一座城市的生活氣息。沒人氣,沒煙火氣,古城就沒有生命。「一座古城要有人住在城內,有老人,有孩童,有生活氣息,把古城內的原住民遷走,古城就死了。」一位在大同當地文物局任職的工作人員對大拆大建後的大同古城給出了如此評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同古城經歷北魏、遼、金、明、清多個朝代文化浸染,多樣的文化孕育了大同歷史上多樣的建築。但大同古城在歷史古迹、古建的復建上卻顯得「粗糙」「應付」,缺乏精細的考據、論證,使得明清建築「一統天下」,也掩蓋了大同其它歷史朝代的文化特色。
「造城市長」的兩極化口碑
在住建部、國家文物局給大同的大拆大建的「古城保護」工作按下了暫停鍵背後,有一位關鍵人物必須擁有姓名。他就是被稱為「造城市長」的前大同市市長耿彥波。
時間回到2008年,隨著耿彥波就任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在大同古城鋪展開來,大同的「潘朵拉魔盒」就此被打開。
時任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耿彥波
耿彥波試圖為資源枯竭的「煤都」轉型找尋新的發展途徑。以大同城內的御河為中軸線,河西拆舊城,河東建新城,耿彥波「一軸雙城」的城市設想開始在大同古城實施。3.28平方公里的老城區被拆除;大同古城牆雙麵包磚修葺一新;代王府等早已消失的明代建築重新建起;「仿古街」取代了下寺坡街的街名與文化;仿古四合院群落「自然家園」新建,取代傳統的大同民居。
此次大同古城改造工程計劃投資500億,拆遷約10萬人。當時,大同城最繁華的商業街大西街、大同一中以及占老城區面積最大的華嚴寺景點均在老城改造範圍內。「大同這次衝上去就衝上去了,沖不上去,歷史不會再給大同第二次機會了。」在後來那部獲金馬獎紀錄片大獎的紀錄片《中國市長》中,大同市耿彥波這樣闡述他「造城」的意義。
大同華嚴寺
新修復的城牆,復建的明堂、四牌樓、華嚴寺、鐘樓、太平樓、魁星樓等文化古迹收穫了兩極的評價:一方面不少文物專家批評,這次「造城運動」是「拆真文物建假古董」;另一方面不少市民稱讚,老城改造使古城面貌煥然一新,城市環境和人居條件被顯著改善。
在5年大同市長的任期上,耿彥波因大力推動大同古城的保護恢復,以及若干城建工程收穫了諸多稱號,如「造城市長」、「耿指倒」、「耿拆拆」等等,也因為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被稱為「現實版李達康」。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一位在大同市文物局任職的工作人員介紹,在2008年重修大同古城時,有許多實際操作的難題,但沒人敢在市長耿彥波面前提出。當時,耿彥波設想恢復古城外護城河「河中有水,水上行舟」的景象,計劃修建一條水渠向內引水。
但大同本身就是缺水的城市,引水工程量巨大,最終在實際測量中發現,古城的東南角比西北角高了20米,要想實現水由西北向東南自流,必須先填補落差。最後,耿彥波才放棄這個設想。
大同古城的晚霞
在耿彥波看來,「就是新修的城牆,幾百年後也是文物」。一位山西古建專家介紹,文物保護的原則是「修舊如舊」,具體到城牆的修復上,一般是在原來已破壞的牆體上包一面磚,但新修的大同城牆採取雙麵包磚,將舊城牆完全包在新城牆裡。
該山西古建專家還表示,「學界與普通百姓在文物保護方面的看法很難統一。站在我們的立場,肯定不能這麼做。站在弘揚中國文化的角度講,不能說它合不合理,專家可能不認可,可老百姓喜歡這個東西。」
對於大同古城保護的大拆大建問題,土生土長的大同姑娘梁婉秋(化名)告訴鳳凰網旅遊:「大同以前是資源型城市,中國有名的「煤都」,氣候乾燥,風沙很大。前些年大同開始城市改造,一開始確實有很多人反對,不過現在人人都誇改造的好。」
(梁婉秋姥爺家老宅被畫上大大的紅色「拆」字)
在古城保護修復過程中,梁婉秋姥爺家的一處祖宅被收走畫上了「拆」 字,但一直沒拆。在梁婉秋看來,這座老房子上還保留著完整的「牧童騎牛」的照壁,適當修繕能夠留住歷史和鄉愁,應該被保護下來,而不是面臨被拆的命運。
(梁婉秋姥爺家老宅的「牧童騎牛」照壁石頭雕刻)
在很多人眼中「拆真名城、建假古董」顯然不對,但拆掉老舊破爛的舊房子,將居民安置到居住條件更好的小區樓房的做法確實能贏得大部分居民的支持。畢竟城市的功能歸根結底是居住和生活。「大同古城拆掉的很多是包磚土坯牆破舊建築,土坯房一落架大修馬上就會塌掉,這是實際情況。」一位大同市民說。
在3月份大同被官方通報批評後,仍有不少大同本地人也在網上表示支持城市改造:
正是由於大同市民對於古城去留的複雜情感,2013年2月,當耿彥波離任大同的消息傳開,大量市民湧上街頭挽留耿彥波,一些人打出了「耿市長,請回來」的標語。
微妙態度與「繡花」功夫
今年3月,在被住建部、國家文物局點名通報後,大同的態度也曾發生微妙的變化。
在官方通報後不久,大同廣播電視台的微信公號「看大同」發布題為《堅定不移地把握大同發展的大趨勢》的文章(後文章刪除),公開與官方通報「頂牛」。
文章《堅定不移地把握大同發展的大趨勢》截圖
這篇文章提到:「(通報)在我市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同近十多年的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及合理利用工作面臨全面否定,整個城市的經濟建設發展將何去何從?」
此外,文章中還提到「國家文物管理部門應該充分尊重歷史,要歷史地看問題,要考慮各地特殊的情況,尤其是要把各地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機械地照搬法律條文,進行通報批評,以致懲戒。」
官方通報批評發布一個星期後,4月4日,在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主持召開的市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強調,要按照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要求,對名城保護不力工作立行立改,邀請專家指導,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整改到位。隨後,大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整改方案開始進行公開招投標。
據《大同日報》報道,5月8日,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古城保護修復工作進行現場調研。其中,張吉福和市長武宏文對大同市做好下一步古城保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圖片來源於《山西日報》
在這次現場調研中,張吉福指出,要把保護和傳承放在第一位,堅決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保護與管理的關係,主動對標一流,借鑒正定古城、廣州永慶坊等的先進做法和經驗,確保古城保護各項工作合理有序推進。
此外,張吉福還用「下『繡花』功夫的表述,強調要穩步推進古城保護各項工作,傳承文明,延續文化,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7月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在談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時表示,歷史文化街區在今後的改造過程中,要避免一拆了之、大拆大建,應儘可能多地把這些歷史街區的歷史信息保留下來。
對於歷史街區如何保護,黃艷給出了四點意見:歷史信息應保盡保、注重風貌協調、合理利用促進保護、精細化建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包括大同在內遭通報批評的歷史文化名村提供了整改的思路。
古城保護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駕護航。填補文物保護法律空白,織實制度之網,讓古城改造規劃的每一個單體建築,每一個歷史文化街區,每一個普通傳統民居,甚至一樓一塔都有法律的明確規定。讓法律制度,成為約束地方政府激進保護的堅固屏障。
在古城保護中,須進一步明確歷史文化名城的一般價值與特殊價值,並圍繞具體對象的具體價值「量身定製」具有針對性的保護整改方案。同時,還要尊從當地的地理、氣候、生活風俗及地域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規律,避免「張冠李戴」或「移花接木」的千篇一律,從而損害城市個性、城市精神和文化審美的多樣性。
一座真正的歷史文化名城,既要見城、見人、見生活,也要見真、見美、見底蘊;既要留住歷史的完整記憶,也要留住原住民的美麗鄉愁。這不僅僅需要政府合理改造和專家周密規劃指導,還需要原住民提高對古城歷史文化風情的認知,進而培育強化文保意識,生髮對故土以及對城市文化遺存的熱愛與呵護之心。
隨著文旅快速發展及城鎮化進程加快,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進入轉型和攻堅期。同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機遇和挑戰同時擺在大同的面前。豐富的人文底蘊與厚重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大同復興的堅實支撐,但這筆歷史饋贈的財富無比珍貴,浪費不得,更揮霍不得。是浴火涅槃獲得重生,還是肆意揮霍敗光家底?是激進地繼續造城,還是及時剎車彌補過錯?開啟大同復興之夢的鑰匙恰恰攥在大同自己的手中。
※繁華背後香港備受大陸人「吐槽」,得知原因後,香港人:確實落後
※中國「最土豪」的城市,一年創造12500億元,富豪有40萬人
TAG:旅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