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汾戰役為何成為晉冀魯豫軍區耗時最長、傷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臨汾戰役為何成為晉冀魯豫軍區耗時最長、傷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

1948年3月開始的臨汾戰役,是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耗時最長、傷亡最重的一次城市攻堅戰,攻城部隊5.3萬人中傷亡1.5萬人,傷亡比例將近30%,比1949年解放山西省會太原的傷亡比例還高出十多個百分點。

城池雖小卻易守難攻

當時的臨汾雖然僅僅是縣城,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倚太岳,威脅上黨地區;南面與剛剛解放的運城相接;西鄰黃河,與尚未收復的延安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閻錫山部隊的糧倉晉中毗鄰。佔領這裡,晉冀魯豫軍區與晉綏、呂梁解放區就能連成一片,集中兵力北上敵人老巢——太原。

臨汾城垣堅固,城牆寬度可以並行3輛大車,外有壕溝深20米、寬30米。閻錫山部隊為了固守此地,在抗戰時期日軍工事的基礎上逐年加修,設置了4道防線。以周圍村莊為依託設置外圍警戒陣地;以環城的27座堡壘構築環形陣地;以外壕和城牆構築的交叉火力陣地;以城內建築和地道構築的縱深防禦陣地,碉堡林立,溝道縱橫。

守軍雖雜卻兵力集中

由於1947年底晉冀魯豫部隊剛剛解放了運城,將臨汾城徹底孤立的同時,也讓敵人徹底成了驚弓之鳥。戰役初期,徐向前部署部隊突襲臨汾外圍的敵人,竟然撲了空。臨汾守軍指揮官、第6集團軍副司令兼晉南武裝總指揮梁培璜已提前將正規軍和3個保安團調回城區,僅留下還鄉團等雜牌武裝在外圍據點死拼。

除了敵人主動收縮外,徐向前還安排部隊長途奔襲飛機場,將本來要空運陝西戰場的胡宗南30旅大部留在了臨汾,以免增加彭德懷部隊的壓力。至此,臨汾城內駐有胡宗南部2個團及1個炮兵營,閻錫山部第66師及6個保安團、2個補訓團等地方武裝約3萬人。

晉南孤城卻多死硬分子

臨汾戰役期間,胡宗南在陝西戰場節節敗退,連延安都丟了,根本無力增援。而閻錫山也提前聲明:「依現有力量死守,不要希望援兵解圍。」所以,梁培璜已經做好了與城市同歸於盡的準備,下達了嚴厲的「八殺」法令,凡進攻赴援遲緩、棄守陣地者一律槍決,為了解決物資匱乏問題,對濫行射擊、陣前無屍的也一律槍決。

同時,臨汾作為晉南地區最後一座尚未解放的城市,集中了晉南地區4個專署、15個縣的流亡政府和保警隊,也集中了方圓數百里的惡霸地主和特務分子,這些人為了保住自己最後的反動堡壘,也都紛紛投入了戰鬥,日夜加固碉堡工事,千方百計想要給自己續命。

攻城多為新部隊戰法單一

參與攻打臨汾的9個旅大多是地方武裝剛剛升為野戰軍的,其中僅8縱的23、24兩個旅具備攻堅經驗。由於這些部隊缺少足夠火炮,更沒有步炮協同作戰的經驗,所以要拿下工事堅固的臨汾城,只能利用土工作業,打地道靠近城牆然後埋放炸藥爆破。可惜,這個在運城戰役中多次使用的戰術,臨汾守軍也十分熟悉。

梁培璜提前命令在城牆下挖防禦坑道,底部放置水缸,24小時監聽外面挖掘的聲音,發現動靜即以「T」形和「Y」形防禦坑道向我方對挖,臨近後用炸藥破壞甚至動用毒氣;在地面上則以各種手段偵察,發現挖掘跡象就開炮轟擊或派兵襲擊,這都大大增加了挖掘的難度,增加了我軍的傷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抗戰勝利後的接收,究竟有多亂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