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今日垃圾分類挑戰:過期葯應該扔到哪個桶?

今日垃圾分類挑戰:過期葯應該扔到哪個桶?

「這是什麼垃圾?」

這直擊靈魂深處的拷問,現在已經是上海人們的日常。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全面實施,上海垃圾分類進入強制分類時代。接下來,46個重點城市也會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可以想像,我們以後的日常如下:

現在就問問你,知道過期葯怎麼扔嗎?

過期葯每年裝滿3000輛卡車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存些常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很多時候不少葯都過了期,感冒藥、口服液、保健品……存了滿滿一盒還放在家裡。

據統計,全球每年產生的過期藥品數量龐大,2015年全美藥房總銷售額高達4000億美元,其中,重達280萬鎊的過期處方葯被廢棄。

我國過期葯數量也十分驚人,據《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披露,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家庭小藥箱,其中,30%~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80%以上家庭沒有定期清理的習慣。

據葯監部門統計,全國一年產生過期藥品約1.5萬噸,如用載重5 噸的大卡車來運,至少需要3000 輛。

過期葯的危害比你想的更大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提醒,過期葯處理不當,可能帶來以下隱患。

影響健康

如果家中過期葯太多,就容易分解揮發,散發出有毒氣體,造成室內環境污染,嚴重時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過期葯誤服後,一是療效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變質後容易產生新物質。

例如,維生素過期可能發生氧化分解,硝酸甘油等急救藥品可能受溫度影響失效。如果過期後再服用這些藥品,不僅可能發揮不了作用,還可能延誤治療。此外,過期藥物對於肝腎的損害可能增大,更容易讓人出現過敏。

污染環境

無論藥品是否過期,如果直接丟棄到普通垃圾中,其中的化學成分都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

一般來講,抗癌藥物、抗生素、激素的毒性最大。大部分過期藥品被作為生活垃圾處理,對空氣、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污染,破壞生物鏈。

央視曾報道,我國科研人員分赴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等地,在飲用水源地、排水明渠、製藥企業、畜禽養殖場等區域江河採取水樣,檢測水樣中均檢出遠高於歐美髮達國家河流中的抗生素含量。通過對水生植物的監測發現,藥品中的多種化學成分使得很多魚類和水生動物的性別發生了變化,導致雄性魚體內出現卵白細胞和生殖器異常。

除了藥品本身的污染,藥品包裝污染也十分可怕。全氟辛烷磺酸類物質因其防水防油的特性,被廣泛用於藥品包裝領域。但其毒性、生物蓄積性、環境遷移的特點,也被斯德哥爾摩公約列入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調查發現,北太平洋地區食魚鳥類禿鷹和信天翁的肝臟、腎臟、血液等樣品中均發現全氟辛烷磺酸類物質。更令人擔心的是,該物質已在全球生態系統中廣泛傳播,通過食物鏈正在無限放。

泄露隱私

很多人將藥品直接扔進垃圾里,這不僅可能污染環境,還可能在無形中泄露您和家庭成員的疾病隱私。

如何科學處理過期葯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分類,過期藥品和包裝屬於有害垃圾,但在藥學專家眼裡,過期葯也應該分類處理,這樣能更好的保護自己,保護環境。

判斷藥物是否過期

藥品一旦打開包裝,或者保存方式不正確,有效期都可能縮短。例如發現藥片變色、糖衣上有明顯斑點、軟膏分層,或藥物散發異味,都應懷疑已經過期變質。如果再使用這些藥物,不僅不能有效治療疾病,還可能帶來中毒、過敏等額外風險,因此應及時處理。最好每3~6個月檢查一次。

藥物包裝盒和說明書單獨處理

包裝盒:塗黑或撕開再丟棄。包裝盒上有關於藥品的基本信息,隨意丟棄可能泄露患者的疾病隱私。建議用黑色記號筆將信息塗黑,或者將包裝盒撕壞再丟棄。

說明書:最好保存。說明書上除了有藥品的用法,還有不良反應等信息。保存好用過的藥品的說明書,不僅有利於和醫生溝通自己的用藥歷史,還能在用藥後發生某些癥狀時,回顧是否與藥物有關。

藥物劑型不同,處理方法有區別

藥片、膠囊:用水泡開後,再處理。如果發現藥片過期,可以用熱水泡開,再將其倒入下水道。處理膠囊時,應先將膠囊殼剝開,再將內容物泡開處理。如果將藥片直接丟入垃圾中,對環境的影響較大,用水泡開相當於稀釋了藥品,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此風險。

藥水、口服液:別混雜。眼藥水、口服液等本身就是液體,如果發現過期,可直接倒入下水道。需要注意的是,處理液體藥物時,盡量不要混雜,以免發生反應,影響健康。

噴霧劑:徹底排空再丟棄。噴霧劑如果處理不好,有易燃易爆的危險。建議在空氣流通較好、沒有明火和高溫的環境下,將噴霧劑里的藥物盡量排空後,再將空瓶丟棄。如果空瓶外有藥物詳細信息,可先用黑色記號筆塗黑。

藥膏:擠出後裝入信封。眼藥膏、皮炎藥膏等過期後,可將藥膏擠出,裝入信封再丟掉。

最後,如果藥品的毒性較大,最好諮詢醫生或藥師具體的處理方法。

本期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 胡 欣

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 楊淑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 趙志剛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彭應登

本期編輯:鄧玉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喜歡,就點個「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話一到嘴邊就忘,多半是被「腦迴路」坑了
「卵巢保養」的坑,還有多少女人排著隊往下跳

TAG:生命時報 |