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媽媽羨慕「快速順產」,短痛少折磨的背後,承擔的風險可不低
文|福林媽咪
前不久寶媽群里有一位安陽的孕媽,在群里發了一段話:如果你們明天看到新聞上說有位孕婦在中醫院的電梯里分娩,那你們不用懷疑了,就是我。從陣痛,到孩子出生,倆小時不到,我終於解脫了!
不少寶媽說,那你受罪少呀,還有孕媽表示羨慕,也想少一點痛苦,快一點生。
我理解各位準媽媽「長痛不如短痛」的這種想法,但是這種情況醫生稱之為「急產」,一般情況是比較危急的。
那位產婦說自己當時就覺得家離醫院近,陣痛了好一會才動身,準備去醫院的時候,誰知一起身,就覺得一股暖流傾瀉而出,由於她是二胎媽媽,她知道這是破水了,一下就慌了。
兩口子趕緊打了個車去醫院,到醫院醫生一看,宮口已經開了三指,於是醫生就安排她趕緊做檢查,一路「綠燈」,什麼都優先。可是沒想到啊,就在做完檢查準備進產房的時候,在電梯里就生了。她和老公出門也比較急,待產包也忘在了家中。
生完寶寶後,寶寶被迅速帶去了ICU,而她,會陰撕裂比較嚴重。
說到這裡,群里的寶媽也不說羨慕了,反倒變成了同情。
什麼是急產?
分娩時有三個產程,第一產程就是所謂的等待開指,被稱為宮口擴張期,初產婦可能需要11-12小時,經產婦需要6-8小時;
第二產程就是產婦需要用力的時期,被稱為胎兒娩出期,平均需要2個小時;
第三產程是將胎盤和胎膜娩出,被稱為胎盤娩出期,一般需要半個小時。如果准媽媽三個產程全部經歷下來,不足三小時的,就稱之為急產。
寶寶如果還沒足月就急產,出生後的存活率不高,如果足月急產,准媽媽和寶寶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對媽媽來說
撕裂傷
第一產程過快,身體的肌肉還沒有適應,尤其盆底肌,這塊肌肉兜著體內的臟器,在分娩的過程中,它需要慢慢的適應,並擴張,如果盆底肌還沒來得及適應,宮口短時間內開到10公分,宮縮頻率過快、力度過大,在這種情況下分娩,很容易造成會陰撕裂,而且對盆底肌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產後大出血
一般來說,第三產程需要半小時,寶寶娩出後,產婦還會感覺到宮縮,宮縮1-2次後,胎盤就會開始剝離了,醫生指導產婦用力。而規律的宮縮能有效的去收縮胎盤剝離造成創面的地方,使那些地方的毛細血管閉合,但如果是急產的話,由於前期宮縮太猛烈,後續就會有些乏力,從而造成大出血。
同時,撕裂嚴重的話,出血也是比較嚴重的。
感染
由於是急產,準備工作不充分,通常醫生和護士也是措手不及。而且很多急產發生在路邊、甚至車站,像前面提到的產婦則是發生在電梯里,沒有消毒的環境,很容易讓產婦發生細菌感染。
對寶寶來說
容易發生宮內窘迫
由於宮縮強烈,力度大、間隔時間短,胎盤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影響,寶寶在子宮內就容易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況。
容易對寶寶造成傷害
一般來說,分娩過程中,寶寶也在適應媽媽的身體結構,以此來調整自身的狀態,每一次宮縮,寶媽都需要用力,在這樣的配合下,每次都在將寶寶向下推動,寶寶適應媽媽盆骨的結構,產道也在不斷地擴張,給寶寶足夠的空間。
而急產的話,由於一切來得太快,產道沒來得及擴張,恥骨也沒有很好的打開,可以說是強行將寶寶擠出來了,最容易對寶寶的頭部造成損害,當然也可能存在鎖骨骨折等問題。
新生兒肺炎
產道有規律的緩慢地擠壓,可以幫助寶寶排出他體內的羊水,尤其是肺部和呼吸道內的,但急產的話,寶寶沒法排乾淨,也來不及都排出來,就容易嗆羊水,出現胎兒窘迫,或引起新生兒肺炎。
所以,急產還是相當危急的。
急產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產婦,孕檢提示貧血、甲亢、高血壓等疾病的產婦、胎兒過小等情況,都有可能造成急產的,發生率約佔3%,所以孕媽一定要堅持按時產檢。
如何應對急產?
希望所有的准媽媽都知道如何應對急產,但不要遭遇急產!
如果覺得來不及了,就不要去醫院了,撥打120後,留在家中等待醫護人員的到來,以防生在路上。
等待過程中,不要用力,即使你特別想要用力也要忍住,然後平躺在床上,在臀部下方墊塊毯子,避免胎兒出生過快而受傷。
如果已經能摸到寶寶的頭部了,那准媽媽要用手掌輕輕壓住YD和肛門之間,幫寶寶的頭部娩出。如果胎兒出來了,一定要用乾淨的毛巾包裹住,因為新生兒身上有胎脂,再加上羊水,新生兒會濕濕滑滑的,所以要抱穩,還要注意給新生兒保暖,臍帶不用著急剪斷。
希望這些知識,孕媽能夠知道。以防萬一,也可以轉給准爸爸,讓准爸爸了解一下,如果真的發生了,准爸爸也不至於幫倒忙。
※6歲前,允許孩子「自私」的父母,往往會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
※孩子長個要多補?補得太過也是傷,避開三點,孩子長高不是問題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