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宋代三流詩人的一首佳作,鶺鴒音斷人千里,烏鵲巢寒月一枝

宋代三流詩人的一首佳作,鶺鴒音斷人千里,烏鵲巢寒月一枝

南宋末年連年征戰,百姓們流離失所,讓一些文人墨客深感悲痛,他們在自己的詩詞中抒發感想,表達同情。陸遊就曾嘆息,「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李清照也間接地抒發感慨,「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代有一位三流詩人,創作了一首佳作,也是描寫干戈不止引發的感想。

干戈

宋代: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鬢絲。

蹤跡大綱王粲傳,情懷小樣杜陵詩。

鶺鴒音斷人千里,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

王中生當宋末亂世,戰亂不息,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時代使詩人兩鬢霜染,一事無成。詩的首聯「干戈未定欲何之,事無成兩鬢絲」即指此而言。開篇就有強烈的時代氛圍,以設問領起。社會如此動蕩不安,人民流離於戰火狼煙之中,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四海之大,哪裡是可以安居的太平環境呢?即使胸有安社稷、濟蒼生的大志,也是無用武之地。年華在苦悶徘徊中喪失,到頭來垂垂老矣,一事無成。

頷聯「蹤跡大綱王粲傳,情懷小樣杜陵詩」引典言志。王粲,字仲宣,山東高平人,生於漢末,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能詩善賦,曾由長安避亂荊州,以《七哀詩》抒寫自己的途中見聞。杜陵即杜甫,他生逢安史之亂,早年曾立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後來長年漂泊,卻用自己的詩篇,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譽為一代詩史。詩中引用兩位古人,意思是說自己和他們雖然時代不同,卻同樣是滿目生悲事,因人作遠遊。

頸聯「鶺鴒音斷人千里,烏鵲巢寒月一枝」進一步表現自己目前的苦況。鶺鴒本是鳥名,此處比喻為兄弟。鶺鴒鳥因離群失所而飛鳴哀叫,正如同我與兄弟遙隔千里,音訊斷絕。烏鵲巢寒句,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詩意。烏鵲南飛,繞樹而無枝可棲。我現在的遭遇和烏鵲何其相似啊。中間兩聯是首句「干戈未定欲何之」的最好注釋,粘合得十分緊密。面對這樣殘酷的社會現實,茫茫人生,出路安在?那就只有用酒來麻醉自己這痛苦不安的心靈吧。

尾聯「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是詩人理想的出路。晉人張華寫的《博物志》中說,中山酒家,誤將千日酒與劉玄石,而忘記告訴他此酒飲後千日不醒。劉回家後飲酒大醉,家人誤以為死。三年後酒家憶及此事,往告其家,開棺後,玄石復活。

此詩除首聯外,其餘六句全都用典,但總的看來明白曉暢。詩人希望能得到中山千日酒,使自己大醉如死,直到天下太平之後再醒轉過來。詩人不滿動蕩不安的社會現實,但又熱愛人類生活,幻想兩全其美,既能脫離不幸,又可返回人生,雖然有些消極逃世思想,但也實屬無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八首王維隱居時的作品,詩畫交融的意境,感受一份恬靜和淡泊
兩首意境深遠的南鄉子,體會東坡之曠達,稼軒之豪放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