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引導孩子思考,幫助孩子自我認知,幫助孩子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大腦

引導孩子思考,幫助孩子自我認知,幫助孩子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大腦

美國芝加哥大學腦科學專家西恩.貝洛克說,人腦會無意識地控制人的行為。就像大部分人在選擇東西的時候,總喜歡右手邊的東西,左撇子喜歡左邊的,雖然這些人絲毫沒覺察到自己的無意識「偏好」。孩子們呢?毫無疑問也是無意識「偏好者」。在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知」前,行為總是無意識地受大腦控制的;當孩子在接受教育,對自我有一定的「認知」後,大腦才可以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大腦」。

一位爸爸給女兒瑤瑤買了一個布娃娃玩具,但是當瑤瑤拆開布娃娃玩具的包裝時,發現布娃娃的裙子破了一個口子,瑤瑤很失望地哭了,立即把布娃娃扔在了地上。瑤瑤的哭和扔布娃娃的行為,是大腦無意識控制下的行為。

引導孩子思考,幫助孩子自我認知,幫助孩子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大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爸爸看到了這樣的情形,立即安慰瑤瑤:「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我們可以趁機把布娃娃的裙子縫得更漂亮一些!」

瑤瑤愣了一下,隨即開心笑了:「是呢,爸爸,我也真的覺得布娃娃的裙子不夠好看。」就這樣,兩父女便拿出了剪刀、彩帶和手工布,給布娃娃縫了一條比原來漂亮很多的裙子。瑤瑤覺得開心極了。爸爸那句「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的話,引導孩子分析和思考,也幫助孩子自我認知,最終幫助孩子用大腦有意識地控制了大腦。

我們用圖展示一下,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

引導孩子思考,幫助孩子自我認知,幫助孩子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大腦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知道,當孩子發脾氣時,是無意識大腦遇到外部刺激之後的下意識反應,由沮喪到暴怒,大腦無意識地由情緒腦控制,所以這時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缺乏理性的;

相反,當孩子在遇到不愉快事件等外部刺激之後,如果父母能引導孩子分析,或者孩子具備了思考的能力,理智腦發生作用,情緒得到了控制,隨著孩子獲得了對事情合理的解釋,負面情緒就會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著名媽媽全惠星的家庭教育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