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今天,「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登陸火星 見證里程碑時刻!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研條件的逐步改善,我們對外太空的觀測越來越準確和成功。而自從人類跨入太空時代,科學家們對火星探測可謂是情有獨鍾。
22年前的今天,「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Mars Pathfinder, MPF)也見證了自己的里程碑時刻。
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在火星表面著陸,開始仔細搜索紅色星球表面曾經存在生命的證據。它攜帶的索傑納號火星車(Sojourner),是人類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車。
當時正值美國獨立紀念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數十名科學家焦急而激動地等在電腦顯示屏前。
當天,攜帶「火星探路者」的飛船經過4億多公里的航行,慢慢進入火星大氣層,由降落傘帶著以每小時88.5公里的速度飄向火星表面,並在著陸前數秒鐘打開9個巨大的保護氣囊。17時07分,火星探路者在火星降落,在密封氣囊的保護下,經過一番彈跳翻滾之後,在火星表面停了下來。
著陸成功後,飛船打開外側的3個電池板,重10公斤的6輪「旅居者」號火星車緩緩駛離飛船,落到火星地表!
下午1時零7分(北京時間7月5日凌晨1時零7分),實驗室收到了微弱的太空船著陸成功的信號,科學家們激動不已。他們歡呼雀躍著向全世界宣布:在經過了7個月的49700萬公里的漫長航行之後,「火星探路者」終於在荒涼而壯觀的火星上著陸了。 這是相距21年後再次有飛船登上這個陌生的紅色星球,同時也標誌人類探索火星的科研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火星探路者」計劃從提出到發射僅用了3年零2個月,費用不到1.5億美元(不包括發射費),體現了「更快、更好、更省」這一建造航天探測器的新思路。之後還追加發射了數個「火星探路者」探測器,它們將組成「火星環境調查網」,用來全面觀測火星上的氣候變化和地質結構。
而這次被稱為人類迄今最成功的星際探測計劃之一的活動中,「火星探路者」共向地面傳回26億比特的科學信息,1.6萬幅圖片及對火星岩石和土壤進行了1.5萬份完整的化學分析。
依照計劃,「火星探路者」在火星上的阿瑞斯平原著陸,位於火星赤道以北19度。
在越野車從著陸器開出後,著陸器便是一個自動操作的儀器工作站。它探測地個地區不同成分的岩石和土壤,該使命原計劃30天,後延長為1年,以搜集因季節變化而不同的火星資料。其上裝有火星探路者成像儀(IMP)、α質子X射線頻譜議、大氣結構和氣象實驗裝置(AST/MET)等,通過17瓦固態放大器和X波段的低增益天線及雙軸高增益天線(HGA)通信聯絡,數據傳輸速率為700比特/秒。通信設備用100瓦太陽電池和銀鋅蓄電池供電。
「火星探路者」的成就之一,是探測到了火星存在液態水的證據,而最新刊於《自然》雜誌的一篇研究稱,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探路者早在22年前就已拍到火星有海洋以及洪水泛濫的的壯觀景象。不過,可惜的是火星海洋早已不復存在了。
科學家據其傳回的照片分析,當年火星特大洪水爆發時,淹沒的地區有地球上的地中海那麼大。而且可以看到火星表面受到強大的水流衝擊而堆積起來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上還留下了清晰的水痕。科學家推測當時洪水有數百公里寬,水流量為每秒100萬立方米。
如今,各國飛行器對火星的探測更是層出不窮,屢創奇功:
最近,火星上正在展開一項「鼴鼠」營救任務,而這項任務剛剛完成了一次至關重要的行動,NASA洞察號有望於月底繼續深挖火星。
而就在上個月,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2020探測器任務宣布取得重要里程碑:團隊成功為探測器安裝了車輪,並迎來倒計時一周年。團隊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進行組裝工作,火星2020探測器預計將加入紅色星球上的好奇號探測器,為最終的載人飛行任務鋪平道路。
同樣在上個月,美國宇航局的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在通過幾項關鍵測試後,也宣布即將獲得發射的最終批准。
今年3月初,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火星北半球的24個個別深層封閉的隕石坑,約4000到4500米的深處,發現了大量液態水的證據。這些湖泊曾深埋在火星表面之下,其中5個湖泊可能含有對生命至關重要的礦物質。它們可能存在於大約30-40億年前,與一個地下湖泊系統相連,所以可能與火星海洋是同時代的。
2018年11月,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透露,中國計劃於2020年左右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後續還將實施3次深空探測任務。
2018年7月,美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宣布,義大利科學家們在分析來自「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探測器的圖像後,在火星上發現存在大面積液態水湖,這個湖是在火星的南極冰蓋上被發現的,被一塊冰覆蓋,位於火星表面下1.5公里處。水體直徑大約20公里,如果得到證實,將成為紅色星球永久水源的第一個證據。火星地下湖的發現,是探測火星歷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發現。
2018年春季,NASA將發送「洞察號」探測器去往火星,研究火星的內部環境。同時還計劃於2020年發送另一顆探測器,研究火星曾經可能適合微生物生活的環境。
2017年9月,伊隆·馬斯克公布了在十年之內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SpaceX公司計劃打造的巨型火箭(代號為BFR)不僅將為地球上的長距離旅行帶來深遠的改變,或許還將提供前往火星的新方法。
2014年9月24日,印度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使印度成為首個成功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亞洲國家。印度成為全世界繼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局後,第四個成功完成火星探測的國家或組織。
2014年,「勇氣號」和「機遇號」探測器抵達火星表面,其目的是尋找水的證據。兩個探測器共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火星地形照片,收集了大量促使研究者認為火星曾經是一個存在水源的星球的證據。如今兩個探測器已經壽終正寢。
2013年初,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與歐洲航天局達成合作項目,將共同開展「ExoMars(Exobiology on Mars)」任務。據悉,他們計劃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進行兩次火星發射任務,目的是為了尋找火星上現在和過去曾經存在生命的痕迹。
2012年8月,「好奇號」探測器抵達火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火星登陸的最大、最先進的探測器。好奇號探測器配備了17部相機、一個激光器和一個鑽頭,該鑽頭的用途是採集粉末狀岩石樣本,希望找到最初形成於水中的岩石。
2007年8月,「鳳凰號」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經過4.22億英里的長途跋涉才來到火星。按計劃,鳳凰號將在火星實施為期90天的探測任務,它將研究冰是否融化過,尋找北極永凍土中有機化合物的蹤跡,以確定生命是否曾經在此出現過。
2004年2月,歐洲航天局正式公布了一份雄心勃勃的火星探險「路線圖」——「極光計劃」。該「路線圖」的「終極目標」,就是讓歐洲宇航員在30年之內,也就是2033年之前登陸火星。
2003年7月7日,美國「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發射,2004年1月25日安全著陸火星表面。截至2018年1月25日,「機遇號」火星漫遊車已在火星漫遊14年多,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完成90個火星日的任務,發現了火星上的第一個隕石、防熱護盾岩(Heat Shield Rock)(在子午線高原),以及超過兩年的時間研究維多利亞撞擊坑。2018年10月31日,NASA表示,「機遇號」火星漫遊車或將永久失聯。2019年2月13日,由於無法跟探測器取得聯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結束「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的使命。
1998年7月3日,日本「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於1998年7月3日發射升空,是日本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艱難地飛行了5年之後,最終於2003年12月9日被放棄。日本目前尚無探測計劃。
火星被稱為「和地球最相似的姊妹星」,而人類對火星的興趣早在17世紀初葉就開始了。針對火星的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
探測器們發回的圖像如此浩瀚,總是能讓身處遙遠地球的我們驚嘆。最新的探測證據已經表明,火星地下是存在著大量地下水的。至於火星到底有沒有生命?這就等待著科學家們發現了。
※為什麼會有熊孩子?
※OPPO「透視全景屏」有多驚艷?這是一次屏幕、攝像頭和軟體演算法的絕妙三重奏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