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選皇后也要受制於慈禧太后,是父母之命還是權力考量?
作者:史遇春
關於中國人的婚姻,以前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一說法,曾經是以往中國人婚姻必須遵循的首要法則。
這一法則的存在,有它的社會現實性。
在以往的現實社會中,婚姻的存在,在中國人的身上,它首先是家族的事,其次,才是個人的事。
既然婚姻是家族的事,那麼,在面對婚姻時,首先,需要家長點頭,這大約是父母之命的出發點;再者,婚姻過程中的一切禮儀程式、一切物料設施,都是家族提供的,這大約是父母之命的立足點;第三,從尊長為孝的理念來說,父母之命時時處處均該遵從,更何況是人生大事的婚姻;第四,早期婚姻中,男女雙方都還是涉世不深的少年,社會經驗、人生閱歷尚淺,父母的考慮相對會比較周全;第五,即便是到了所謂文明的現代社會,父母之命仍然不絕於耳,關鍵在於,大多數的中國人依舊沒有把婚姻與愛情統一起來,婚姻依然是愛情讓位之後的世俗化的現實考量。
基於以上的歷史淵源與現實傳統,所以,即便是到了當下所謂的文明時代,仔細觀察中國人的婚姻,其間,仍然烙有深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印痕。
就因為有著這樣一條法則,所以,那些不尊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的男女相合,往往都被斥之為不合禮制。
故而,無論是在以往,還是在當下,在個人的婚姻中,聽命尊長、聽命父母,都是屢見不鮮的現實存在。
以上是對中國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簡要描述。
關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舊時的社會之中,一般民眾的婚姻如此,皇家的婚姻亦復如此。
因強權在手,所以,皇家的婚姻之中,「媒妁之言」便成了多餘的東西。於是,皇家的婚姻之中,就只剩下了父母之命。
那些年屆婚齡的皇女、皇子、甚至皇帝的婚姻,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父母之命。
這裡的父母之命,不一定非得是父母不可,它還包括地位、尊嚴相當於父母的尊長(祖父母、嫡母、兄嫂、伯父母、叔父母等,都有可能)。
明白了以上諸端,才可以說光緒帝選皇后的事情。
光緒帝,大家都知道,就是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光緒帝生於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卒於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他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廷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光緒是其年號。其父為醇親王奕譞,其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載淳駕崩,他沒有子嗣。於是,時年四歲的載湉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
光緒帝即位後,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遂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
原本,載湉是咸豐帝的侄子和慈禧太后外甥。在載湉過嗣稱帝後,他與慈禧太后便形成了「母子」關係。
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正月,17歲的光緒帝開始親政。
據說,為了歸政後更為有效地控制光緒帝,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內侄女、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給載湉做了皇后。這便是本年的光緒帝選後一事。
下面,就詳細來說一說此事。
本年冬天,慈禧太后作為「家長」、更作為實際權力的掌控者,親自主持了光緒帝的選後之事。
當日,光緒帝選後的事情,是在體和殿進行的。
體和殿位於原翊坤宮的後殿,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為慶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壽,對儲秀宮進行大修,將儲秀門和翊坤宮後殿拆除,在其舊址上建造了體和殿。
那一天,光緒帝選後一事開始後,徵召備選的各位大臣的小女進入體和殿內。
這些備選的女孩子依次排列站立。
層層挑選、道道手續之後,進入體和殿備選皇后者,一共有五人:
首列為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是都督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也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后。
關於葉赫那拉氏,清·胡思敬《國聞備乘》卷一《母子夫婦不和》曾云:
「後長德宗二歲,貌不甚揚。」
也就是說:
葉赫那拉氏比光緒帝大兩歲,其貌不揚。
另外,近人夏敬觀《學山詩話》有云:
「『金屋當年末築成,影娥池畔月華生。玉清迫著綠何事,親欖羅衣問小名。』文藝閻學士廷式《擬古宮詞》之一也。德宗後系出那拉氏,為都統桂祥女,於孝欽為姑侄。中宮之定,實秉慈旨。先是,兩宮嘗於三海作水嬉,後以外戚女得賜船陪從。帝船在後,追及後船,後跪迎。帝親攜其手,問其小名。此文詩所賦之事也。」
這一記載,也可做光緒帝與隆裕皇后關係的參考。
第二、第三位的,是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
第四、第五位的,是禮部左侍郎他他拉·長敘的兩個女兒。本次備選的長敘第四女即後來的瑾妃;長敘第五女即後來的珍妃。
光緒帝選後之時,參與挑選的人員安排如下:
慈禧太后上坐;
光緒帝侍立在側;
榮壽固倫公主、福晉命婦等立於慈禧太后的座後。
福晉命婦數額、名姓不詳。
那位榮壽固倫公主,是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的長女。
此前,慈禧、慈安垂簾聽政時,奕訢為總攬外朝內廷大權的重臣,慈禧太后對奕訢恩寵有加,便宣其女進宮生活。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特旨封奕訢之女為固倫公主,奕訢固辭,詔改榮壽公主。光緒年間,晉封榮壽公主為榮壽固倫公主,賜乘黃轎,賞食公主雙俸。所謂「固倫」,為滿語,為「天下、國家」之意,一般放在公主的稱號前面,固倫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級。
話說,當時慈禧太后的坐前,還設置了一方小長桌。桌子上放有鑲玉如意一柄,紅繡花荷包二對。
這鑲玉如意與紅繡花荷包,是選定的皇后的證物。
按照清朝的慣例,被選中皇后者,皇帝要將鑲玉如意交給她;選中妃子的,皇帝將荷包交給她。
也就是說,進入體和殿備選的五人之中,會有三人被選中。
選後開始,慈禧太后指著諸位備選的女子對光緒帝說道:
「皇帝,誰可以中選,你自己決定。合你意的,你便將如意交給她就可以了。」
一邊說話,慈禧太后一邊將鑲玉如意交給了光緒帝。
光緒帝回復慈禧太后道:
「這是大事,應當由皇爸爸做主,子臣不能自己拿主意。」
所謂「皇爸爸」,宮中的太監說,當時宮中的稱謂就是這樣。
慈禧太后堅持讓光緒帝自己選後。
於是,光緒帝便自己拿著鑲玉如意走到了江西巡撫德馨女兒的面前。當光緒帝剛想要把鑲玉如意送給德馨女兒時,慈禧太后大聲叫道:
「皇帝!」
同時,她還用口型暗示光緒帝,應該把鑲玉如意交給首列者,也就是交給自己侄女葉赫那拉氏。
為此,光緒帝愕然不已。
隨即,光緒帝便明白了慈禧太后的意思。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光緒帝只能將鑲玉如意交給了站在首列的葉赫那拉氏。
慈禧太后看到光緒帝中意德馨的女兒,她想著,如果將德馨的兩個女兒選為妃嬪,那麼,必然會為以後埋下爭幸奪寵的隱憂。
於是,慈禧太后便不再容許光緒帝繼續自己選定妃嬪,她匆忙命令榮壽固倫公主將二對紅繡花荷包分別交給了末列的禮部左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這也就是瑾妃、珍妃之所以能夠獲選的原因所在。
後來,光緒帝偏愛寵幸珍妃,與隆裕皇后的感情逐漸惡化。
據說,這一切,都是在這個時候就結下的怨氣。
近人黃浚在其《花隨人聖庵摭憶·清德宗選後事》中述及此事時說:
(一)這些事,全是聽宮禁的太監唐冠卿所說的,其人大約深知宮內之事。在黃浚記述此事時,唐冠卿或許還在世。
(二)庚子拳匪之亂時,守護西陵的貝子奕謨,曾告訴逃難到西陵的齊令辰說:
「我有兩句話,可以概括十年之事:因夫妻反目而母子不和,因母子不和而載漪謀篡。」
(其中的夫妻反目,即是光緒帝與隆裕皇后交惡;母子不和,就是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分歧。)
統觀光緒選後一事,這裡面,既有權力考量,也有父母之命。
(全文結束)
※原創 歷史上的流行色:那些一時流行白色的朝代與事件
※株連之罪:從三族、五族、九族、十族到瓜蔓抄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