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晉高原與安納托利亞高原
1.北方之邊——三晉高原,安納利亞高原
居高臨下,北方的高山
在分析完歐亞大陸東西方兩個世界的中心之後,我們有必要看看對於中心而言的那些重要的地區。通常我們身處一片土地的時候都會在思考倘若危險來臨的話會是來自於哪個方向,而對於古典中央之國的中心——伊洛盆地而言,他的危險更多的時候是來自北方。
而在古典中央之國的整個歷史長河中多會有一些刀兵之禍,而這一切的帶來者更多的是來自北方。在歐亞大陸的東方世界中山川走向大概是北高南低,北方的高山給北方的居民部落帶來了一些惡劣的形式,高山的加持之下,草原高原都會變得氣候惡劣。這種惡劣的環境並不是人類適合的最佳居住地,卻是游牧部落的快樂天堂。而作為伊洛盆地的北方代表就是三晉高原,三晉高原的地緣形勢不容樂觀,雖然作為伊洛盆地中心的北方鄰居,較早的接近文明,在三晉高原的北方卻是整個古典中央之國的噩夢。三晉高原在古典時代的大多時候都是作為游牧力量的災難承受者的,在民族融合的潮流中,三晉高原是戰火的最前沿。
而這些特殊的地緣位置造成了這樣一句話「自古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人」,這個趙的北方前沿就是大同一代,在古典中央之國的的幾千年歷史中,三晉大地上承擔的北方壓力是最大的,而這在情況的存在也就造成三晉大地的人天生有一種善戰的生命因子。在北方游牧部落的戰火洗禮之下,三晉大地的人們有了太多的慷慨悲歌,而正是因為這一層的關係導致三晉大地的人們在面對南方人們的時候又多了一些本錢,經常和狼群戰鬥的綿羊一定在羊群里是領頭羊。對於古典中央之國的中心地帶,伊洛盆地為代表的中原人來說,來自北方三晉大地的人們是彪悍尚武的存在,在歷史長河中,這一種關係在對立上表現的更加的淋漓盡致。三晉大地基本上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所在,而山西省的簡稱就是「晉」,事實上直到戰國開始,這片土地才有了三晉大地這個專有的名詞。
而正是因為三家分晉才結束了數百年的春秋爭霸,進入了戰國伐交的時代。韓趙魏三家大族對晉公室的挑戰結束了一個時代,也給了三晉大地一個專有的名詞。在整個戰國時代,三晉大地上的韓趙魏三家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各自為王的大局勢下,韓趙魏三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的緊密,因為三晉大地的地緣優勢被分為了三份,韓趙魏三家各自的地緣縱深就是另外兩家的天然屏障。這種榮辱與共的局面在戰國時代表現到了極點,時局變遷中誰能夠掌握最好的資源誰就是最後的贏家,然而三晉大地並不是這樣,雖然因為政治原因山西省這片土地分為了三部分,但是山西省的地緣優勢必須在整合之後才能夠表現出來。最終韓趙魏三家的短視和時代局限性導致完成這個任務的人物成為了三晉的老對手——老秦人。
在始皇帝開始統一的過程中,三晉大地成為了第一個拿來開刀的人,隨著韓趙魏的滅亡,三晉大地的地緣力量展現出來。東據齊魯,北抵幽燕,南戰湘楚,虎踞龍盤的大秦在佔據渭河平原,三晉大地之後就是一個傳檄而定的過程。而在更早的時候,秦國佔據的三個地方就是華夏的四個文明源頭,老秦人的根據地關中渭河平原就是一個,以汾河谷地為主的晉西南就是一個(三晉在最開始的文明源頭就是臨汾,運城盆地),另一個就是那個多災多難的伊洛盆地中原(韓國在戰國後期佔據了周王畿洛陽)。最後就是河北之地了(魏國遷都大梁,趙國定都邯鄲,都是河北之地)河西,河東,河南,河北。這四個圍繞黃河的文明起點在成為秦國的郡縣之後,老秦人如虎添翼,猶如一隻展開雙翅的雄鷹一般,揮劍浮雲去的局面就開始晴朗起來,而這一切的破局關鍵,就是黃土高原的右半邊——三晉大地。
三晉盆地的存在就像一個楔子一樣,堵在了關中和河北之間,而關中和河北都是虎踞龍盤的帝王居所,無論是來自哪個方向的地緣力量只有在把三晉大地成為自己的地緣縱深之後才有一統天下的實力,大秦帝國始皇帝和光武中興光武帝都把對三晉盆地的經營看作是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在三晉看來,三晉盆地的存在對於東西方而言是有所不同的,在三晉盆地眼中,東方的關中渭河平原是一個對手,但是自己有呂梁山脈的存在和黃河的南北流向,就把三晉盆地和渭河平原硬生生的分為了兩個部分,只有在河東河西的幾個渡口才有來往的可能性,相比而言,安全性更加的高。
而西邊的河北平原就不一樣了,雖然也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脈,卻有太多的通道聯繫,而一些穿越太行山脈的河流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兩方的來往帶來了便利。有過山地旅遊的朋友肯定知道,在大山深處迷路之後,無法判斷方向,最好的辦法就是順著一條河流不斷地逆流而上,一定會有人群圍繞著河流存在。而在三晉盆地和河北平原的地緣力量看來這種情況在戰爭中更多的就是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危險性,所以對於三晉大地的主宰者而言,經營太行山脈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呂梁山脈。而在春秋戰國的時代中,三晉和河北之間的關係就是更加緊密的,甚至於無法明確的把三晉和河北的分界線找到。因為三家分晉之後的人們不能守著三晉的土地毫無作為,趙國在今河北邯鄲,魏國到了河北大梁,而最南邊的韓國就選擇了鄰居河南洛陽。從中也可以看到三晉大地的地緣力量分為三份之後依然可以東西南北四面開花,由此可見三晉大地的地緣優勢。而正是因為恆山山脈,呂梁山脈,中條山脈,太行山脈,在三晉大地的天然屏障,讓三晉有了超強的防禦力,也更容易自成一派,在民國的閻錫山委員長身上就把三晉大地的防禦力表現的淋漓盡致,而在戰爭年代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防禦圈,也很容易就把三晉的進取心磨滅,從而不可避免的成為其他地緣力量的附庸。這也是三晉大地的悲劇所在,而在面對南方的中原伊洛盆地時,三晉大地居高臨下的地緣優勢就更加的明顯。而在古典時代中,三晉大地作為伊洛盆地北方的地緣力量在地勢和高山中有諸多的優勢,在西方的哪個世界又會是如何呢?
相較於古典中央之國的中心——伊洛盆地而言,古典世界的西方是另一個情況,在耶路撒冷的心目中,北方的哪個高原只是一個中轉站,或者說是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力量交匯所在,也是歐洲亞洲文明的交流平台,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小亞細亞半島的地緣力量發揮能量的時間偏晚,直到近代史結束之際才會有統一的大帝國在小亞細亞半島出現。
耶路撒冷在埃及尼羅河文明的影響下,很早的出現了文明的曙光,而在耶路撒冷的北方高原上,文明的交流並不是太明顯,因為環地中海區域之間的聯繫更多的體現在海洋上。而小亞細亞半島的地緣優勢更多的是因為,這個亞洲的半島和歐洲的色雷斯之間有地理上的聯繫。這個歐亞大陸難得的地緣樞紐給了小亞細亞半島這個區域一種獨有的地緣威懾力量,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古典希臘之間的三次對決中就可以看到,波斯帝國選擇了陸軍為主力,而海軍只是輔助力量。在戰爭中海軍的作用就是給陸軍運輸糧食和兵員,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這種做法是典型的亞洲風格。亞洲的區域霸主更多的肌肉表現在陸軍上,而歐亞大陸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軍事衝突就是由此展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陸軍為主,古典希臘斯巴達的陸軍也很出色,只是起到了決定性力量的就是雅典海軍。
在很多時候,亞洲就是陸軍,歐洲就是海軍,這是歐亞大陸的差異性所在,也是各自之間的優勢所在,而在古典時代早期,小亞細亞半島在文明和戰爭中更多就是一個悲哀的配角,在其他的主角面前只是一個無可奈何的鋪路人。而在戰爭狀態下,只是因為小亞細亞半島的歐亞前頭堡的因素才會有人到這裡經過,而在戰爭結束之後,小亞細亞半島的地位就會瞬間被淹沒。這是小亞細亞半島的劣勢,同時在戰火和文明的碰撞中,有心人終於發現了小亞細亞半島的優勢,既然文明的交流和戰爭的對峙都會在小亞細亞半島最早產生,只要控制了幾個要害之地,小亞細亞半島的存在感就會瞬間釋放出來。在最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東征和亞歷山大大帝的西征中,小亞細亞半島都是最早捲入戰火的地方之一。在經歷太多戰爭之後的小亞細亞半島的原住民發現了自己所處的這片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地緣優勢,只要把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就是對所有海洋力量的震懾,而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和東色雷斯連接的地方的歸屬就是尤為重要的了。
這也是今天的土耳其拚命也要佔據這片土地的原因所在,而小亞細亞半島安納托利亞高原在和耶路撒冷的聯繫中更加緊密是因為,小亞細亞半島不僅是耶路撒冷產生文明的源泉,更是整個新月沃地數千年來成為中東地區的文明核心所在。眾所周知,耶路撒冷屬於新月沃地的一部分,是新月沃地的最西邊,而新月沃地之所以能夠成為中東地區的核心是因為在缺水嚴重的中東有兩條聞名世界的河流。希臘語中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就是兩河流域的別名,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最終在伊拉克交匯融合,注入波斯灣(也就是阿拉伯河,一個流域的兩個名字,看你是傾向於阿拉伯人還是波斯人),而新月沃地的水流源頭就在北方的高山當中,就在今天的小亞細亞半島。這也是今天的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發揮影響力的一大手段,上游的水龍頭擰緊點,下游的敘利亞伊拉克就叫苦不迭的。而在古典時代,這一招並沒有太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小亞細亞半島更多的是和下游的地緣力量是一體的,甚至在大部分時間裡面都是下游或者其他地方的附庸。這也是小亞細亞半島的悲哀所在,直到近代史開始之際小亞細亞半島才來了一個真正的霸主,這個從東亞蒙古高原不遠萬里來到小亞細亞半島的民族完成了對小亞細亞半島的整合工作,並且把亞美尼亞高原和新月沃地大部分乃至阿拉伯沙漠都凝聚在一起,最終把尼羅河流域也征服,還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送進了墳墓。
在今天沙烏地阿拉伯大沙漠崛起的伊斯蘭文明迅速的成為整個世界的主導,七世紀開始,從麥加,麥地那一步一步做大,依託阿拉伯民族的力量,伊斯蘭文化成為中東西亞北非西南歐洲的主旋律。穆聖的信徒們,一手持刀,一手捧經,成為新文明的主人。這種輝煌也就是穆斯林口中的光明的中世紀,之後,阿拉伯穆斯林產生了矛盾,各種各樣的利益糾紛以及戰爭衝突,阿拉伯穆斯林分成三部分,白衣大食,綠衣大食,黑子大食。本來一個利益團體都會面臨一個發展的瓶頸,這種歷史慣性帶來的桎梏是一種必然存在的盛極必衰。
本來穆斯林的光榮已經落下帷幕,誰也沒想到,從蒙古高原上一路遷徙而來的游牧民族成為了伊斯蘭教的拯救者。在整個穆斯林世界搖搖欲墜的時刻,突厥人佔據小亞細亞半島,在經歷幾代人的努力之後,終於在小亞細亞半島站穩腳步,並且把西邊的鄰居,拜占庭帝國徹底的粉碎,並把基督徒世界最大的教堂君士坦丁堡變成了穆斯林的伊斯坦布爾。突厥人的絕地反擊,讓伊斯蘭教華麗蛻變有了一個全新的平台來展示自己的活力。正是因為突厥人皈依伊斯蘭教,整個穆斯林世界又邁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在直線上升的大躍進中,奧斯曼帝國把整個曾經的阿拉伯穆斯林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並且把戰線直接推進到了東色雷斯,穆斯林的赫赫聲威第一次讓歐洲的基督徒切身實地的感覺到了。佔據小亞細亞半島的奧斯曼突厥人,通過土耳其海峽的佔據,就可以控制西方的天主教徒,以及北方的東正教徒。
在基督徒眼中,這無疑是一場災難。十字軍東征的時候,最起碼戰線在耶路撒冷一代,而現在色雷斯就是前線,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家成了穆斯林文化的滲透區域,無論是說拉丁語言,還是希臘語言,甚至是西里爾語言的人群都在痛心疾首。因為小亞細亞半島實際上就是一個樞紐,曾經的這裡是兩個教派的緩衝地帶,如今卻成為伊斯蘭清真寺的主場。神父牧首不在,阿訇成了主人。同樣的,奧斯曼突厥人把伊斯蘭教的三個宗教聖地都控制起來,麥加麥地那不必說,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也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中心。耶路撒冷第一次被他的北方鄰居強勢控制,安納托利亞高原的高山成為一道無法跨越的障礙。
第二節東西樞紐,審時度勢
奧斯曼帝國的建立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伊斯蘭文明的蛻變讓歐洲的基督徒徹底陷入一個包圍圈。從宗教傳播的角度來看,小亞細亞半島的穆斯林和歐羅巴洲的基督徒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站在所在國家的普通民眾來說,一個強勢傳播宗教教義的哈里發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領袖。而小亞細亞半島的地緣潛力也在此刻第一次被激發出來,控制土耳其海峽,坐擁地中海,黑海,讓整個歐洲力量和中東力量都處在被動狀態。小亞細亞半島的哈里發,僅僅通過控制地中海和黑海的航行狀態就可以得到一大筆錢,而歐羅巴洲的天主教徒和東斯拉夫的東正教徒之間存在的矛盾,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博弈點。
通過對耶路撒冷聖墓大教堂的宗教傾向,就可以把基督徒控制,同時在一系列的變化中,得到更多的優惠。這是穆斯林世界最光榮的時代,因為基督徒精神聖地的鑰匙支配權在奧斯曼突厥人手中。小亞細亞半島對耶路撒冷的天然地緣優勢,讓耶路撒冷徹底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而同樣是穆斯林同胞的阿拉伯人也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同時對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的控制,讓奧斯曼帝國的財富成倍的增長,拜占庭帝國經營了一千年的首都成為了奧斯曼的清真寺。在地緣板塊上,南方的耶路撒冷和阿拉伯沙漠,並不用太在意。北方黑海海峽的控制權在自己的手中,基本上也是自家的泳池。奧斯曼帝國只需要考慮東邊的斯拉夫人和波斯人,以及西邊的歐羅巴洲。
東西兩邊的態度也是不同的,波斯高原的人們也是穆斯林,雖然信仰有了分歧。不過同樣是高原山地的存在,讓波斯人的威脅還不是特別突出,北方的東歐平原在拜占庭帝國覆滅以後,扛起了東正教的大旗。西邊的歐羅巴洲的天主教徒是天然的敵對勢力,小亞細亞半島的方針對策反而很明顯了。只要把基督教的兩個分支安排明白了,奧斯曼帝國的地位就不會有太大變化。奧斯曼哈里發們的經營重點也就在這兩個地緣板塊。現在的耶路撒冷聖墓教堂也是由不同的基督徒教派控制,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小亞細亞半島西北臨海,東南都是穆斯林的地緣格局讓奧斯曼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絕對的地緣霸主。
這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帝國。奧斯曼的態度也是一種左右彳亍的態度,一方面小亞細亞半島的民族大多數都是穆斯林,而半島西北和歐洲的色雷斯連接,讓歐洲的文明不可避免的滲透進了半島內部。知道今天,奧斯曼帝國的繼承人土耳其共和國也是整個穆斯林世界最現代化的國家,走在土耳其的土地上,甚至會讓人忘記這個國家穆斯林的身份。小亞細亞半島對西方的態度在跌跌撞撞中,成為了穆斯林與基督徒交流的窗口。在東邊就不是這樣了,波斯高原的人們無法面對自己成為穆斯林時間附庸的現狀,畢竟波斯高原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帝國,這種光榮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最佳表現。即使波斯高原的人們無法改變穆斯林的身份,也會選擇伊斯蘭教的少數派,也就是什葉派。這種格格不入的宗教身份無法和伊斯蘭教主流世界融合,這也讓波斯高原可以更好的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同理作為穆斯林世界的領頭羊,小亞細亞半島的哈里發就不會對此視之不見了。在宗教角度來看,異端甚至比異教徒的仇恨都嚴重。
而在古典中央之國就沒有這些宗教糾紛了,中央之國北方的高山代表就是三晉大地。山西的地緣格局是一種防禦性的代表。這很容易讓三晉大地出現團結而融合的地緣力量,而不會主動出擊,即使是主動使用軍事手段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核心地緣區域。
在五代時期,三晉大地和伊洛盆地之間的矛盾成為主旋律。後梁朱溫與後唐李存勖之間的戰火就是最好的地緣板塊之間的對決。從三晉大地的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南邊的中原伊洛盆地是一個香餑餑,同時也是一個所有人眼中的槍把子。沒有絕對的實力強行佔據伊洛盆地會帶來一系列的不必要的麻煩。看一看戰國後期的韓國,雖然佔據了伊洛盆地,成為周王幾洛邑古城的繼承人,周天子的威望可以說沒有任何用處,這一做法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最終這個韓國成為第一個滅亡的國家,說起來也是悲哀,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韓國也是無奈之舉,處在幾個地緣霸主的夾縫中,佔據伊洛盆地是不得不為之的一個選擇。在三晉大地看來,北方的游牧部落是天然的對手。
蒙古高原以及鄂爾多斯高原的游牧部落南下的第一站就是三晉大地的雁門,今天的大同朔州。從三晉大地北部哪些名震天下的關隘之多就可以看出三晉大地和蒙古高原之間的恩怨,所以對這個顯而易見的對手,三晉大地絕對不會視之不見,趙國直到最後關頭才南下對抗秦國,這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三晉大地和東西之間的聯繫就會更加的精密,無論是軍事上的硬著陸還是文化上的軟著陸,一衣帶水的紐扣,讓三晉大地和關中平原與河北平原之間聯絡絡繹不絕,即使官方下了死命令也不會阻止各自之間的交流。這也讓三晉大地有了籌碼,在關中與河北之間玩平衡術是每一個三晉大地主宰的必修課。而定都的位置也可以看出三晉的選擇,對於西邊的呂梁山脈和那個晉陝大峽谷的製造者黃河,三晉大地更多的是採取防禦的態勢,換句話說,三晉大地的地緣結構就是一個天然的屏障,這種高山流水的地理阻隔比任何的人為阻力都有效,只要三晉控制了津浦渡,風陵渡,孟津渡一些重要的黃河渡口就可以抵禦關中於黃河之外,而三晉大地和關中平原之間的戰爭,更多的也是為了爭奪河西與河東。
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控制就是對黃河的控制,不甘人後有點兒雄心壯志的君王都會不顧一切的為這兩個地方奮鬥一生!而一般情況下,黃河帶來的便利對於三晉而言是有利的,而對於關中平原來說卻是弊大於利的。因為同樣的防禦態勢,關中平原與三晉大地就要看誰擁有更加廣闊的地緣縱深以及他們的地緣前沿索取的位置。三晉大地擁有一大片的河北平原,而關中平原背後就是逐漸苦寒的陝甘高原,以及一條河西走廊後面的天山南北。而任何一個不甘坐井觀天的地緣霸主都會擠破頭的到一個中心舞台去表演,而古典中央之國的地緣中心就是伊洛盆地為主的中原地帶。很可惜關中與中原的聯繫伴隨著奔騰千萬秋的黃河,以及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大巴山脈!
只有一條崤函通道作為聯繫的路,而這條路還必須在關中平原的控制之下,並且重兵盤踞。因為崤函通道在山東列國眼中就是一條攻擊關中力量的捷徑。相反的是三晉大地,以河東運城盆地為主,跨過中條山之後,通過黃河渡口就可以來到伊洛盆地。而伊洛盆地與三晉大地之間的聯繫歷來就是緊密的,蒙古高原游牧力量南下,三晉就必須依託伊洛盆地來堅持。而伊洛盆地心目中的北方屏障,也就是北方的那些高山。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明白,而蒙古高原游牧力量帶來的鐵血震撼實在深入人心,每個漢人都很清楚蒙古馬攜帶的毀天滅地的力量。同時,三晉大地居高臨下的地緣優勢又是一個重要籌碼,黃河渡口之外,三晉大地軍事力量南下,伊洛盆地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同樣的,三晉大地和河北平原之間的聯繫也是密切的,太行山雖然縱貫南北,成為兩個地緣板塊的地理分界線,而太行八徑和數不清的羊腸小道成為兩地人民之間經濟往來的基礎。知道今天山西河北之間的語音也是非常相似,而位於長治的羊腸道上還有古時商販往來交流的騾馬輪胎印。呂梁山脈對面的陝北高原以及鄂爾多斯高原都是不利於人類文明發展的地方,而太行山脈對面的河北平原以及幽燕京畿之地是很好的人類文明載體。
兩利相權取其重,三晉大地的主宰肯定會把經營的重點放在東邊,戰國中趙國都城即河北邯鄲,魏國都城即河北大梁。兩個三晉大地的霸主最終都把都城的選擇放在了河北平原上,就可以看出三晉大地與河北平原之間的聯繫之密切。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三晉大地在選擇面上有了更多的選項,這會讓三晉在面對壓力的時候,避其鋒芒。而一旦避開之後在河北平原安了家,那就是直把杭州作汴州了,西邊的關中平原地緣力量會拼了命的向三晉大地發展,這也是秦昭襄王大秦東出的最終目的所在。北邊的游牧部落力量也會趁機南下打草谷,由此帶來的就是三晉大地轉圜之間的窘迫。這也是三晉大地的利弊所在,同時也是機會和陷阱交織的中心。三晉的選擇是現實的,基於地理情況的不同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最佳姿態是很重要的。
第三節——(山地帶來的困局與優勢)
山地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重要的地緣標誌,善於審查局勢的人們會依託地緣的優勢來完成自己的資源整合,而明確自身的優劣就顯得尤為重要。看看古典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緣位置就能明白文明乃至於人類的存在基本上就是在平原地帶上的。高山的確會給人類帶來安全感,但是同時也會給人類文明的進化帶來一定的阻礙。而在古典時代,人類在面對災難的時候更多只能在地理角度規避災難。而一些有遠見或者說物競天擇之後就會有很多的人選擇在高山和平原的結合部生活,有了靠山的人都會有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在人類古典時代就存在了。而背靠大山之後面對平原就可以更好地經營和生活,古典中央之國的三晉大地和古典歐亞非的小亞細亞半島就是這樣的存在。這兩者都是在一大片的高山峻岭之上面對著平原或者大海,由於東西方世界的文明分別表現在土地和海洋上。所以三晉大地對應的就是南邊的伊洛盆地,小亞細亞半島對應的就是南邊的地中海。也可以說是一種奇妙的巧合,古典世界東西方的兩個文明區域,在各自的世界中心的北方面對的都是一大片的高山。北方的高山既是文明的屏障優勢文明面前的優勢力量。
東西方的兩個世界中心都在不同程度的以文明的形式在影響著北方的高山,北方的高山又在文明面前完成自己的進步和更新,而兩者在面對南邊的世界中心都是崇尚的。這兩者的北邊又都是更加落後的文明形式,或者說相對來說是一種趨向於戰爭的文明區域部落。小亞細亞半島的北邊是黑海以及黑海之後的東斯拉夫人,三晉大地的北邊是蒙古高原上的游牧部落。從東亞的草原到東歐的草原,一連串的大草原是游牧部落的天堂,在很大程度上東西方之間的文明交流就是由歐亞大草原的馬匹完成的。在三晉大地和小亞細亞眼中,東西兩邊的主要性是最大的。
小亞細亞半島西邊就是整個歐羅巴洲的基督教海洋文明,東邊是西亞中東的伊斯蘭大陸文明。處在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就是兩個地緣區域的窗口,同樣的,在古典中央之國的三晉大地心目中也是如此。三晉西邊的關中渭河平原就是古典時代的西戎部落,東邊的齊魯丘陵就是東夷部落。也是一個中轉站的位置,在兩個地緣區域的之間,小亞細亞半島和三晉大地的選擇就很重要了。無論東西方哪個區域的抵禦力量能夠把自己作為這個之間區域的主人,那就是把自己的前沿擺在了對方的眼前,這個震懾力就是相當重要的。
到了現代之後,山地的存在就是大規模戰車的噩夢。而在古典時期居住在山地的人們依託山地也擁有一定的地緣優勢,熟悉山地的特點,在面對災難乃至於戰火的時候,就會有比平原居民更強的反彈能力。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人民,山地居民熟悉自身的優缺點之後就可以在地緣板塊里找准自己的定位。小亞細亞半島的居民南北面臨黑海,地中海。這給這片土地的居民帶來一種雙重的基因,站在君士坦丁堡或者伊斯坦布爾,西邊跨過世界上最短的海峽進入色雷斯就是歐洲,這邊出了亞美尼亞高原就是亞洲的疆域。
實際上大洲的分界洲定義只是在近代時候產生的,看看現在的土耳其就是如此,作為亞洲最西邊的國家,土耳其擁有典型的亞洲集權文明的歷史背景,而人民的生活思維中又充斥著歐洲分權文明的影子。作為曾經的老大哥,土耳其一直都想扛起伊斯蘭世界的大旗。而曾經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那些新主人又不得不接受歐洲文明的沐浴,他們很矛盾,同時又跟理智的看破了箇中奧妙,通過左右彳亍來完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古典時期中央之國的三晉大地又怎麼樣呢?作為曾經的地緣霸主。在面對政治中心北上,經濟重心南移,軍事重心邊緣化的大局面。
三晉大地的色彩已經愈來愈暗淡,而曾經作為關中平原與河北平原的中轉站,伊洛盆地與蒙古高原的中間者,三晉大地的地緣博弈已經慢慢蛻變為和平競爭甚至於閉門造車。在今天的三晉大地,由於煤炭資源的大規模挖掘,曾經的積極進取轉為消極內斂。禍福相依的三晉大地不知是喜是悲了。回顧古典時代,小亞細亞半島半島曾經出現了雄踞歐亞非,環地中海區域的地緣霸主,塞爾柱突厥人之後,曾經邊緣化的附庸奧斯曼土耳其人絕地反擊,在亂世中東征西討最終成為新時代的強者。海洋文明與陸地文明雙重加持下的小亞細亞半島在大變局中有了更多的轉型籌碼,兩河流域的水流源頭,東斯拉夫出海口的盡頭,歐羅巴洲的戰略前沿,穆斯林世界的最後榮光,耶路撒冷六百多年的統治者,天主教東正教關於聖母大教堂的利益劃分者。這一系列的獨特性給小亞細亞半島帶來新時代的地緣優勢,即使面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者的身份,小亞細亞半島還是統一在一個權力之下,最終成為穆斯林世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也是亞洲國家最希望加深與歐洲關係的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千方百計滲透的對象,更是基督徒穆斯林的分界線。
佔據了土耳其海峽之後更有世界話語權,這是小亞細亞半島的榮耀也是一種莫大的幸運。而三晉大地就不是如此了,在古典時代黃河流域的霸主最終絕大部分都是關中或者河北,在這兩者都黯然失色之後,三晉大地只能和伊洛盆地來競爭,在安史之亂後的五代十國二者的競爭達到了白熱化,而高潮之後的三晉大地徹底失去了轉型升級,因為古典中央之國的政治經濟重心不可阻擋的南移,三晉大地的存在更多的是在與蒙古高原之間的一系列關隘中。
呂梁山脈與太行山脈的存在限制了三晉大地與其他板塊之間的交流,雖然使三晉人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卻失去了和其他區域對接的可能。而在進入千禧年以後更是成為了一個陸地區域。在晉商的最後一抹夕陽過後,這片土地帶來的影響力不可避免的下降了,而只有放棄資源消耗,更多的對接其他板塊,才可以讓三晉大地煥發全新的色彩。
(山西紀錄片)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TAG:曉木曰兮歷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