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修定的人許多都在「掉舉」、「惡作追悔」的境界中

南懷瑾老師:修定的人許多都在「掉舉」、「惡作追悔」的境界中

南懷瑾老師:修定的人許多都在「掉舉」、「惡作追悔」的境界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修定的人許多都在「掉舉」、「惡作追悔」的境界中

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掉舉者,謂因親屬尋思,國土尋思,不死尋思。」掉舉不是散亂,散亂比較明顯。譬如我們一堂人,東站一個,西坐一個,散開一定亂,亂了一定是散,所以叫散亂。掉舉是掉動,東掉一下,西掉一下,不規矩。打坐坐得好時,好像入定了一樣,但內心還有思想,東一個,西一個,稀疏一點而已,那是掉舉。看去好像入定,實際上在掉舉中,比散亂還不容易看出來。就像一桶不動的水,微風過來,一點點的波紋看不出來,掉舉就是這種心理狀態。有時是想家人、親戚,想過去的情人。

蘇曼殊的詩很多是親屬尋思:「生天成佛我何能,幽夢無憑恨不勝」,蘇曼殊沒有受戒,他的度牒是從一個死去的和尚處撿來的。「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雨笠煙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他這些詩句看起來很洒脫,實際上是假的,這正是「親屬尋思」。親屬包括了情人、朋友、師長、同學。如果你們以後打坐想起來我這個老師,也是「親屬尋思」,不過可以把這個轉成上師相應法,那就轉了。就看你臨去秋波那一轉能否轉得好,如果轉得好,惡法都成了勝法;轉不好,一切善法都變成惡法,修行就是一個轉識成智。「國土尋思」是想國家大事;「不死尋思」是想修到長生不老,想工夫做得好,多活幾年。老人家來打坐,多半是為這個目的,求長壽,這是壽者相。

「或隨憶念昔所經歷,戲笑歡娛所行之事,心生喧動騰躍之性。」或者想過去的事,偶然靜坐坐得很好,想起來人家以前欠你十塊錢,「當時只是尋常事,過後思量倍有情」,打坐幾個小時,坐在那裡回味當時一顰一笑,「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是李商隱的詩,這一惘然,三大阿僧祗劫就惘過去了。這一些事情大家心中不能說沒有,蠻多的哦!就是少年出家也會有,有時想起小孩時跟某一個孩子玩,那個味道真好。不做工夫,不鎮靜,這些事想都想不起來的,現在工夫做得好,就來了,這個叫「掉舉」。所以要認清楚做工夫的蓋,它到這個時候來蓋你了。誰來蓋你?是魔,但魔由心造,是你自己的心,是阿賴耶識中的種子。

「惡作者,謂因尋思親屬等故,心生追悔,謂我何緣離別親屬,何緣不往如是國土,何緣棄捨如是國土,來到於此,食如是食,飲如是飲,唯得如是衣服卧具,病緣醫藥,資身眾具。我本何緣,少小出家,何不且待至年衰老。」

「惡作」是一般講唯識因明的,「惡」字念「物」的音,是討厭的意思。派給你們很多工作,你們很多不願意做,是不得已而做的,心裡都在討厭。人生每人每天所做的事,都是很厭惡的,也就是一般人講的,「吃哪一行,怨哪一行」。你們有人雖然出了家,也在討厭出家;學佛的人,討厭學佛。我也經常「惡作」,我一聽到上課頭就大了,討厭這個事。

有人想到家裡的事,如果當時不發脾氣,不剃光頭,不換這件和尚衣就好了,現在穿上了怎麼辦?想起父母有時也蠻難過的。為什麼我離開父母到這裡來呢?為何我不到美國去呢?為何我離開南部到台北來呢?現在吃這種飲食,喝這種水,想到南部的番石榴才好吃呢!心中懷念故土的食、飲、衣服、卧具、醫藥、生活用具。我為什麼這麼年輕就出家呢?應該等老一點出家才對。就在那裡不斷地後悔,所以人生都在「惡作」中。

「或因追念昔所曾經戲笑等事,便生悔恨,謂我何緣,於應受用戲樂嚴具朋游等時,違背宗親朋友等意,令其悲戀涕淚盈目,而強出家。由如是等種種因緣,生憂變心,惡作追悔。」

男女互相在騙人,一句溫柔話,明知對方是在騙自己,也願意上這個當。有時還要求對方說一句騙你的話,明知上當,但就是愛聽。彼此互相哄騙,這就是眾生相。這種嘻笑,明知這是笑話,偏要愛聽,「縱然是夢也風流」,明知是假的,假一下都好。當時全體勸我不要出家,我不答應,強要出家,現在想起來後悔。由於這些種種原因,而憂戀、惡作追悔。

「由前掉舉,與此惡作處所等故,合說一蓋。又於應作不應作事,隨其所應,或已曾作,或未曾作,心生追悔。云何我昔應作不作,非作反作。除先追悔所生惡作,此惡作纏,猶未能舍。」

掉舉和惡作合起為一蓋,自己又討厭事情,又討厭人生,討厭自己,這個討厭心始終去不掉,障礙修行修定。有時候沒有刷牙,打起坐來嫌口氣不幹凈;然後又起一念,我這個人怎麼那麼討厭?一點習氣也改不掉,一點小事都放不下,就是這樣不斷地惡作追悔。

「次後復生相續不斷憂變之心,惡作追悔,此又一種惡作差別。次前所生非處惡作,及後惡作,雖與掉舉處所不等,然如彼相,騰躍喧動,今此亦是憂變之相,是故與彼雜說一蓋。」

「惡作」是討厭,比悔輕,悔是後悔,人生都在「惡作」中。譬如為了稿費和家庭經濟,一邊寫文章,一邊討厭。有些人結婚生子,愛是愛,但一邊抱孩子,一邊埋怨討厭,為什麼生活負擔那麼重,這也是「惡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奉獻的精神」是喜悅的源泉
有志君子,豈容情於自己哉?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